- 王斗南;王德敏;赵伯华;柳杰;赵启超;谭国君;
<正> 关于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髂腹沟神经,在腹前壁下部的走行与分布,国内外各书刊、杂志均有记载,但描述的并不一致,也缺少年令、性别等差异。在我们实际教学标本所见,该二神经的末端,在腹前壁下部走行、分布,不同性别、年令之间也有明显不同。目前临床手术在下腹壁切口的较多,局麻也较常用,其麻醉效果确实,并发症少,而且安全。局麻成功的关键,在于阻滞好髂
1980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基功;滕芳美;金秀东;岳文杰;陶惠然;刘秀丽;
<正> 自1978年3月11日四川日报报导唐雨“用耳识字”以后,全国己有十几个省市陆续发现了数十名具有类似特殊机能的青少年。并且多数是在儿童年令组(8岁~15岁)。从特殊机能的表现形式看,包括非视觉字样,图象,颜色识别机能。超距或定距感知客观物质的遥感机能。个体思维信息传递的感传机能。通过屏蔽视物的“透视”机能
1980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渤泉;刘庆敏;金锦福;张慧荣;
<正> 关于“气至病所”,在古代医书中早有较详细的描述和记载。《内经》九针十二原中:“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在《标幽赋》中:“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在《针灸大成》中对气至病所也有明确的记载,并且对气至病所的具体操作方法也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古代医家对“气至病所”是非常重视的,并说明“气至”与疗效是有密切关系的。近代对“气至病所”也作
1980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振廷;张极;
<正> 五苓散方出《伤寒论》,是仲景为治疗太阳病蓄水证所设。《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著,它不仅为外感疾病提出了完整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有效地指导了各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所以《伤寒论》的法和方,不仅应用于热病,更广泛应用于杂病。五苓散方就不局限于在外感热病中应用,它也是杂病常用方剂。五苓散方剂组成: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散表邪,
1980年02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神”与“精”、“气”,合称人身之“三宝”,《内经》认为这三者也是一切生命存在的要素。“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神”是“精”、“气”存在和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且“神”又统帅着“精”、“气”的正常活动。中医对人体认识的方法和西医不同,是从外在表现——“象”,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而这种“象”,中医则以“神”来体现,因此“神”便成了人体生命存在的象
1980年02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瑞初;张极;张振廷;周希光;
<正> 实泻葛××男50岁平素甘寒喜饮,体胖健壮,面苍无华,言语不衰,每日泻泄数次,不完谷,脘闷胸满,胃脘按之痛,虽久泻不消瘦,经治未痊,己一年余,诊其脉右弦滑,左弦,舌苔白厚而滑。口润不渴。甘肥自奉者内多痰饮,发为肌肉,而中实不足。平素多饮则化内湿,停滞于中则增痰饮,所谓气盛于外者欠于内。既有痰饮湿邪停滞于中,阻遏胸中阳气通行则胸满气促。
1980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甄殿魁;姚致国;李鹰;关明双;姜丽君;尹凤玲;孙士林;盛振华;郭敏捷;
<正> 近十多年来,由于对淋巴细胞的深入研究,使我们了解到细胞免疫与恶性肿瘤,器官(组织)移植、自身免疫病以及某些传染病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与某些疾病发生发展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国内外己广泛采用绵羊红细胞与T淋巴细胞形成自然花环和植物血凝素(PHA)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来检测细胞免疫水平。现己明了E花
1980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宁昌;同连信;陈桂金;
<正> 目前对于人体内免疫球蛋白以下称(Ig)含量的测定,主要用于血清和脑脊液。对于尿中Ig的测定,目前国内尚未见有报导。我们对临床262例肾脏病患者的尿,用单问琼脂扩散法进行了,IgG、IgA、IgM的测定,从中观察到肾脏病人的蛋白尿中含有一定量的Ig。现将初步结果简述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对象:临床确诊病人,其中肾炎122例,尿毒症48例,肾病综合症20例,慢性肾炎16例急性肾炎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8例,肾盂肾炎20例,泌尿系感染20例,正常人20例,同时进行了尿蛋白定性试验。
1980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松山;周长吉;
<正> 自从以肝内管道为依据划分肝的分区以来,给肝脏外科手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肝脏广泛切除己成为某些肝脏疾病优选的治疗方法。 1952年IortaL—Jacob成功地作了典型的肝右叶全切术,从而轰动了医界,鼓舞了同道。此后多数学者均有成功的报导。我国55年正式开展肝脏广泛切除术,甚至切除占整个肝脏3/4的三个肝叶,成功的报导亦日渐增多。
1980年02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枫;吕金秀;
<正> 肺部感染是诱发肺心病,肺心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是肺心病治疗的关键,我科肺心病组于一九七七年冬至一九七八年春对一四八例肺部感染患者应用了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较好。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148例中男84例,女64例,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者48例,合并肺心病者44例,并发肺脑者10例。 2、疗效评定标准,按一九七七年肺心病专业会议修定的试行草案中的疗效判断标准。
1980年02期 2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树中;
<正> 乳酸脱氢酶(Lactic.Dehgarogenose间称LDH)最早由Megyrhot于1919年在肌肉内发现的。自从1954年HiLL和Leui等人发现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LDH活性有所增加以来,LDH测定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诊断技术中去。近来,我们对100名身体健康的献血员做了LDH的测定。其测定方法采用以乳酸为基质、以NAD为递氢体、以2.4二硝基苯
1980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玉梅;耿江;屈振芳;
<正>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情复杂,对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为了研究发病机理,探讨防治方法和对予后进行判断,最近我们对本病进行了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按全国1977年北戴河会议制订的肾小球疾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对3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住院患者做了免疫功能检查,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病4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普通型8例,慢
1980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德厚;屈振芳;吴玉梅;邹长富;
<正> 我院自1960年至1977年期间,共收治白血病117例,今将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发病率由1960年至1966年内儿科住院患者总人数为10.824人,其中白血病患者为38人,占同时期住院人数的0.36%;由1972年至1977年期间,住院总人数为14.409人、同时期的白血病患者为79人,占住院总人数的0.54%。各年发病率的分布见表1
1980年02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翼虎;抗义;尤凤英;史井春;
<正> 小儿急性喉炎是一种危及患儿生命的疾病。如何提高保守治疗的效果、缩短疗程。减少施行气营切开术,是临床上丞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科自1974年6月至1980年6月对70例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除了全身应用抗菌素、激素、维生素丙和蒸气吸入氨水、糜蛋白酶,激素之外,还采用了大蒜泥贴敷涌泉穴、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特此报告如下,供参考。一、贴敷操作方法。
1980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乃安;
<正> 颈椎病是中年以后常见病。俗称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是指颈椎在生理退行性变化过程中,因某些创伤及劳损因素使颈椎逐渐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引起颈神经根、椎周软组织,颈脊髓受到刺激或压迫出现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一、治疗体会笔者患此症年余,服药收效甚微。故对
1980年02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振安;张登彬;关洪远;
<正>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组综合病症,虽然对脑积水最理想的手术治疗是去除病因。如脑积脊液循环通路上的肿物切除,粘连物的松解,各种畸型的矫正等等。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脑积水病人其发病原因难以找到或不能根治,所以近几十年来对脑积水的治疗重点仍放在如何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上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如侧脑室——枕大池引流术;侧脑室——心房分流术;第三脑室造瘘术等等,但效果多不理想,国外自
1980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白血病基本分型: 按细胞分化程度分:急性、慢性按细胞系统分: 淋巴细胞型非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红白血病二、白血病亚型: 急淋亚型第一型(L1) 第二型(L2) 第三型(L3) 急非淋亚型原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 原粒细胞白血病成熟型(M2)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胎白血病(M3) 粒一单核细胎白血病(M4) 单核细胞白血病(M5) 红白血病(M6)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7) 三、特殊类型白血病: 慢粒急变低增生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四、急淋各亚型的特征:
1980年02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枫;路云飞;
<正>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简称呼吸三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我院对林口县柳树公社,14岁以上人口12828人进行了呼吸三病的普查。现将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普查对象:牡丹江地区林口县柳树公社23个大队,14岁以上的男女社员,总人数12828人。其中男性6708人,女性6120人。普查方法:普查工作是由领导、群众、专业人员相结合,与柳树公社卫生院协作,进行的。首先举办了学习班,提高了认识,
1980年02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秉章;刘庆瑞;刘德恩;吕海华;
<正> 为了解我区小儿血液病发病情况,地区小儿血液病协作组对牡医专附院等九个医院四年间(1975~1978)住院血液病病例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小儿血液病并不少见,四年间共收治468例,占同期收住院患儿总数(23008例)的2.03%,其中裴德医院,牡医专附院及牡林业中心医院收住数量较
1980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振元;石光耀;孙玉芳;刘元清;范秀香;
<正> 臀产式为常见的异常产之一种,多见于经产妇,约占分娩总数3~4%;因在分娩过程中,常并发严重的危及胎儿生命的并发症。如何减少臀位的发生和如何正确处理臀位分娩过程,是直接影响围产儿健康情况及死亡率的一个重要问题,故必须慎重对待。现将我院1970—1980年的臀产式的有关资料分析和讨论如下: 发生率: 我院1970—1980年之间分娩总数4200例,手术产总数为1336例,其中臀产式为
1980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承惠;
<正> 传统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是详地黄和利尿剂,前者属正性收缩能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后者通过增加周围静脉容量,使静脉血自肺部向周围再分布,在肾脏能增加水和纳的排出,减少血管内血容量,使肺充血得以缓解。至今这两类药物仍不失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近六、七年的研究证明: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政变,从而改善了心脏功
1980年02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治瑾;
<正> 一、重要意义五十年代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首先感到应当有个静止而无血的手术野。55年MeIrose用枸椽酸钾液,初步解决了心脏的停跳的问题。随后也就日益迫切需要设法避免心肌缺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心肌保护问题于是提到议程。也就是说,心外科的发展促成了心肌保护的研究,而心肌保护的应用把心外科推进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1980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在京;
<正> 1958年Baiyog首先描述用吗啡为主要麻醉药的麻醉方法。 1965年Hewenstein将吗啡应用于重症心脏病手术,十五年来各国都有关于吗啡麻醉的动物试验和临床应用的报导。我国从七○年代开始将吗啡麻醉应用于临床。吗啡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吗啡的麻醉作用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外的吗啡受体对心脏和外周血管直接作用而发生效应的。吗啡对心肌的抑制作用是很轻微的。因此血液动力学方面扰
1980年02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景时;李莉;
<正> 线叶菊油系由牡丹江北山产中草药线叶菊FilifoLumSibricum(L)Kitam经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制得,是淡黄色具清香气味的挥发油,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尤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但由于它易挥发特性,为防止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的损失,我们采用微囊这一新剂型。目前有关线叶菊油微囊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我们仿照顾学裘、李焕秋老师介绍的方法,从1978年10月开始进行了线叶菊油微囊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980年02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景时;王秀芬;王薇;
<正> 酒醉醒神液系黑龙江省横道河子酒厂,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共同研制的,以传统的中药和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本实验研究目的是以动物实验来验证,酒醉醒神液是否有解酒醉醒神作用。有否毒性?急性、亚急性毒性如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以保证该解醉剂用药安全和有效。实验材料 1、酒醉醒神液(A)黑龙江省横道河子酒厂出品 2、酒醉醒神液(B)黑龙江省横道河子酒厂出品
1980年02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德厚;吴玉梅;
<正>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一少见出血性疾病,国内仅有数例报告,现将我院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陈××,男性,16岁,1980年3月8日以贫血待查转入我院。该患十天前在吃一腐败松花蛋后,出现一过性口唇,右侧颜面部及右上下肢麻木感。入院前四天出现发烧、时有呕吐与进行性贫血。既往健康,否认肝,肾及胃病史。入院当时查体:血压110/70mmHg,体温38℃,脉搏93次/分,意识清,重度贫
1980年02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课堂理论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 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师,其次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教材和实验室。课堂教学则是把教师、学生、教材统一起来的最好形式。因此,现阶段我国高等医药院校都把课堂教学列为提高教学质量首抓环节。实践证明,
1980年02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方淳男;
<正> 作者对52个病人的肿瘤标本进行了组织化学反应,同时作了免疫学和形态学的观查,并对12例正常淋巴结和3例胸腺作了对照检查。组织化学检查项目是酸性磷酸酶(AcP),β葡萄糖醛酸酶(βG),硷性磷酸酶(AIP),5—核苷酸酶(5—N),三磷酸腺苷酶(ATP酶),∝—萘酚醋酸酯酶(∝NE),∝—萘酚丁酸酯酶(∝NBE)。免疫学检查包括玫瑰花结实验、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及抗T血清等伤害试
1980年02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岩重博康;谭独清;
<正> 前言先天性眼球震颤有多种手术方法,1972Dellosso根据定量的眼球运动记录法而判定眼球震颤的静止位、从而决定术式及切除肌与量。至今为止,对于先天性眼球震颤和为了矫正面部偏斜手术,多采用对水平肌的手术。而对上下肌仅有少数学者的零星报导。本文对三例以显著的颏抬高为主诉,有上下方面静止位呈摆动性—跳动型眼球震颤的病人,施行了眼上下肌手术矫正其头位异常,获得了良好结果报告如下。
1980年02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冈田昌义;
<正> 定义及目的用机械的方法代替心脏泵功能的一部或全部,使之较好地维持周身循环的治疗手段谓之辅助循环。目的是:一、保持全身的组织灌注;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张力时间系数及心肌耗氧量;三、提高舒张期血压,增加冠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并促进侧支循环;四、增强心衰的泵功能,并促进心肌损害的恢复,借以维持至施行外科手术前的血液循环等。
1980年02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