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国宏;张际绯;金华;刘志新;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卵巢癌细胞HO-8910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53基因表达。结果:(1)三氧化二砷作用浓度在0~12.0μmol/L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对卵巢癌细胞抑制作用增强。(2)卵巢癌细胞p53基因表达增强。结论:较高浓度三氧化二砷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As2O3作用引起卵巢癌细胞HO-8910细胞凋亡的机制与p53基因表达增强有关。
2007年03期 No.10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3 ] - 高春阳;周斌;李罡;林波;赵育松;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10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清创术并进行超过1a的随访,记录临床表现、X线、关节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效果评价由一个含有5个指标的评分系统进行,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蹲起痛、休息痛、关节磨擦音。疗效客观上从好到坏进行分级。结果:关节镜下所有病例存在不同程度滑膜炎,各级软骨退变共计91例(86%),半月板磨损19例(17%),游离体9例(8%)。关节镜清创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1a后除蹲起痛与关节磨擦音两项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他三项有显著改善(p<0.01)。根据这一分析方法,有78例(74%)疗效满意,17例(18%)疗效一般,10例(8%)疗效不满意。其中4例疗效一般患者一年后逐渐恶化。结论:关节镜下清创术是诊断和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良好方法。但目前尚不能判断症状改善能持续多久,需进一步探讨。
2007年03期 No.104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宗灿华;董琦;
目的:研究黑木耳多糖对衰老小鼠血浆SOD、GSH-PX及MDA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造衰老模型,给予黑木耳多糖进行干预治疗。结果:黑木耳多糖能不同程度增加衰老小鼠血浆中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黑木耳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2007年03期 No.10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8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39 ] - 梁忆非;赵洪涛;冯芹喜;梁忆红;邹辉;
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GSPC)对2型糖尿病(2-DM)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50只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加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DM模型后,随机以10只一组分为4组,分别为2-DM模型对照组,葡萄籽原花青素(GSPC)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灌胃治疗8周后,用分光光度法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结果:与2-DM模型组比较,GSPC组可以显著升高血清SOD、NO、NOS(P<0.01),降低MDA水平(P<0.01)。结论:GSPC能够降低2-DM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对2-DM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007年03期 No.10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27 ] - 赵洪涛;梁忆非;冯芹喜;梁忆红;王淑秋;王莞;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SOD活性、MDA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茵素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给予黄连素0.1g/kg·d灌胃治疗8周,检测血糖、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各观察值均与糖尿病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连素治疗组血糖、MDA含量均下降,SOD活性明显升高,并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结论:黄连素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心肌损害,延缓其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其降血糖、清除自由基等机制有关[1]。
2007年03期 No.10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6 ] - 王笑;李全胜;刘剑锋;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CyclinD1和pRb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对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CyclinD1和pRb的表达。结果: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中,有27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84.4%。p16、CyclinD1、pRb的总异常率为90.6%(29/32),其中p16和pRb蛋白表达缺失分别为62.5%(20/32)和34.4%(11/32),CyclinD1过表达为34.4%(11/32)。p16与pRb呈负相关性(P<0.01)。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CyclinD1和pRb总异常无相关性;端粒酶活性与p16、CyclinD1和pRb两两之间无相关性;p16、pRb的表达组与失活组端粒酶活性值无统计学差异,CyclinD1的正常表达组和过表达组端粒酶活性值无差异;但按照p16、CyclinD1和pRb表达不同将32例标本分成八组后,分析发现p16+/pRb-/CyclinD1过表达组端粒酶活性值明显高于其它组,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活化与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16/CyclinD1/pRb通路异常与HNSC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头颈部鳞癌中端粒酶活性与p16、CyclinD1和pRb的确切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2007年03期 No.104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张晶;李为民;魏秀芳;朱敏;
目的:为探讨肾上腺肿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2006年诊治的35例肾上腺肿瘤病例进行分析,主要观察肾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表现及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结合病理组织学表进行分析。结果:肾上腺腺瘤15例,髓样脂肪瘤2例,嗜铬细胞瘤5例,皮质癌3例,转移瘤8例,淋巴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结论:CT可揭示大多数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它们存在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肾上腺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2007年03期 No.10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0 ]
- 艾江;宋彬彬;黄丽红;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盐酸依托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埃索美拉唑、盐酸依托必利口服。对照组应用盐酸依托必利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患者返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及胃镜痊愈率分别为93.94%、96.97%;对照组治疗4周后患者返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及胃镜痊愈率均为60.61%。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盐酸依托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疗效。
2007年03期 No.104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5 ] - 王艳苹;刘伦翠;刘彤;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性。方法:2005-03~2006-10,共入选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ALLen's试验阳性,并且入院前未行任何抗栓治疗,发作时间<12h)。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术后即刻拔出鞘管。结果:桡动脉鞘管植入率100%,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58%),双支病变(30%),多支病变(12%)。术后安返病房。术后切口处少量渗血4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0。术后1例患者发生桡动脉搏动减弱,1个月随访,桡动脉恢复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安全、可行。
2007年03期 No.10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6 ] - 郭长秀;楼南芳;
目的:为了观察胰岛素泵(胰岛素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静脉持续静点胰岛素,常规小剂量及皮下注射胰岛素相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38例DK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剂量持续胰岛素静脉滴注结合皮下胰岛素注射;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酮体转阴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DKA的治疗中:在纠正酸中毒时间,血糖平稳下降,低血糖发生率总治疗效果上治疗组(胰岛素泵治疗组)具有明显优越性,但对于重症患者如合并心肾功能不全、伴随严重感染的患者,由于皮下给药会影响吸收,目前我们不建议使用。
2007年03期 No.104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刘光耀;任岩海;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临床效果。方法:显微手术切除髓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部分切除4例。出院时症状体征好转28例,无变化4例,加重3例,死亡1例。结论:髓内肿瘤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2007年03期 No.104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孙兆义;
目的:探讨眼前段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爆炸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2003-01~2006-02期间共收治的37例(42眼)严重眼爆炸伤行眼前段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a~2a,大部分病例保持了眼球外形和一定的视力,其中视力<0.01,有6眼(占14.3%);0.01~0.04,有8眼(占19.0%);0.04~0.1,有16眼(占38.1%);0.1以上有9只眼(占21.4%);有3只眼(占7.1%)术后无光感。结论:眼爆炸伤病情常复杂危急,对视功能损伤大,及时对症的眼前段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保存患眼,挽救视力的重要治疗手段。
2007年03期 No.10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宋国权;兰秀芬;姜国忠;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的方式和手术后胆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提倡一种新型的胆肠吻合的方法。方法:临床应用这种新型的胆肠吻合的方法,并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这种方法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结论:本文提到的胆肠吻合的方法和传统的Y式吻合相比有很多的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7年03期 No.104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6 ] - 邱璐璐;郑秋萍;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不同房角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不同房角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6例(60眼)均在表麻下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爱尔康蓝光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眼压均得到控制,所有患者眼压在21mmHg以下,随访3~12个月,52眼视力>0.5,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2007年03期 No.104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6 ] - 林浩;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癌VEGF与MVD的表达及其关系。结果:VEGF阳性表达组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平均MVD为(45.68←9.23)/每高倍视野,而阴性表达组的MVD为(34.58←10.22)/每高倍视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能促进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因而在肺癌的复发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2007年03期 No.104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3 ] - 马璨粲;
目的:探讨定期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5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和3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NSCLC组患者血清CEA、CYFRA21-1和TN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手术治疗后未复发转移组低于术前(P<0.01),复发转移组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1)。结论:测定NSCLC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和TNF水平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07年03期 No.10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林波;冯浩;王子健;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自2002-10~2006-10采用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病变部位为胸椎14例,腰椎1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脊柱结核和脊柱外结核无复发。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的17例患者,除D级的3位患者外,术后1a脊髓功能完全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0.2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1±5℃。结论: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结核的愈合率、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并能早期离床活动,疗效满意。
2007年03期 No.10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马遇伯;林波;赵凤龙;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双极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双极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骨质疏松症明显,骨折严重粉碎不稳,高龄患者(>70岁)平均年龄(72.4±4.9)岁。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6min,平均输血300mL,平均下地负重时间9d,术后28例平均随访1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2.14%。结论:应用双极双动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2007年03期 No.104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吴金涛;李罡;马遇伯;
目的:探讨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内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国产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结果:20例均获骨性愈合,随访平均13个月,无红肿、渗出及感染,骨折无移位,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疗效确切,避免了二次手术,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2007年03期 No.104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张向东;李恩志;杨波;
通过对收治2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皮牵引甩肩疗法治疗,体会牵引可局部压力得到明显缓解而起止痛消肿的作用,同时患者可避免手术切口疤痕影响美观、避免手术的各种并发症。方便早期功能练习利于血液循环,并有效地防止组织粘连,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2007年03期 No.104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王银妹;邵春英;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氟西汀组42例和阿米替林组4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西汀组的不良反应明显较阿米替林组少且轻(P<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2007年03期 No.104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李成日;王宏涛;梁帮永;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碎吸引流术并发症的原因,提出几种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锥颅碎吸引流治疗1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发生的18例术中、术后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并发症再出血7例中,颅内感染4例,副损伤3例,颅内积气2例,颅内骨片2例。结论:要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症,严格无菌操作,锥颅碎吸引流手术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2007年03期 No.104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王立君;林成海;邵正凯;刘相轸;
目的:探讨影响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未成熟破裂的原因、处理措施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我科1995-05~2006-04间收治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脑动脉瘤夹闭术的278例(320个动脉瘤)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者止血时间(9.8±3.63)min;差者(27.2±12.96)min(p<0.05)。结论:术中未成熟破裂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双吸引技术、脑棉压迫、临时夹闭技术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未成熟破裂发生越早、止血时间越长治疗结果越差。
2007年03期 No.10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贾元歆;孙雪巍;刘再成;熊海志;解贵柱;
目的:探讨经尿道内切开及瘢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18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采用尿道镜冷刀放射状切开狭窄部位及电切尿道瘢痕。结果:15例手术一次成功,1例失败,2例2次或3次手术。结论:经尿道内切开加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可反复手术等优点。术中电切瘢痕组织显露正常精阜,以此为标志电切瘢痕,有利于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2007年03期 No.10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孔婷婷;王秀兰;魏巍;冯浩;
目的:探讨鼻腔内窥镜下立止血纱布联合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08以来收治44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治疗43例,1例发现左鼻咽部肿物,病理报告为鼻咽癌。结论:在鼻内镜引导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7年03期 No.10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9 ] - 马洁;吴小颖;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住院的尿路感染患儿30例,通过M-H平板和K-B纸片法分析病原菌的分布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大肠杆菌仍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但其他的细菌比例有所上升,尤其是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结论:重视小儿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报告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2007年03期 No.10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谷朝霞;许志秋;魏秀梅;
目的:积累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l2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患者潜伏期4d~27d,平均9.5d,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持治疗,加强皮肤护理,11例痊愈,1例好转。结论: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采取综合疗法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2007年03期 No.10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富宏然;姜蕾;
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通过测定患者血浆凝血四项水平,T2DM患者体内常常存在高凝倾向,使应用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的APTT,外源性凝血途径的PT均明显缩短,TT缩短,FIB水平显著上升,有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更加明显。其血液高凝程度加剧。
2007年03期 No.10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2 ] - 杨翠珍;苏咏梅;郭庆云;
肝脏疾病时PT、APTT、TT、Fig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同时检测四项凝血指标能比较全面了解肝病时凝血因子的减少程度,可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以及由此掌握临床治疗的指征,并对预防出血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病时凝血指标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7年03期 No.10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金大伟;姜蕾;
目的: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方法:采用德国IMTEC公司提供的ENA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包括抗SmD1、抗组蛋白、抗核小体抗体),操作规范的按着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抗核小体阳性的病人11例,占12.5%,11例病人抗组蛋白全部阳性,有2例伴随抗SmD1阳性;抗组蛋白阳性的病人21例,占23.9%。抗SmD1阳性的病人12例,占13.6%。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诊断SLE不应该只注重抗Sm、抗dsDNA两种以前认为是SLE特征性抗体,而应该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这样对诊断SLE意义更大。
2007年03期 No.10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1 ] - 张立涛;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孤立性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孤立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造影后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9例病变中,6例动脉期快速强化,实质期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模式;2例呈“快进慢出”模式;1例呈“慢进慢出”模式。造影前仅4个病灶诊断为恶性或恶性倾向;造影后7个病灶获得定性诊断,诊断的正确率达78%。结论:超声造影中小肝癌的增强模式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部分病灶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结合其它影像学方法和穿刺活检。
2007年03期 No.10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4 ] - 王玉成;赵恩龙;魏秀芳;
目的:如何准确诊断胃底癌及病变是否向周围侵犯。方法:上消化道钡透,CT平扫,CT增强扫描。结果:上消化道钡透简便易行,但一些早期病变易漏诊,CT扫描不但可以发现病变,而且可以发现病变侵犯范围,及周围脏器转移情况。结论:明显病变上消化道钡透可直接做出诊断,CT对胃底癌诊断更明确,更进一步。
2007年03期 No.104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赵毅玲;常建东;单叔煤;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4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均发现异常声像图改变。结论: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2007年03期 No.10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0 ] - 包权;张林;张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瘢痕癌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8例肺部瘢痕癌患者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结果:病灶多位于两肺上叶及下叶背段,表现为分叶征及毛刺征,全部病例均有随访。讨论:因肺瘢痕癌与肺瘢痕鉴别困难,应仔细分析影像学表现,注意随诊复查,减少误诊及漏诊。
2007年03期 No.10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公长春;王汝良;曹丽梅;
为了观察CT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上的价值,对搜集的3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膀胱癌病人,对其CT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CT对膀胱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2007年03期 No.10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8 ] - 王文光;王璇;赵毅玲;杨宝丽;柳耀环;李伟阳;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对胎儿监测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518例(37周~41周)孕妇分别于同日行胎儿心电图(FECG)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监测,并结合超声检查及分娩后临床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ECG阳性率33%,NST阳性率为18%。结论:对胎儿宫内危险因素的监测,胎儿心电图(FECG)较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2007年03期 No.10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葛建钢;陆健美;王小乐;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MRCP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采用GE0.35T磁共振,对48例胆囊胆道疾病患者进行MRCP检查,分析影像表现对照其临床应用,以评价低场强磁共振MRCP对胆囊胆道疾病的检查效果。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及其病理变化,定位准确率100%。
2007年03期 No.10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祝秀红;
简述了隐形义齿的优点,制作方法及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7年03期 No.10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陈柳红;
分析影响门诊患者就医的因素及患者对服务项目的要求。使用自制“患者来院就诊因素”及“患者对服务要求及最希望改善的项目”问卷表,由专业人员用统一的指导语对门诊患者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34份,收回率93.6%。结果采用构成比进行分析。到我院就诊因素项目,主要因素依次为就近就诊,医疗水平比较有保障、有知名专科、有熟悉和信任的医师、收费合理、服务态度热情,在服务要求及最希望改善的项目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质量、加强改进服务态度、简化手续。
2007年03期 No.10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2 ] - 陈金烟;郭金华;孔月红;周金英;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莆田学院医学院一年级、二年级2124名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脸部疾病等相关因素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同时采用透明胶带单粘过夜法进行蠕形螨检查。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5.37%(1176/2124)。一年级学生感染率为56.23%(681/1211),二年级学生感染率为54.22%(495/913),一、二年级学生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男生感染率为60.05%(445/741),女生感染率为52.86%(731/1383),男女生之间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皮脂蠕形螨感染人数占54.93%(646/1176),毛囊蠕形螨感染人数占43.88%(516/1176),混合感染人数占1.19%(14/1176)。Ⅰ度感染者占76.79%(903/1176)。结论:莆田学院医学生人体蠕形螨总感染比较普遍,男生更易于感染蠕形螨,多数为轻度感染,这与检测的时间、地理环境、学生居住环境卫生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有关。
2007年03期 No.10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6 ] - 杨丽全;王惠珍;肖灿华;
目的:探索构建的“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的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抽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乳腺疾病专家10人、广州市教育技术专家5人和南方医科大学2004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92人,分别应用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表(专家)及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表(学生)对“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和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专家和学生对网站开发和应用效果的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得分均较高。结论:“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整体水平较高,网站的艺术性高、技术性强、学习内容丰富和学习功能齐全,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
2007年03期 No.10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