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 EB病毒感染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表型研究

    金在顺;马璨粲;徐晓焱;寺本典弘;李志强;安锦丹;曹永;吉野正;

    目的:建立EBV潜伏感染的体外理想模型。方法:我们利用新霉素耐性的重组遗传基因EBV(NeoR EBV)对套细胞的细胞株SP53进行感染,用G418筛选,选出100%EBV阳性的MCL细胞株SP53/EBV。结果:此细胞株表达EBER1、EB-NAs、LMP1,表现出LCL型的EBV潜伏感染的免疫表型.结论:这次我们建立的SP53/EBV细胞株,具有低增殖功能,没有诱导出活性指标等特点,可考虑为机体内EBV休眠期B细胞具有的特征,期待此细胞株可成为研究体内EBV潜伏感染的良好模型。

    2007年06期 No.10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1 ]
  •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原基因表达

    郭新民;王桂云;董琦;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2-DM)早、中、晚期胰岛素原(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2-DMproinsulin基因治疗的时机选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STZ建立2-DMW istar大鼠模型,半定量RT-PCR法检测2-DM大鼠造模后及2-DM 2W、10W、20W的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DM大鼠造模后及2-DM 2W大鼠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血清FINS显著升高;2-DM 20W大鼠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血清FINS显著降低。结论:STZ诱导的2-DM大鼠20W后proinsu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2007年06期 No.10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当归补血汤多糖对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姬云丽;凌虹;于新慧;张晓莉;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感染隐孢子虫后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微小隐孢子虫卵囊(CSO)感染免疫抑制BALB/c小鼠,建立隐孢子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再给该模型小鼠灌服当归补血汤多糖8天后,ELISA法检测小鼠肠道局部IL-2、、IL-4及SIgA的水平,HE染色检查肠道病理学改变。同时设模型组和正常组作对照。结果:当归补血汤多糖能促进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道IL-2、IL-4、SIgA的分泌;肠道粘膜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结论:当归补血汤多糖对小鼠隐孢子虫感染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2007年06期 No.10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64 ]
  •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邹辉;杨旭芳;郭尚福;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Ⅱ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治疗组按8mg.kg-1.d-1剂量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ging-ko biloba,EGb),(北京双鹤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批号(319163-0405),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8周。检测血糖、血胰岛素,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测定。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及NO含量,降低NOS的活力。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胰岛的修复及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2007年06期 No.10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4 ]
  • bcl-xl和p53在人肝癌Bel7402细胞中的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吕秀芳;孟庆宇;王桂云;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诱导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多糖,人肝癌Bel7402细胞常规体外细胞培养,设定空白对照组、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组、白花蛇舌草多糖组。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计算凋亡指数,采用MTT法检测白花蛇舌草多糖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原癌基因bc l-xl、抑癌基因p5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白花蛇舌草多糖体外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凋亡指数达16.97(,以MTT显色法检测细胞抑制率达到61.5(,以RT-PCR半定量法检测,上调p53基因mRNA表达,降低bc l-xl基因mRNA表达,以上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白花蛇舌草多糖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长,诱导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激活抑癌基因p53基因、抑制原癌基因bc l-xl基因表达有关。

    2007年06期 No.107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0 ]
  • 黄芪多糖对2-DM胰岛素抵抗大鼠FINS及IR相关指数的影响

    刘洪凤;杨勇;韩智学;包海花;聂影;冯琴喜;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 saccharides,APS)对2型糖尿病(2-Diabetes;2-DM)胰岛素抵抗大鼠IR相关指数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喂以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DM胰岛素抵抗模型对照组、黄芪多糖大剂量(800mg/kg/d)治疗组、黄芪多糖中剂量(400mg/kg/d)治疗组、黄芪多糖小剂量(200mg/kg/d)治疗组。检测APS对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分泌指数(I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b细胞功能指数(HbCI)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黄芪多糖能够显著降低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的FINS;黄芪多糖能够显著降低2-DM大鼠胰岛素抵抗。结论:黄芪多糖可以降低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2007年06期 No.107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59 ]
  • 家兔喉内间隙淋巴管的微细分布

    祖国美;王莹;孙成;吴英俊;

    目的:进一步明确家兔喉内三个间隙内淋巴管的微细分布。方法:采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在喉的三个间隙即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和任克氏间隙中均存在淋巴管,但检出率较低。结论:喉的三个间隙中均存在淋巴管。

    2007年06期 No.10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枸杞对老年大鼠脑NO、GSH-PX、LIP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包海花;袁晓环;王春涛;

    目的:本实验是探讨关于枸杞抗衰老方面的研究。测定老年大鼠的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抗氧化系统中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褐质(LIP)含量变化。方法:采用考马斯亮兰测定法测定脑组织中蛋白含量,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组织中NO、GSH-PX、LIP含量。结果:枸杞能调节脑组织中NO的含量,枸杞能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能力,GSH-PX的含量增高,枸杞能降低脑组织中LIP的含量。结论:枸杞能起到抗氧化作用

    2007年06期 No.10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7 ]
  • 番石榴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马山;崔荣军;郭尚福;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番石榴叶(guava leaves)水煎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的影响.方法:80只W istar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 in,STZ)的方法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动物筛选后,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番石榴叶大剂量组、番石榴叶中剂量组、番石榴叶小剂量组,每组10只,用番石榴叶水煎剂治疗8周,测定FBG,FINS,计算出ISI。结果:模型组FBG、FINS水平升高,ISI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番石榴叶各组大鼠FBG水平降低,血清FINS水平下降,ISI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番石榴叶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FBG和胰岛素抵抗。

    2007年06期 No.10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4 ]
  • iNO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李立;刘铎;叶欧江;

    目的:调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48例OSCC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被分为两组:接受新辅助化疗24例及另外24例仅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了来自48例OSCC的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预处理标本内的iNOS表达水平。结果:在48例OSCC中有47例被发现有iNOS染色,而在邻近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内却没有发现。在接受化疗者中,在高iNOS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一个显著性关系(P>0.05),而在仅接受手术治疗者中,低iNOS表达却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部分显著性关系。而且,高iNOS表达显著地与更高的生存率有关(P<0.01)。结论:iNOS过表达可能通过生成一氧化氮(NO)对肿瘤的发病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口腔癌中iNOS表达的临床意义仍然未明。为了全面建立起iNOS与肿瘤生物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

    2007年06期 No.10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7 ]

临床医学

  • 丝裂霉素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朴天华;杨岚;李笑华;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将健康家兔40只随机分为丝裂霉素组和对照组。丝裂霉素组向玻璃体腔注入RPE细胞后将含有MMC的BSS混悬液和BSS液各0.2mL注入兔眼玻璃体腔;对照组向玻璃体腔注入RPE细胞后BSS液各0.2mL注入兔眼玻璃体腔;评价其治疗PVR的效果。结果:丝裂霉素组中有1只眼发生药物毒性反应,排除试验。药效实验表明;2ld及28d,丝裂霉素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12.7%和12.9%,对照组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63.3%和72.1%,两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丝裂霉素对减少实验性PVR的发生是有效的。

    2007年06期 No.107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崔玉霞;李淼晶;

    目的:探讨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组织的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原发性食管癌,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VEGF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且与其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有相关性,P<0.05。结论:VEGF与食管癌病变进展有关,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

    2007年06期 No.107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4 ]
  • 飞利浦64排螺旋CT下肢低剂量造影剂血管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么刚;孙健男;高丽媛;刘影;

    目的:探讨飞利浦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下肢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6例下肢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造影剂量:150mL、120mL和8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评价3组下肢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结果:下肢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上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动脉内的造影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飞利浦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造影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了造影剂对患者身体的危害.

    2007年06期 No.10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钙透析液的临床观察

    吕玉风;高民;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钙浓度的影响。方法:进行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将1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递降组和递升组,观察先后使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治疗对其血钙浓度的影响。结果:透析液钙离子水平对血透患者的血钙离子浓度有明显影响,使用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患者的透析前、后血钙水平不同。结论:对于血钙水平正常的血透患者,使用1.25mmol/L钙浓度的透析液能够维持合适的钙平衡,有利于避免高钙血症的发生。

    2007年06期 No.10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加味六味地黄汤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郑玉涛;叶维建;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造成SD大鼠股骨中段骨折模型后,加味六味地黄汤中药组以0.25g/mL和0.5g/mL的剂量口服给药,借助X线、光镜和生物力学测定进行观察。结果:骨性愈合时间、抗折强度和组织学分析中药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加味六味地黄汤可促进SD大鼠股骨骨折端的成骨细胞增生并加速骨折的愈合。

    2007年06期 No.10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1 ]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并发症疗效观察

    王世明;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30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月2次,共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骨痛、不安腿综合征、睡眠及自主感觉等临床症状变化,检测肾功能、电解质、甲状旁腺素(PTH)、b2微球蛋白(b2-MG)。结果:多数患者皮肤瘙痒、骨痛、不安腿综合征症状减轻,睡眠改善,自主感觉良好;血PTH从(321.9±301.2)ng/L降至(176.5±143.5)ng/L、血b2-MG从(910.3±32.8)nmol/L降至(284.6±20.2)n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血中PTH、b2-MG等中分子物质,对患者的皮肤瘙痒、骨痛、不安腿综合征等症状疗效显著,并且改善睡眠及自主感觉。

    2007年06期 No.10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经验交流

  • 九味参蓉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33例临床观察

    朱晓冬;张秀萍;徐广范;

    目的:探讨九味参蓉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在症状和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本病有效率为93.68%,对照组有效率为85.38%。结论:九味参蓉胶囊具有补肾益气、调补阴阳的作用,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肾阴阳两虚更年期综合征理想药物。

    2007年06期 No.10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9 ]
  •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楼南芳;郭长秀;王云峰;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选在我院外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选取30例患者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美敦利诺和锐)和30例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诺和灵R、诺和灵N)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使血糖均维持在围手术期理想的血糖范围,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及2组间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应用胰岛素泵(CSII)及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后俩组血糖均明显下降,可达到理想状态,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血糖达标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人胰岛素分泌,在围手术期可以迅速控制血糖。且方便、安全、有效。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2007年06期 No.107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1 ]
  • 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张建岩;吴翥旗;

    目的: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方法:对136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1:1随机分组法,比较了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组肝素治疗后均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发作的症状,改善静息ECG异常的ST-t,对30d、60d心绞痛的复发及心肌梗死或死亡的影响以及安全性等方面,两者作用相当,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为常规抗凝,低分子肝素具有不用连续静脉滴注,无须检测等优点,使用较为便捷。

    2007年06期 No.10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抢救心脏骤停31例分析

    刘伦翠;卢林;刘开蕾;

    目的:在抢救心脏骤停中,开展及时诊断,有效的胸外按压等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在抢救心脏骤停31例病人中,由于做到早期诊断,准确的有效的胸外按压等技术,及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较前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果:31例心脏骤停中,心肺复苏成功6例。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中做到分秒必争,有效胸外按压等技术及全体人的密切协作就可能成功挽救病人生命。

    2007年06期 No.107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研究

    许贤荣;俞力超;李峰;施舜缤;蒋志华;刘传信;

    目的:探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胸段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及判断病理分期。方法:对3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切除癌肿的同时,施行了颈、胸、腹三区域淋巴清扫术。结果:30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28例(9.06%),淋巴结受累194例(62.99%),术后死亡3例(0.97%)。颈部、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21%、53.20%、12.72%。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广泛及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2007年06期 No.10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 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术式选择的体会

    曾海;赵凌峰;

    目的:总结对比应用微型腹腔镜及普通开放式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并发症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5 m in~40 m in,伤口皆需缝合,近期并发症2例(1.65%),均得到及时处理痊愈。微型腹腔镜术后3~4d出院,普通开放式手术皆术后7d出院。4例普通开放式手术术后对侧疝复发,经用同法治愈。结论: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常规开放式手术时间短,花费少,创伤小,手术并发症低,对设备要求低,是较成熟的术式,可以广泛推广到各基层医院,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及区别于成人腹股沟疝治疗方法。

    2007年06期 No.10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3 ]
  •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陆刚;吕俊芝;孙国梅;

    目的:研究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总结2003-04~2006-10收治的2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法效用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随访疗效。结果:满意率89%,椎间隙感染2例,复发2例,神经损伤2例。结论:椎间盘镜下手术(MED)是安全的,疗效好,但是存在一定困难。

    2007年06期 No.10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9 ]
  • 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32例临床分析

    宋先东;朱敏;张伟;

    目的:讨论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通过32例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的临床分析。结果:在32例胫腓骨骨不愈合患者原因分析中,患者本身的骨折类型、血运情况、及感染因素为其不愈合的重要原因。结论:术前分析病情,考虑多方因素,只要认识这些原理,就能更好地掌握治疗的方法,减少胫腓骨骨折骨不愈合的发生。

    2007年06期 No.10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1 ]
  • 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杜晓军;

    目的:观察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复方骨肽注射液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复方骨肽注射液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口服药物组。结论:复方骨肽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及麻木症状,而且能够避免口服镇痛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和激素样副作用。

    2007年06期 No.10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6 ]
  • 丙种球蛋白联合丹参粉针剂治疗过敏性紫癜

    谷朝霞;陈丽丽;陈宏;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丙球)联合丹参粉针剂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HS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过敏、改变血管脆性、止血、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丙球与丹参粉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治疗3周后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14.71%,1 a内复发率为11.76%。对照组有效率76.47%,紫癜性肾炎发生率38.24%,1 a内复发率32.35%。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丙球与丹参粉针剂联合治疗HSP不但能缩短疗程,而且能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预防复发。

    2007年06期 No.10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苗慧;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60例宫颈糜烂患者采取保妇康栓治疗及配合波姆光治疗。结果:保妇康栓对轻、中、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达到81.67%,总有效率达到96.67%。结论:保妇康栓对轻、中度宫颈糜烂均有较好的疗效,尤以轻度组为好。

    2007年06期 No.10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9 ]
  • 高频超声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夏栋;李迎霞;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8例(147枚)临床疑诊颈部结核性(或未定诊)肿大淋巴结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7枚颈部淋巴结中,37枚为炎性淋巴结,74枚为结核性淋巴结,36枚为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将结核性淋巴结误诊为炎性淋巴结2例。结论:高频超声可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在淋巴结结核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07年06期 No.107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4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价值的探讨

    董杰;卢统庆;乔智力;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 larmyocard ium,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提高临床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用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疑似病人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探查,以获取其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息改变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二维显示病变处心肌内外为截然不同的两层,外层较薄,表现为回声较强的致密层,内层较厚,显示为为突出的肌小梁及深陷其间的隐窝,呈"蜂窝状",好发于左心室心尖部、侧壁。左房室增大,可合并室壁隐窝或房室腔内血栓形成。(2)病变处心内膜呈波浪状。(3)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该处室壁运动幅度低平,收缩期室壁增厚率下降。(4)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深陷于肌小梁间的隐窝内可见血流信息,并与心室腔相通。(5)晚期患者受累心功能减低。结论: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心动图在无明显症状阶段即可诊断,是诊断NVM的较可靠而简便的检查手段。

    2007年06期 No.10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0 ]
  • 多排螺旋CT及MRI结合对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诊断评估

    姜晓静;范华君;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评价MSCT(多层螺旋CT)及MR 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病例,均作螺旋CT和MR I平扫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5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及胆管囊腺癌的CT及MR I表现,并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例胆管囊腺瘤,呈多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厚薄一致,部分分隔有较均匀的增厚。1例胆管囊腺瘤恶变,为单囊性病灶:3例胆管囊腺癌中2例为单囊性病灶,1例为多囊性病变,CT及MR I均见囊内主要为水样密度及信号,4例恶性者均可见壁结节和(或)乳头状突起,另外1例有囊壁局部增厚,3例有厚薄不均的分隔,1例有囊壁钙化,1例有囊内出血,呈液液平征.螺旋CT及MR I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囊壁及壁上结节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结论:MSCT及MR I可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对鉴别良性胆管细胞囊腺瘤与恶性胆管细胞囊腺癌有一定优势。如见病灶有间隔增厚、壁上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囊内出血以及伴粗大钙化者多考虑为恶性的胆管细胞囊腺癌。

    2007年06期 No.107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2 ]
  • 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分析

    朱敏;宋先东;姜华;

    目的:讨论出血性脑梗塞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CT、MRI检查,分析并总结。结果:出血性脑梗塞CT表现为扇行或不规则形大片低密度灶,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其内见点状或小斑片状散在高密度灶,边缘不甚清晰。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MRI见大片脑梗塞内散在斑片状混杂信号,T1WI常可见小片状高信号灶,T2WI多表现为等或高信号灶。结论:CT、MRI对于出血性脑梗塞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脑梗塞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但出血性脑梗塞较为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较为困难,随着CT,MRI在临床上应用以来,其诊断率逐渐提高。现将我院收集经头CT,MRI证实的21例出血性脑梗塞病例作一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2007年06期 No.10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9 ]
  • 前清蛋白在肝功能实验中的临床应用

    金春明;

    本文对155例肝病患者进行PA及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旨在探讨P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统计学处理,各组肝病患者PA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组PA,ALB,ALT测定结果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表明,在急性黄疸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组,P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LB(P<0.05),说明肝实质损害早期PA比ALB更敏感。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其他3组肝炎阳性率明显低于PA的检出率(P<0.05),免疫比浊法是检验PA的有较高敏感性的方法,并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作为肝功能试验的常规项目,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灵敏指标,尤其对早期肝实质或部分损害的诊断有意义。

    2007年06期 No.107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胆囊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柳凤芝;

    目的:探讨胆囊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胆囊鳞状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形态。结果:胆囊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胆囊颈部,为白色广泛浸润的肿块,镜下肿瘤细胞构成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图像分布于肌层中。结论:胆囊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疾病,其发生与胆囊(3 cm的结石,尤其是胆固醇型结石有密切的关系。

    2007年06期 No.10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综述与讲座

  •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吴琦;林海滨;王海;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DLIS)是由于腰椎的退变,使得退变节段十分软弱,刚度下降,不能正常负荷,出现以下腰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目前,DLI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由于腰椎的退变、代偿及不稳的出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临床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上亦存在争议。本文对近几十年来DLIS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性综述。

    2007年06期 No.10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4 ]
  • SDF-1与脑缺血后神经再生

    翟志永;聂莹雪;赵传胜;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多种组织器官中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结合,构成SDF-1/CXCR4反应轴,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免疫、炎症反应、造血干细胞迁移和归巢以及H IV感染等。但是,有关SDF-1与神经再生之间关系的研究的报道很少。本文就SDF-1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迁移和轴突再生等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2007年06期 No.107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6 ]
  • 奥狄氏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其肉毒毒素治疗

    于宏伟;李莉;邓勇;王桂云;樊海宁;

    随着内镜下,术中或经T管oddi括约肌测压技术出现,人们对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有了深入的了解,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已被大部分学者接受。SOD是由于SO运动障碍或良性狭窄引起的功能失调,但目前很难在组织学水平研究人体SO,故很难将功能性紊乱与器质性改变区分开。SOD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生化测定、激发试验、超声扫描、ERCP、SO测压等多种检查方法,采用单一方法诊断SOD并不可靠。目前SOD到底是解剖上的病变或生理学上的功能障碍尚不明确固治疗SOD的方法多样化,主要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手术,但至今,没有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法.寻找新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目前学者探寻肉毒毒素作用于SO,以期能主动调节SO有规律收缩舒张,使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维持SO的生理功能。

    2007年06期 No.107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6 ]
  • SARS疫苗的研究简述

    孟华星;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曾一度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全球的关注。而引起SARS的SARS-CoV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目前对它的致病机理了解的还不够清楚。尚没有有效治疗SARS的抗病毒药物,研制有效的疫苗可防止SARS的再度流行。在疫苗的研制方面,虽然在一些动物模型上得到了一些进展,但是在人体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综述了SARS疫苗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7年06期 No.10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血小板与肿瘤的相互关系

    冯志平;李积德;李进章;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影响疗效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增高,并可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肿瘤细胞聚集体。而活化血小板可导致肿瘤进展,并在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抑制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回顾了该课题的研究历史,并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2007年06期 No.10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6 ]
  • 肝硬化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

    贾照志;曾海;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钠代谢的变化及其预后。方法:对13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钠检测及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并进行分组对照试验。结果:低钠血症时肝硬化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并发低钠血症,其发生与腹水的产生及肝功能状况有关,易引起严重并发症,是常见的死因之一。

    2007年06期 No.107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4 ]

技术与方法

短篇报道

护理医学

高教研究与高教管理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