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秀丽;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体重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自然消退组,枸杞多糖组,每组10只。各组均先用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十周,十周后模型组继续喂养高胆固醇饮食,自然消退组喂养普通饮食,枸杞多糖组喂养普通饮食+50mg/kg,第二十周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取主动脉胸部做HE染色,sma免疫组化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病理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枸杞多糖组与自然消退组比较,斑块面积更小(P<0.05),sma含量更少(P<0.05),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的比例接近正常(P<0.05)。结论:枸杞多糖能够减轻高脂饮食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改变其组织结构,进而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2009年06期 v.30;No.11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晓霞;杨勇;杨晓炜;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对儿童多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牡丹江市30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用Conners多动症父母简明量表进行行为评定。结果:牡丹江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86.36μg/L,其中>100μg/L者占57例(19%);铅中毒儿童与非铅中毒儿童多动障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铅中毒可能为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之一,应加强儿童铅中毒的预防,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2009年06期 v.30;No.119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强;李孟全;董凯;金秀东;
目的:咳尔康口服液对棉球所致肉芽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0.9%氯化钠溶液组;醋酸泼尼松组(4ml/kg);咳尔康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04,4.05,2.70 ml/kg)。观察棉球所致肉芽肿的影响。结果:咳尔康口服液高、中、低剂量都能够降低局部埋置棉球后局部刺激诱发的肉芽肿的重量。结论:咳尔康口服液能够有效减轻局部埋置棉球后诱发的肉芽肿的重量。
2009年06期 v.30;No.119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沈广志;王桂艳;何志鹏;
目的:改进4-[(1H-1,2,4-三氮唑基)甲基]-苯腈的合成方法。方法:以4-氨基-1,2,4-三氮唑代替1H-1,2,4-三氮唑与4-溴甲基苯甲腈经N-烃基化反应合成4-[(1H-1,2,4-三氮唑基)甲基]-苯腈。结果:目标化合物的收率为79%。结论:。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操作简便。
2009年06期 v.30;No.119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连明;朱雯;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ERK2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快捷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ERK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ERK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其与HCC组织侵袭性有关(p<0.05),而与HCC组织分化程度、性别、术前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ERK2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HCC侵袭性强弱。
2009年06期 v.30;No.11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蔡鼎男;林劲;连文昌;王桂芝;连志明;
目的:探讨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程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关系,为婴儿保健门诊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05~2009-07某医院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762名患婴母亲进行自设计调查表调查,采用累积比数模型对家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婴病程的家庭影响因素为性别、月龄、喂养方式、家庭关系角色冲突、婚姻正常、扩展家庭、文化程度低、疾病家庭照顾差、家庭功能障碍。结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健康教育,改善婴儿患者者的家庭功能,同时应开展婴儿营养知识的普及活动。
2009年06期 v.30;No.11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世晓;贾明明;刘泓雨;姜海英;曲丽;
目的:观察胰岛A细胞被选择性破坏后大鼠心率的变化,探讨胰腺A细胞和心迷走神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皮下注射硝酸钴方法选择性破坏大鼠胰岛A细胞,并动态观察注药后大鼠心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钴后大鼠心率明显加快,并且在3、4、5天时心率加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坏胰岛A细胞后大鼠心率加快,该结果提示,在正常机体内胰岛A细胞能使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提高。
2009年06期 v.30;No.119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林芳;王丹;张雪刚;沈建芳;
目的:探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与胎儿生长受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分娩的80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分娩的80例非ICP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组的新生儿羊水粪染率32.5%,胎儿窘迫率26.3%,早产率12.5%,窒息率10.0%,均高于同期分娩的对照组(P<0.01或<0.05)。ICP组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为10.0%,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55.18±466.14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新生儿体重与孕妇肝功能无明显线性相关。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生长受限无明显相关性。
2009年06期 v.30;No.11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洪琳凤;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蛋白尿程度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01~2008-12在我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156例作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100例作对照组,按24h尿蛋白定量再将实验组分为轻度蛋白尿组、中度蛋白尿组和重度蛋白尿组,比较四组患者围产儿的结局。结果:三组实验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而增高;中度蛋白尿组、重度蛋白尿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中度蛋白尿组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重度蛋白尿组的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比其他三组高;重度蛋白尿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比对照组高,新生儿死亡率比对照组、轻度蛋白尿组高。结论:当24h尿蛋白定量≥2g时,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24h尿蛋白定量≥5g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增高。。
2009年06期 v.30;No.11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向军;陈章永;邱钢;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安全有效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23例,孕6~34周,平均25周。结石直径4~12mm。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中段5例,下段6例。上段结石中9例单纯留置双J管,3例将结石推回肾盂后留置双J管。中下段结石中9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击碎结石,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套石蓝取石术,中下段病例均没有置双J管。结果:22例术后肾绞痛消失,1例单纯放置双J管者仍有间断轻微肾绞痛,服用解痉药物可以缓解。12例未碎石或套石病人在结石排出前每3个月更换双J管。23例孕妇均顺利度过围产期,并产健康婴儿。结论: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患者,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而不插双J管安全有效。
2009年06期 v.30;No.119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瑞峰;仪孝臣;宋其海;侯智通;
目的:对24例胰腺癌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胰腺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 inger方法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超选上述动脉经导管灌注药物5-Fu 500~1000mg、键折1.2~1.6g,行胰腺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对有肝脏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程为一个月。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疼痛缓解12例,占50%;疼痛无明显变化7例,占29%;疼痛加剧5例,占21%。所有病例两个月内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除2例肝转移患者术后出现呕吐,疼痛外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期疗效明显。
2009年06期 v.30;No.119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微;冯冲;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高频彩超检查3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测量其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以2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26例,检出率占87%;对照组中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5例,占18%,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2009年06期 v.30;No.11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庆强;宋学;
目的:分析内窥镜下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采用内窥镜下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常规手术比较。结果:内窥镜组共完成33例手术。切口长2~4cm,手术时间35~100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所有患者均无声音嘶哑、继发性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常规手术组共完成95例手术。切口长4~7cm,手术时间4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mL。一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无继发性出血或血肿等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于术后第3~6d痊愈出院,住院时间5~9d。结论:采用内窥镜下小切口行微创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09年06期 v.30;No.11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么刚;杨月娥;庞然;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01~2009-06间529例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160例,其中21例为壁内血肿,男16例,女5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64排CTA所见征象:钙化内移4例,穿透性溃疡1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胸腔积液4例。病变中Standford A型9例,Standford B型12例,2例伴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结论: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9年06期 v.30;No.11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春英;姚利群;邵维斌;金晶;路萍;陈学英;
目的:观察静脉补铁预防缺铁复发对MHD患者的疗效及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静脉给予铁负荷剂量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不予补铁;B组:琥珀酸亚铁每次200mg,每日三次口服;C组:蔗糖铁100mg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透析结束回血时由透析器静脉端内注入血管中,每周一次。三组进入铁剂维持治疗阶段开始及以后每三个月检测Hb、Hct、SF、TSAT,IL-6、TNF-α、MDA(丙二醛),观察期12个月。结果:90例MHD患者静脉铁负荷剂量后Hb、Hct、SF、TSAT明显改善,但MDA、IL-6、TNF-α也升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从维持期开始至观察期结束,C组每周一次静脉给予蔗糖铁100mg,能有效维持足够的铁储备和可利用铁,Hb和Hct较未持续补铁的A组及口服补铁的B组明显升高达目标值,三组MDA、IL-6、TNF-α均较维持治疗前明显下降,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C组血浆MDA与Hb呈负相关。结论:静脉给予铁负荷剂量后,蔗糖铁100mg每周一次静脉注射能更有效预防MHD患者缺铁复发,并未加较重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2009年06期 v.30;No.11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兴辉;
目的:了解引起手外伤伤口感染的常见分离菌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做药敏试验。结果:298株细菌中G-杆菌占62.75%,G+球菌占33.9%,从药敏结果发现:G+球菌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阿奇霉素耐药率高达47.17%-94.44%,而肠球菌耐药率多数超过50%;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耐药率>50%,不动杆菌耐药率多数>50%,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手外伤伤口感染的常见分离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洛菲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而且分离出的细菌存在严重耐药。
2009年06期 v.30;No.11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乐强;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方法。方法:对68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异氟醚采用自行设计的氧合器吸入的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34例,则常规大剂量芬太尼的方法行静脉麻醉。观察其对机体单位体表面积耗氧量(VO2)、平均动脉压最高值(P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肺复苏的影响,并统计患者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进行比较,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VO2、SaO2、PMAP、住院时间,心肺复苏情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异氟醚经氧合器吸入麻醉方法是一种麻醉平稳、安全可靠、且缩短患者苏醒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的简便易行的快通道麻醉方法。
2009年06期 v.30;No.119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玉芳;吴维平;
目的:观察养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胸痹-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养心汤加减。结果: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达到93。33%,心电图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73.32%,心电图总有效率56.6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方法有效。
2009年06期 v.30;No.11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包永忠;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HBeAg阳性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ADV10mg/d联合LAM100mg/d口服;对照组38例采用100mg/d口服。分别于完成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血清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BV DNA水平比较,HBV DNA阴转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HBeAg阴转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联合治疗抗病毒和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009年06期 v.30;No.11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志鹏;徐刚;
目的:研究玉屏风散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通过灌胃给药,建立免疫抑模型,测定玉屏风散对巨噬细胞、IL-2的影响。结果:玉屏风散水煎液能够增强小鼠腹腔MФ吞噬鸡红细胞功能,低、中剂量可促进IL-2生成,高剂量抑制IL-2生成。结论:玉屏风散对MФ免疫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对IL-2有双向调节作用。
2009年06期 v.30;No.119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淑莲;李丽娟;姚慧欣;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和CD3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技术对24例胃肠道间质瘤行分析。结果: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83%和74.16%,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
2009年06期 v.30;No.119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健;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异丙酚对芬太尼诱导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300例全麻病人随机分成3组,Ⅰ组给予生理盐水l0mL,Ⅱ组给予异丙酚l.5mg/kg,Ⅲ组给予利多卡因2mg/kg,1min后均由外周静脉给予4ug/kg的芬太尼,观察2min内呛咳发生率。结果:Ⅰ组l6%的病人发生了呛咳,Ⅱ组呛咳发生率6%,Ⅲ组降低为8%。结论:预注1.5mg/kg的异丙酚、2mg/kg的利多卡因可减轻芬太尼诱导引发的呛咳反应。
2009年06期 v.30;No.119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志鹏;付剑韬;于文福;汤继泉;王树华;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引流并胸腔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控制胸水。结果: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胸部X线及CT显示胸腔积液得到明显控制。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中具有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优点,值得应用并推广。
2009年06期 v.30;No.119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兴龙;孙春明;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例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经额叶造瘘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并行侧脑室外引流。结果:死亡2例;持续植物人状态1例;重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4例;良好10例。结论:脑室内出血患者病情重,致死、致残率高,及时清除脑室内积血、促进脑脊液循环通畅,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2009年06期 v.30;No.119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岚;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2个月,观察患者角膜、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眼压平均为(14.3±4.25)mmHg,有3例眼压高于正常。滤过泡:Ⅰ型滤过泡18眼,Ⅱ型滤过泡13眼,Ⅲ型滤过泡4眼。并发症有15例术后前房内有渗出物,药物治疗后全部吸收;术后前3d角膜水肿有25例,经治疗后水肿全部消退,无角膜失代偿,无浅前房发生,无后囊膜破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并发症少。
2009年06期 v.30;No.119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娟;张黎;王云枫;
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眼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复方章柳碱注射液每天1次/d,每次2m l于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用药两个疗程,与对照组的视力视野进行对比。结果:应用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底、视野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88.88%。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2009年06期 v.30;No.119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挺江;曾海;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2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以15滴/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连用3d。结果:纳洛酮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有效方法。
2009年06期 v.30;No.119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波;初金玉;陈丽丽;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联合派瑞松外涂治疗汗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予中药浸泡及派瑞松外涂,对照组22例只予派瑞松外涂。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72.7%。结论:中药浸泡联合派瑞松治疗汗疱疹可提高治愈率。
2009年06期 v.30;No.119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新刚;谷红梅;崔新宾;
目的:了解海林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我市8镇1乡的15个行政村的1430户,共5750人。结果:农户的参合率较高,对制度总体评价较高;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方面的满意度较低。结论: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是影响农户参合的重要因素,而加强监管、规范参与主体行为以及拓展农村医疗保障渠道等,则是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亟待加强的方面。
2009年06期 v.30;No.11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春静;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是近些年的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现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胰岛素抵抗,IR是NAFLD发病的始动及中心环节,可能贯穿于NAFLD发病全过程。研究表明,IR和高胰岛素血症为原发性NAFLD始动因素而非结果,而药物、毒物、胆碱缺乏、载脂蛋白B基因突变、胃肠外营养等因素单独或与IR共同导致肝脂肪变。IR还与细胞内游离脂肪酸增多、ATP储备耗竭、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共同参与肝脏损伤的发生。IR及随之相应的高胰岛素血症在导致肝内脂质蓄积甚至发展为脂肪肝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NAFLD的一项有效措施。脂肪性肝病的本质特征是脂质在肝细胞的过度聚集,血脂紊乱是NAFLD进展以及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索。目前还普遍认为NALFD与脂肪因子的作用异常有关。NAFLD、NASH逐步发展可以引发肝功能的衰竭,而且在合并MS的情况下会相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身多脏器病变,甚至死亡。
2009年06期 v.30;No.11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静雅杰;宋宝辉;陈志鸿;
β2-整合素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的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在炎症发生过程中,β2-整合素通过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对于白细胞稳定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作用,为白细胞穿越血管内皮提供了条件。本文就β2-整合素与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的稳定黏附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2009年06期 v.30;No.11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武蕾蕾;才玉婷;
我国中医药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防治,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作用机制正逐渐被现代医学研究所揭示。现就近年来在肿瘤的防治过程中,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对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等方面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2009年06期 v.30;No.11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83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才玉婷;武蕾蕾;王晶华;王金英;
目的:综述近年来茯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方法:主要对近十年来有关茯苓多糖提取工艺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介绍了茯苓多糖5种提取分离方法。结论:为茯苓多糖的提取分离提供参考,展望了茯苓多糖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应用前景。
2009年06期 v.30;No.119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6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斌;赵慧颖;
脂肪分化蛋白(adipophilin)是PAT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内的脂滴表面,它能促进脂质蓄积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在泡沫细胞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动脉硬化脂质蓄积的一个标记物。其表达调控受多种药物、修饰性脂蛋白和脂蛋白、低氧的影响。敲除鼠adipophilin基因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文概述了adipophilin在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蓄积中的作用。
2009年06期 v.30;No.11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