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丹参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损伤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安琪;徐富刚;刘勇;高凤敏;

    目的探讨丹参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损伤内质网应激的干预效果。方法 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on组),模型组(ISO组),丹参低、高剂量治疗组(SL组、SH组)。除Con组外,给与各组ISO,剂量为2mg/(kg·d)腹腔注射4周诱导心肌损伤;第3周开始治疗组同时给与丹参40mg/(kg·d)、80mg/(kg·d)腹腔注射,造模及给药期间Con组和ISO组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实验4周末处死小鼠,称取体质量、心脏质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W/BW);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蛋白印迹法、Real-time PCR检测GRP94、IRE1、p-JNK、Caspase-12、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心脏质量和HW/BW增高(P<0.05);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程度增强;GRP94、IRE1、p-JNK、Caspase-12、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丹参能降低心脏质量、HW/BW及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内质网相关因子表达(P<0.01、0.001),且高剂量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ISO诱导的心肌损伤,丹参能够降低内质网相关因子GRP94、IRE1、p-JNK、Caspase-12、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改善心肌损伤,且高剂量治疗效果显著。

    2020年02期 v.41;No.17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 ]
  • 丹参酮ⅡA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

    陶静;王元元;马善峰;李言;倪虹;丁海虎;赵继利;王锐;张甫;陶明飞;

    目的观察脂多糖诱导小鼠内毒素血症发生时的心肌损伤情况,及丹参酮ⅡA(TⅡA)对心肌损伤有无预防保护作用,是否与RhoA/Rock(Rho激酶)通路激活有关。方法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40只,SPF级,体重(20±2)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组(LPS组)、丹参酮预处理组(TL组)以及丹参酮组(T组)(n=10)。利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TL组和T组,注射丹参酮10mg/(kg·d)共7d;CON组,LPS组生理盐水等体积注射7d。LPS组、TL组末次注射1h后,腹腔注射LPS(10mg/kg)。LPS注射6h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小鼠心功能。12h后,心肌组织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心肌形态结构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心肌组织白介素-1β(IL-1β)的蛋白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RhoA和Rock1的蛋白含量。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与CON组比,LPS组和TL组,心率(HR)、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均下降(P<0.05),与LPS组相比,TL组HR、SV、EF、FS和CO均升高(P<0.05);HE染色显示,LPS组心肌组织横纹模糊,胞浆淡染,有炎细胞浸润,TL组未见心肌组织形态学明显改变;与CON组相比,LPS组心肌组织IL-1β、RhoA和Rock1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TL组可以降低IL-1β、RhoA和Rock1蛋白含量(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小鼠心肌损伤,在丹参酮ⅡA预处理下,可以降低炎性因子,减轻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抑制RhoA/Rock(Rho激酶)通路激活有关。

    2020年02期 v.41;No.179 6-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孕期暴露PAHs对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

    孟瑾;关春雨;李姝;袁辉;许晓义;李丽;

    目的研究孕期暴露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孕鼠按随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低剂量组(5mg/kg)和高剂量组(10mg/kg),于妊娠第12~19天采用灌胃染毒方式,建立暴露模型,染毒容量为2mL/kg,每天一次,连续1周。待母鼠自然分娩,测量哺乳期(出生后2周)子代雄性大鼠的体重;检测子代雄性大鼠在儿童期(出生后4周)、青春期(出生后9周)、成年期(出生后12周)时的体重、睾丸重量、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精子数量和活力;HE染色观察睾丸形态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暴露组子代雄性大鼠在哺乳期、儿童期和成年期时的体重明显降低(P<0.01),睾丸重量明显减轻(P<0.01),T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光镜下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LC)集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高、低剂量暴露组子代雄性大鼠在青春期、成年期时精子的数量、活动度和活动率呈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孕期暴露PAHs可影响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发育。

    2020年02期 v.41;No.179 10-1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转录因子KLF7对酒精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庄丽雯;李文媛;孙广大;马多;王莹;安锦丹;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7(KLF7)对酒精诱导损伤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离、培养和鉴定,使用含100mmol/L、200mmol/L、400mmol/L浓度乙醇培养基培养海马神经元,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选择将200mmol/L为乙醇组最佳干预浓度。海马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乙醇组和乙醇+KLF7组,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形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ol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KLF7、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 (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A,TrkA)蛋白和mRNA表达。Hoechst33342/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乙醇组和乙醇+KLF7组细胞数量减少,突起萎缩,NGF和TrkA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高(P<0.05)。与乙醇组比较,乙醇+KLF7组细胞损伤形态得到改善,KLF7、NGF、TrkA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乙醇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细胞凋亡显著降低,凋亡因子Bcl-2 mRNA-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KLF7对乙醇诱导损伤海马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NGF/TrkA信号通路,下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从而保护乙醇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2020年02期 v.41;No.17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Nanog蛋白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红艳;杨月;刘野;刘金丽;郭素芬;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Nanog蛋白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各级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 special type,IDC-NST)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Nanog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相关病理特征(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物大小、病理学分级、TNM分期)的关系,并观察微血管的生成情况,分析Nanog的表达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Nanog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显著(χ~2=32.069,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Nanog蛋白的表达与被检测标本者的年龄大小、月经状况及肿物大小无明显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病理学分级、TNM分期相关;乳腺癌中MVD的增加与Nanog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中Nanog的表达及MVD均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并且Nanog与MVD呈正相关;Nanog和MVD联合检测有望成为乳腺癌诊疗及判断预后新指标。

    2020年02期 v.41;No.17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外固定架在骨盆骨折中应用的解剖学研究

    郑军成;李晓涛;李海龙;原义强;

    目的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解剖学方法探讨骨盆外固定架螺钉的入钉部位及安全角度,以给予临床应用相关的理论数据支持。方法于佳木斯大学解剖实验室中选取成人尸体样本12具,男性、女性各6具。采用前后双侧入路解剖,暴露完整骨盆,测量其髂前上棘及髂前下棘间距。后模拟手术操作,分别于距髂前上棘顶点5mm、15mm、25mm、35mm、及45mm五处入钉5cm深度,并测量各入钉点置入螺钉后钉头于各方向穿出骨质的临界角度。结果 (1)实验测得髂前上棘间距于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01)。(2)由髂前上棘顶点后5mm、15mm、25mm、35mm、及45mm处入钉后,其钉头穿出骨盆外侧骨质时与矢状面的角度于男性样本中分别为(30.41±0.62)°、(37.56±0.51)°、(37.66±0.69)°、(42.88±0.38)°、(41.88±0.32)°;女性则分别为(36.04±0.32)°、(36.60±0.35)°、(40.78±0.32)°、(36.48±0.42)°、(32.41±0.37)°;钉头向骨盆内侧面穿出骨质与矢状面的临界角度为男性(36.73±0.69)°、(40.58±0.65)°、(40.34±0.61)°、(49.73±0.45)°、(43.87±0.34)°,而女性分别为(40.24±0.30)°、(41.89±0.30)°、(45.78±0.31)°、(40.86±0.33)°、(37.42±0.40)°。以上数据于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于5mm处入钉时钉头易向足侧穿出骨质,此时螺钉与横断面的临界角度男性为(38.45±1.25)°,女性(51.47±2.14)°;而于45mm处入钉时,钉头易向髂窝方向穿出,此时螺钉与横断面的临界角度为男性(32.08±0.32)°,女性(36.00±0.28)°。以上数据于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外固定架于髂前上棘处入钉的范围可位于距离髂前上棘顶点5~45mm之间,但5mm处需注意钉头易于髂前上棘方向穿出,而45mm处则易于髂窝方向穿出。除在术中应把握好螺钉大小、长度、入钉位置及安全入钉角度外,还需注意性别间数据的差异,以增加该术式于临床治疗中的成功率。

    2020年02期 v.41;No.17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同妊娠结局患者阴道微生态菌群的比较

    陈晓燕;张帝开;张敏旗;周明;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不同妊娠结局,阴道内微生态菌群的情况。方法选取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湖医院)生殖医学科IVF-ET初次胚胎解冻移植患者41例,根据胚胎移植后妊娠成功与否分为妊娠成功组(19例)作为对照组,妊娠失败组(22例)作为研究组,分别于内膜转换日前采集阴道分泌物,提取总DNA,对16S rDNA的V3-V4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微生物属水平上的结构组成与相对丰度差异。结果妊娠成功组阴道样本微生物属水平结构组成主要为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92.220±1.179)%,其他菌属含量较少;妊娠失败组阴道样本微生物中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68.270±1.902)%较妊娠成功组低(P<0.05),并且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脲原体属、双歧杆菌属、棒状杆菌、普氏菌、链球菌、丛毛单胞属、厌氧球菌、韦荣球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增加(P<0.05)。结论妊娠失败组的患者相比妊娠成功组阴道内微生态菌群多样性增加,乳酸杆菌属丰度下降。

    2020年02期 v.41;No.179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包涵体蛋白LAP-F的制备、提取、纯化、验证

    刘增瑞;宋旭东;初彦辉;

    目的探究包涵体蛋白LAP-F制备、提取、纯化以及验证它对TGF-β诱导的HK-2细胞在形态学上的影响。方法通过高浓度尿素溶解包涵体,离心后将上清通过透析使蛋白复性,经镍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凝胶定量蛋白含量;将重组蛋白LAP-F作用于TGF-β诱导的HK-2细胞,并培养48h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诱导了LAP-F在包涵体的表达,并筛选出了高表达菌株。结论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成功筛选并纯化了目的蛋白;重组蛋白LAP-F可抑制TGF-β对HK-2细胞的纤维化,为后续研究LAP-F对TGF-β活化过程的干扰作用及对器官纤维化的影响奠定基础。

    2020年02期 v.41;No.179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 ]
  • FAP-α和SDF-1预测新辅助化疗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研究

    赵凌昆;王新;赵云波;

    目的观察结直肠肿瘤中FAP-α和SDF-1蛋白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对新辅助化疗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理标本80例,另选取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P-α和SD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FAP-α和SDF-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AP-α和SDF-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3)FAP-α和SDF-1蛋白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4)FAP-α和SDF-1蛋白表达阳性组较阴性组生存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P-α和SDF-1蛋白表达阳性可能提示新辅助化疗后结直肠癌病人的不良预后。

    2020年02期 v.41;No.179 38-4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中药组方JNRK对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

    关会林;王玉;刘勇;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JNRK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及乳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2只清洁级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片组(0.0018 g/kg)和中药组方JNRK低、中、高(分别给药0.1、0.2、0.4g/kg)剂量组(n=12);除正常组外,其他5组动物均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1次/d,连续25d,继而改用肌注黄体酮5mg/kg,1次/d,连续5d,以诱导建立乳腺增生模型;建模成功后均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30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性激素的含量,测算各组小鼠乳腺体积,取乳房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雌二醇、睾酮在表达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孕酮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方JNRK中、高剂量组雌二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孕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睾酮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方JNRK各组较模型组大鼠乳腺增生后的腺体体积均有所减小(P<0.05),病理形态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中药组方JNRK可能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水平,改善增生病理组织,起到抗乳腺增生的作用。

    2020年02期 v.41;No.179 42-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异丙酚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王佳鑫;任梦;王莹;徐建军;

    目的研究异丙酚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丙酚后处理组(P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IR组大鼠麻醉后,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为45min;P组在IR组基础上于再灌注前5min给予异丙酚20mg/(Kg·h),给药时间为30min;C组仅将P组的异丙酚换为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成功麻醉并留取血液标本,处死大鼠留取肾脏组织。生化常规方法检测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UN)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肾脏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IR组Cr(315.51±32.66)μmol/L、UN(45.66±11.46)μmol/L含量均显著增高,肾脏组织病变加重,Bcl-2表达减少,Bax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与IR组相比,Cr(283.79±26.26)μmol/L、UN(36.60±6.23)μmol/L含量降低,肾脏组织病变减轻,Bcl-2表达显著增多,而Bax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与Bax基因的表达。

    2020年02期 v.41;No.17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

    邱收;张凯旋;任丹丹;于鑫;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生发展的致病高风险驱动基因,以及UC异常改变的信号通路。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谱数据GSE16879,通过R中WGCNA软件包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出UC高风险因子共表达模块基因;采用limmar软件包筛选UC以及正常结肠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使用ggplot2软件包绘制差异表达基因的火山图。采用VENN网站在线绘制差异表达基因和共表达模块基因的维恩图,以确定疾病高风险DEGs。使用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r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进行GO(Gene Ontology)分析以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解析UC高风险DEGs的生物学功能。使用Cytoscape软件分析疾病高风险DEGs的相互作用权重值,筛选UC高风险驱动基因。使用R语言中heatmap软件包绘制UC高风险驱动基因表达热图。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得到14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绿松石色模块中的共表达基因与UC的相关性最高。进一步筛选出592个UC高风险DEGs,其中246个基因表达上调,346个基因表达下调。CXCL1、FOS、AGT、IRF1作为UC发生发展的高风险驱动基因被选出。与此同时,在UC组织当中,TNF信号通路、ERK信号通路发生功能富集。结论本文运用WGCNA系统生物学算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致病高风险驱动基因,并探究UC组织中主要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为进一步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思路。

    2020年02期 v.41;No.179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顺铂通过Notch1下调CXCR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杨月;张炜婷;刘金丽;王红艳;刘野;郭素芬;

    目的从细胞水平上探讨顺铂(DD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增殖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25、2.5、5、10、20、40μmol/L)的顺铂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CCK-8方法检测各浓度组细胞24h后的增殖情况;选取对细胞增殖影响显著的顺铂浓度(0、10、20、40μmol/L)作用MDA-MB-231细胞24h,收集细胞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CR4的表达;采用Notch1抑制剂MK0752预处理MDA-MB-231细胞2h后,再用浓度为20μmol/L的顺铂作用于预处理的MDA-MB-231细胞24h后收集细胞,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阻断效果以及CXCR4的表达。结果顺铂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浓度给药浓度的增加,CXCR4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阻断Notch1(阻断组)后,与未阻断组(Notch1未被阻断)相比,CXCR4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结论化疗药物顺铂部分通过Notch1抑制CXCR4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2020年02期 v.41;No.179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杏仁核神经元活动参与调节酒精戒断小鼠焦虑行为

    王娜;高青;杨涛;张洪艳;王琦玉;刘小萱;关艳中;

    目的研究酒精戒断引起小鼠的焦虑行为对杏仁核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14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和酒精组(n=7),酒精组间歇性主动饮酒21d,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十字高架迷宫(EPM)及开放旷场(OFT)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情绪,电生理实验检测小鼠杏仁核锥体神经元内在兴奋性变化。结果酒精组间歇性主动饮酒21d,正常对照组与酒精组小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酒精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酒精偏好百分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酒精组酒精成瘾模型建立成功后戒断12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组小鼠行为学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有统计学差异(P<0.05);酒精组小鼠基底外侧杏仁核锥体神经元兴奋性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鼠间歇性主动饮酒21d,可以成功建立小鼠酒精成瘾模型;停止饮酒12h酒精成瘾小鼠表现出明显焦虑情绪,并且发现基底外侧杏仁核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2020年02期 v.41;No.179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基于SOC模式的健康教育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性研究

    刘峥;黄双丽;张倩;邵云霜;

    目的探讨基于SOC模式的健康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间于某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20名首次确诊为冠心病的中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基于SOC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T0)、干预后一个月(T1)和干预后三个月(T3)的冠心病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实验组干预后一个月及三个月,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行为改变阶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三个月冠心病自我管理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SOC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2020年02期 v.41;No.17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常规超声联合萤火虫技术在早期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郑建珽;董爽;房鑫;刘春凤;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萤火虫技术在早期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间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早期GA患者72例作为GA组,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双轨征、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质破坏、微结晶的检出情况;行萤火虫技术对两组进行检查,记录两组微结晶的检出情况。结果 (1)GA组双轨征、微结晶表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当受累关节为第一跖趾关节时,GA组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表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受累关节为膝关节及踝关节时,GA组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表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A组骨质破坏表现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萤火虫技术对GA组微结晶的检出明显多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萤火虫技术对微结晶的检出明显提高,可作为早期GA的辅助诊断方法。

    2020年02期 v.41;No.17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用于不同亚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灰质改变的研究

    贺梦菲;孙文强;武玉芝;赵维纳;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不同亚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灰质萎缩特点及灰质萎缩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记忆门诊存在记忆下降主诉患者36例,完善神经心理学检查后,根据认知受损特点及程度,分为除记忆受损外无其他认知功能损害的单领域aMCI(single domain aMCI,sd-aMCI)18例、以及除了记忆功能损害,还有注意、语言等其它一个或多个认知领域损害的多领域aMCI(multiple domain aMCI,md-aMCI)18例,同时纳入体检正常老年人15例作为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采用3.0T磁共振对入组对象进行T1WI扫描,利用DPABI及SPM12软件对扫描获得的结构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而对各组全脑灰质体积及灰质改变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C相比,sd-aMCI可见双侧扣带回,左侧前额叶存在灰质萎缩改变(P<0.05);md-aMCI可见双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左颞中回、左侧壳核、左边缘叶、右上顶叶、右楔前叶、楔叶、右侧扣带回以及右侧枕叶中回等存在灰质萎缩(P<0.05)。结论 VBM测量可以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阶段脑灰质萎缩改变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对AD患者的早期诊断。

    2020年02期 v.41;No.179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乳腺癌组织中HMGA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秦明明;于昌军;王婧;李辉;汪春新;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1 (high mobility group A1,HMGA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乳腺癌及邻近正常组织中HMGA1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多元线性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乳腺癌组织中HMGA1的含量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标本相比,HMGA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明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HMGA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MGA1的表达与我们研究人群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MGA1 mRNA表达(OR=1.137,P=0.007)是淋巴结转移的显著且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HMGA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HMGA1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0年02期 v.41;No.179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关系分析

    侯健文;李意;胡丹丹;刘雨微;许微微;杜晶晶;蒋鹏程;吕学勇;李丽华;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对13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D型人格问卷(Type D Personality Scale,DS.14)、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al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的测评与分析。结果 133例脑卒中患者中,D型人格92例(69%)、非D型人格41例(31%);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与非D型人格相比,焦虑和抑郁得分水平明显增高(P<0.01);SS-QOL量表中有8个维度存在差异(P<0.05),差异最大的三个维度依次是视力、个性、语言。结论脑卒中患者群体中D型人格检出率较高,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症状程度较严重,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亟需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注。

    2020年02期 v.41;No.179 85-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体格追赶生长和神经发育随访及影响因素分析

    龚倩;杨小云;台晓燕;徐家丽;

    目的调查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出生后6~7月内体格追赶生长状况和神经发育结果并寻找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定期在儿童康复门诊随访的148例VLBWI为研究对象,收集这部分患儿从出生至校正月龄(corrected age,CA)6~7月的体格生长参数(体重、身长和头围),根据有无追赶生长将患儿分为无追赶生长组(Z<-2)和追赶生长组(Z≥-2);CA 6~7月时采用盖塞尔(Gesell)量表,衡量神经发育结果,并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和神经发育异常组。通过多因素分析分别寻找影响追赶生长和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8例VLBWI中,从出院、校正胎龄40~(±7)周、CA3~4月至CA6~7月5个阶段中,Z<-2的比率在出院时最高,之后随着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各阶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出院时,体重Z<-2的有75例,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和低入院前白蛋白浓度是出院时体重Z<-2的高危因素;CA6~7月时,体重Z<-2的有16例,小于胎龄儿和低出生体重是CA6~7月时体重Z<-2的高危因素。(3)CA6~7月时,神经发育异常的比例为30.00%,小于胎龄儿是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VLBWI的体格追赶生长状况及神经发育结果仍不容乐观,至CA6~7月,仍有部分VLBWI存在生长偏离,各阶段影响追赶生长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

    2020年02期 v.41;No.179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IL-1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叶国娟;金国玺;裴晓艳;李晓丽;毕娅欣;

    目的检测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activating factor,BAFF)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探究它们在T2DM发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在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内分泌科收住入院的T2DM患者中选出98例作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NC组),经由ELISA法检测两组实验对象血清中BAFF和IL-17浓度。采用常规方法检测两组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空腹C肽(Fasting C peptide,FCP)。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血清BAFF和IL-17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BAFF与IL-17表现呈正相关(P<0.05);HbA1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均与BAFF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BAFF与FCP表现呈负相关关系(P<0.05);T2DM组血清IL-17和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BMI均表现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BAFF、IL-17是T2DM组HbAlc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BAFF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病情进展存在紧密关联,BAFF可能通过IL-17发挥其胰岛素抵抗作用。

    2020年02期 v.41;No.179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高频超声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声像图表现与神经电生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唐杰露;李艳娇;孙迎燕;王涛;赵毅玲;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声像图表现,分析其与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关系,从而评估高频超声在早期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72例2型糖尿病(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病程、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以下四组:糖尿病无症状组(A组),糖尿病有症状血糖控制良好组(B1组),糖尿病有症状血糖控制不佳组(B2组),同期选取26例来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双上肢腕横纹处正中神经及双下肢内踝处胫神经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各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CSA较A组及C组显著增大(P<0.05);A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CSA较C组显著增大P<0.05);B2组正中神经和胫神经CSA较B1组显著增大(P<0.05);糖尿病有症状组胫神经CSA与神经电生理运动传导速度和波幅呈负相关,与潜伏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早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及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2020年02期 v.41;No.179 98-10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研究

    林坚;宋湘穗;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2019年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DPN患者124例作为DPN组,同期选择无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作为非DPN组,调查与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资料,检测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PN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非DPN组(P<0.05)。DPN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LDL-C值与非DPN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的CD~(4+)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DPN组(P<0.05)。在DPN组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4+)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LDL-C、糖尿病病程都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PN患者的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LDL-C、糖尿病病程有相关性。

    2020年02期 v.41;No.179 101-10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燕慧;郦忆文;

    目的观察血清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的3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纳入骨质疏松组,另选我院同期就诊的30例老年骨量下降患者纳入骨量下降组;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30例老年骨量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统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中瘦素、IGF-1、IGFBP-3的表达水平,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瘦素、IGF-1、IGFBP-3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瘦素、IGF-1明显低于另两组,且骨质疏松组IGFBP-3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量下降组患者瘦素、IGF-1、IGFBP-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瘦素与IGF-1呈正相关(P<0.05),IGF-1与IGFBP-3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瘦素、IGF-1、IGFBP-3参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且具有协调效应,定期检测上述指标可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2020年02期 v.41;No.179 104-10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联合应用麦默通旋切术、三苯氧胺及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

    曾瑜;黄颢;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麦默通旋切术、三苯氧胺及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间选取我院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麦默通旋切术联合地塞米松冲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苯氧胺冲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麦默通药物灌洗、三苯氧胺及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2020年02期 v.41;No.17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通心络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

    吴晓光;

    目的探究通心络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均行PCI术,术后给予对照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上述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3.3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67%(2/30)较对照组30.00%(9/30)低(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疗效显著。

    2020年02期 v.41;No.179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对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功能及屈伸活动度的影响

    周洪保;朱小广;董辉;

    目的探讨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极重度肘关节僵硬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确诊为极重度肘关节僵硬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松解术,观察组采用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以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5.00%(P<0.05)。结论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极重度肘关节僵硬,能够改善肘关节功能,以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2020年02期 v.41;No.179 113-11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吴春丽;李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2,11β-HSD2)活性与肾素的关系,为了解11β-HSD2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随机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间高血压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为EH组,其中男性64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为(49.79±13.75)岁。随机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121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7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为(47.38±12.76)岁。同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检测血浆肾素浓度、尿液中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浓度。结果 (1)EH组肾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而EH组F/E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519)。(2)低肾素型EH患者F/E值与对照组和高肾素型EH患者相比,显著增高(P<0.05),表明低肾素型EH患者11β-HSD2活性显著降低。(3)F/E比值与肾素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97,P=0.000),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HSD2活性与肾素关系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水平降低,肾素水平与11β-HSD2活性呈正相关,11β-HSD2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2020年02期 v.41;No.179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臂间血压差与CAVI、ABI的相关性探讨

    张冬梅;麦建林;杨燕贞;谭淑媚;麦高阳;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臂间血压差(Inter-arm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IAD)与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相关性,并分析IAD与血管病程进展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间在我院门诊部体检的受检者55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Essential hypertention, EH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EH+T2DM组),剩余165例健康者作为门诊体检健康者组。对各组患者IAD、CAVI、ABI进行两两比较,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IAD与CAVI及ABI的相关性。结果 EH、T2DM、EH+T2DM组的臂间收缩压差(Inter-ar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sIAD)、臂间舒张压差(Inter-arm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dIAD)、CAVI均显著高于门诊体检健康者组(P<0.05),EH、T2DM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EH+T2DM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EH、T2DM、EH+T2DM组ABI均显著低于健康者组,但三组间内部比较差异不明显;CAVI与sIAD、dIA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7、0.259(P<0.05);而ABI与sIAD、dIA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421(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可提高动脉硬化风险,IAD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僵硬度增加等常见血管病变症状具一定预测价值。

    2020年02期 v.41;No.179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RNA恒温扩增检测技术用于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武能舜;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采用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102例肺炎患儿分别进行SAT和MP血清学抗体(MP-Ab)检测,其中MPP患儿40例,非MPP患儿62例。对比RNA-SAT与MP-Ab检测MP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RNA-SAT检出MPP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RNA-SAT检测MPP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MP-Ab比较明显较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程≥7 d、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是影响MP-SAT诊断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MP-SAT可弥补MP-Ab检测MPP的周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在MPP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病程≥7 d和院外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影响其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2020年02期 v.41;No.179 123-12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病例报告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恶变1例

    李涛;桑琳;杜世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是妇科一类常见病,占育龄期妇女的10%~15%,在女性慢性盆腔痛发病率高达40%~60%。最常受累部位为卵巢,主要恶变部位在卵巢。恶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与EMT患者基本一致,所以诊断较困难,多数是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报告。现报道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恶变病例。结合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

    2020年02期 v.41;No.179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流术后DIC 1例

    张园;孙青;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指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和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出血、微血管栓塞、休克等。根据病情进展分为:早期高凝状态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脏器衰竭期。DIC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在妇产科可偶继发于生产过程中羊水栓塞后,但发生在人流后相对少见。现报告1例疑似人流后DIC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尽早防治。

    2020年02期 v.41;No.179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1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综合康复体会

    陈啸;李佟;丁兆生;张嘉玮;任宏泉;徐慧竹;薛红玉;

    目的至今还没有相关诊治指南提到心血管神经症综合康复方案,本文就总结了1例典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综合康复经验,供心内科及临床心理科医师参考。方法对1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综合康复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为女性,47岁,因"间断性头晕、心悸、乏力2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2年前出现间断性头晕、心悸,四肢乏力,每次发作时均为明显诱因,排除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后,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治疗效果不佳,至我院就诊后,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心理疏导、药物治疗、有氧运动治疗。患者经过2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能够认识疾病,心理负担明显减轻;血压趋于平稳;精神心理问题明显改善,HAMA从23分降到5分,HAMD从21分降到6分,MoCA从27分增至29分。2个月后继续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精神状态发生较大转变,性格开朗,对生活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充满信心。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康复。

    2020年02期 v.41;No.179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综述

  •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异丙酚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佳鑫;徐建军;王莹;任梦;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是包括脂质过氧化、炎性因子介导、钙超负荷、微循环障碍、细胞的凋亡和相关通路介导的综合机制,其病发过程十分复杂;是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与肾移植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RIRI病发率高,预后不良,目前仍是难以攻克的难题。异丙酚作为高效的全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大量实验证实其可以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异丙酚的保护作用详细总结、阐述,为临床研究及用药提供思路与基础。

    2020年02期 v.41;No.179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进展

    石蕊;陈妍;郭春霞;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腔镜设备的改进及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及单孔腹腔镜技术,再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VSS),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手术方式也有了多种选择。与开腹手术比较而言,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本文围绕这几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2020年02期 v.41;No.179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酒精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庄丽雯;王莹;李文媛;朱晓峰;

    酒精依赖和酒精中毒是影响个体和整个社会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在长期饮酒和戒断期间,酒精饮用和酒精成瘾会产生神经适应性改变,从而引起大脑回路的功能失调。大量研究证实,酒精可以影响海马神经元凋亡、增殖以及突触可塑性等改变,从而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本文将围绕酒精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影响以及分子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干预酒精依赖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2020年02期 v.41;No.179 141-143+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G蛋白偶联受体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张雯琼;金春明;孙楠;尹贵彬;李亚南;

    在我国乃至世界上乳腺癌都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近几年,随着细胞以及基因分析的高速发展,乳腺癌的研究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内的蛋白质亚家族,也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总称,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包括胚胎发育、内分泌、视嗅觉等生理活动。有研究表明GPCR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其可能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到肿瘤中,这也为临床肿瘤靶向分子诊疗奠定的研究基础。本文是对GPC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0年02期 v.41;No.179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慢性肺曲霉菌病血清学检测的研究进展

    王月;刘子航;吴珊珊;别福鑫;张丽;

    近年来慢性肺曲霉菌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us,CPA)的病死率逐年上升,影响全世界数百万人,因此能够对疾病做出快速的诊断至关重要。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已成为CPA研究领域的热点。血清学检测技术有很多种,寻找出简单、易行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就血清学各项检查在CPA的诊断中的作用及各检测技术的应用作以综述。

    2020年02期 v.41;No.179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杨月;陈妍;石蕊;姜微;卢秋阳;杨宝丽;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发生在中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慢性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盆底肌发生劳损、功能减退,导致盆底肌支持能力减弱,继而盆腔器官位置改变、功能下降,一系列症状随之出现。本文介绍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类型和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0年02期 v.41;No.179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阴道微环境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陈妍;杨宝丽;

    近年,宫颈癌的发病率不但无下降趋势,而且发病年纪日趋年轻化,所以对于宫颈癌的预防不可忽略,早期的筛查和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干预可以使宫颈癌的发生率降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主要的致病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HPV)的持续感染。对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微环境的改变与其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阴道微环境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02期 v.41;No.179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调查

  • 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丽娜;韩春雯;潘伟滨;林荣金;

    目的探讨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ROU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问卷进行调查,分层整群抽取在校大学生1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U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使用药物牙膏(P=0.030)、月经不调(P<0.001)、心理处于大喜大悲(P<0.001)均是ROU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每天刷牙次数2次及以上(P=0.005)则是ROU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综合有关的多个影响因素作为预测ROU的指标,有利于实施个体化预防措施,以降低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ROU的患病率。

    2020年02期 v.41;No.179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老年人不同生命阶段奶类摄入状况与成功老龄化关系研究

    林玲;张子辰;张韵秋;钱青文;刘华青;

    目的探索老年人不同生命阶段奶类摄入状况与成功老龄化关系。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蚌埠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1249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自拟成功老龄化问卷、乳类摄入状况及人体测量。结果蚌埠市成功老龄化率为30.2%。老年人三个阶段奶类摄入状况不同(P<0.001),中年期及老年期奶类摄入增多。与不吃奶类的老年人相比,每周摄入奶类≤2d及≥3d的老年人无重大疾病、高水平认知功能、高水平躯体功能这三个维度的符合率更高,且成功老龄化率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期每周摄入奶类≤2d、中年期每周摄入奶类≤2d、中年期每周摄入奶类≥3d、老年期每周摄入奶类≥3d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无主要疾病及较高认知功能的可能性更高(均P<0.05)。结论长期摄入奶类可促进老年人实现成功老龄化。

    2020年02期 v.41;No.179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蚌埠市某三甲医院磁性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昕;王飞;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蚌埠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磁性要素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后期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使用"中文版医院磁性要素量表"对我院的23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院磁性水平总平均分为(123.35±15.90),得分率为(实际得分/满分×100%)为68.52%。其中,"护理工作的自主性"维度条目均分最高(2.92±0.34),"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维度条目均分最低(1.99±0.5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科室会对我院磁性水平中护理管理者的支持、文化价值观、护理工作的自主性、医护关系、护理实践的管理、教育支持维度得分产生影响(P<0.05)。结论与国内其他三甲医院的研究结果相比,我院磁性水平较高,护士一般情况对磁性水平影响较小,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磁性水平差异较大。

    2020年02期 v.41;No.179 165-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 ]

高教研究与高校管理

  • 信息化漫画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林淼芳;杨升;胡双英;王伟;

    以信息化漫画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信息化漫画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导入环节情景化漫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环节科普漫画易于学生理解记忆知识;互动环节信息化环境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检测环节信息化环境便于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总结环节信息化漫画能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信息化漫画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凭借生动有趣的科普漫画,既进行了专业知识传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理解、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是一次思维训练,更是学生认知能力的整合。

    2020年02期 v.41;No.179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 ]
  •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生培训中的应用

    曾娜芬;党慧;陈蕾;余丹蕾;李桂兰;余春艳;

    目的探讨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在手术室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级护生108名,随机安排实习顺序,选择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的54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间54名护生则作为实验组。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满意度,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实习结束后,实验组学习满意度(20.09±2.92)分、自主学习能力(13.20±2.4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理论成绩(90.32±5.70)分及操作成绩(92.22±5.7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5.24±8.16)分和(86.63±7.05)分(P<0.01)。结论微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生实习培训中,可以提升学习满意度、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护生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2020年02期 v.41;No.179 17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是反映教学、医疗、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23-1270/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550。欢迎校内外医学研究人员踊跃投稿。1.来稿选题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结果可信,重点突出、文字梢练,文理通顺,逻辑性强。凡与本刊近年已发表文章选题相同的文

    2020年02期 v.41;No.179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