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N2对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怀自友;黄银久;吴迪;胡少聪;范梦园;陈培培;

    目的评价1-[4-(2-喹喔啉基)苯基]-5-(4-甲基苯基)-1,4-戊二烯-3-酮(N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2和阳性对照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阴性对照组,利用CCK-8法、形态学观察、DAPI染细胞核,Annexin V-FITC/PI双染、罗丹明123染色和PI单染等方法检测N2对A549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结果 N2浓度为20μM时作用24h、48h、72h,抑制率分别为47.54%、75.80%、87.60%,高于吉非替尼的抑制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C50值分别为30.85μM、6.61μM、5.68μM,与吉非替尼26.64μM、11.93μM、7.18μM相比48h、72h作用更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API染色、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实验显示N2诱导了A549细胞的凋亡,并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实验发现,N2能够将A549细胞阻断在G1期。结论 N2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属于浓度依赖型周期抑制药物,可通过阻断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起到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提示N2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2020年04期 v.41;No.18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截短型潜态相关肽对TGF-β诱导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

    于洋;曹雅男;宋旭东;苏晓男;史嘉翊;吴丹;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截短型TGF-β潜态相关肽(latency associated peptide,LAP),观察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的影响。方法 LAP各个片段重组蛋白小量培养经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Ni~(2+)亲和层析纯化,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通过MTT法检测浓度分别为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64μg/mL LAP-B对TGF-β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成功诱导表达可溶性截短型重组蛋白LAP-B,大量培养后经镍柱亲和纯化获得目的蛋白,经SDS-PAGE检测为LAP截短型重组蛋白。MTT检测LAP-B在2~64μg/mL浓度范围内能抑制TGF-β诱导的HSC-T6细胞的增殖,并随着LAP-B蛋白浓度增加HSC-T6细胞增殖抑制越显著。结论成功诱导表达及纯化截短型重组蛋白LAP-B,LAP-B抑制了TGF-β诱导的HSC-T6细胞的增殖,为后续研究LAP的抗肝纤维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2020年04期 v.41;No.181 7-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甲胎蛋白联合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评分系统在肝细胞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范龙飞;刘双池;段家康;秦中强;谈燚;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联合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AR)评分系统在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行根治性肝切除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乙型病毒性肝炎、Child-Pugh分级、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甲胎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Platelet, PLT)、FA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确定Fib、PLT、FAR的最佳截止点。根据AFP-FAR(AFP and FAR, A-FAR)组评分分为3组:A-FAR 0分、A-FAR 1分、A-FAR 2分。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根据ROC确定Fib、PLT、FAR的最佳截止值分别为5.75g/L、157×10~9/L和0.07。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肿瘤直径、Child-Pugh分级与术前A-FAR评分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TNM分期、AFP、Fib、PLT、FAR、A-FAR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PLT、FAR及A-FAR是根治性肝切除肝细胞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FAR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FAR评分较高提示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较差。

    2020年04期 v.41;No.181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半肝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效果的Meta分析

    李传涛;王兆映;周迟;崔培元;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半肝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肝切除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查找比较半肝入肝血流阻断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0篇相关文献被纳入,共699名患者。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相比,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术后并发症较少[OR=0.64,95%CI(0.43,0.95),P=0.03]、在降低术后第1天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MD=-84.03,95%CI(-99.30,-68.76),P<0.000001]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MD=-64.97,95%CI(-76.04,-53.90),P<0.00001]、术后第3天ALT[MD=-94.45,95%CI(-152.38,-36.52),P=0.001]和AST[MD=-82.66,95%CI(-135.00,-30.33),P=0.002]及术后第7天ALT[MD=-22.65,95%CI(-38.15,-7.16),P=0.004]和AST[MD=-13.72,95%CI(-18.22,-9.23),P<0.00001]水平有明显优势。但两种阻断方法在手术时间[MD=-5.60,95%CI(-30.56,19.37),P=0.66]、平均阻断时间[MD=0.64,95%CI(-1.93,3.22),P=0.62]、术中出血量[MD=7.61,95%CI(-9.23,24.45),P=0.38]、术中输血量[MD=15.49,95%CI(-24.45,55.43),P=0.45]和术后住院时间[MD=0.83,95%CI(-2.05,0.39),P=0.18]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较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能减轻肝功能损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以后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020年04期 v.41;No.181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 快速康复外科对口腔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

    宋静;营秀;吴丹凤;王松;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客观评价快速康复外科对口腔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在线检索有关快速康复外科对口腔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随机或临床对照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数据库包括中文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INAHL),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输液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1);快速康复外科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可加快口腔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且合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04期 v.41;No.181 23-2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 ]
  • 床旁超声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有效性的Meta分析

    李争;陶秀彬;刘胜君;胡珊珊;张鹏;王晓晔;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超声监测膈肌运动,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有效性,为临床顺利撤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Elsevier、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和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总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估计合并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检测阈值效应;Meta回归探索异质性来源;采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符合要求文献17篇,共1138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 DTF)合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合并敏感度为90%(95%CI:85%~93%),合并特异度为74%(95%CI:66%~81%);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 DE)合并敏感度为84%(95%CI:73%~91%);合并特异度为82%(95%CI:70%~90%)。结论床旁超声可以有效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其准确性可能取决于撤机超声测量的时间段。

    2020年04期 v.41;No.18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多模态MRI对术前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

    王云;胡明成;李洪义;沙茹玉;梁海昱;邢健;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信号特征对术前子宫肌瘤不同病理组织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3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患有子宫肌瘤的100例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资料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影像学差异。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共选取肌瘤150个,MRI正确分型128个,准确率为85.33%。MRI诊断普通未变性子宫肌瘤的灵敏度最高,诊断肌瘤钙化的灵敏度最低。MRI诊断各个类型肌瘤的特异性、准确度及NPV均较高,MRI诊断黏液样变性肌瘤的PPV最低约为55.56%,MRI诊断各个类型子宫肌瘤的约登指数中肌瘤钙化的值最低约为0.17。结论 MRI能较准确反映肌瘤的病理组织特点,且MRI的信号特征对术前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020年04期 v.41;No.181 33-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中国内地肾移植受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曾旭婧;

    目的分析中国内地肾移植受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2019年9月13日之前收录的主题词和关键词为"肾移植"、"延续护理"、"延续性护理"、"连续护理"及"延伸护理"的肾移植术后延续护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并进行常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篇有效文献,7.89%的文献来源于核心期刊;发文量从2017年起开始呈显著上升趋势;52.63%的文献来源于中国东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78.95%的文献第一作者发文量为1篇,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97.37%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延续护理的应用与效果观察方面;排首位的延续护理干预方式为电话和短信随访。结论近年来,中国内地肾移植延续护理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研究发展不均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今后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加强医院与社区的联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延续护理模式。

    2020年04期 v.41;No.181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分析

    刘俊;杨冬梅;李贞;杨晨;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30日及之后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救治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资料,对其基本信息、流行病学、主要治疗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22例确诊患者以普通型为主,占86.36%。其中20例有传染病接触史,2例无症状感染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54.55%),咳嗽(54.55%),咳痰(22.73%),乏力(22.73%)。22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治愈率100%。西药以5种抗病毒药物为主,使用例次最高的是干扰素α-1b,使用率100%。中药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清肺排毒汤、喜炎平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90.91%的患者使用了清肺排毒汤,77.27%的患者使用了喜炎平注射液。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分析,西药抗病毒药物的ADR发生率较高共10例次,5种抗病毒药均发生了ADR,磷酸氯喹ADR的发生率75.00%,中药使用中只有1例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汤时出现了腹泻症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效果较好,西药抗病毒药物的ADR发生率远高于中药,应加强治疗药物安全性监测。

    2020年04期 v.41;No.181 42-4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及与脑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任梦诗;张晓阳;耿银龙;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脑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脑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脑CT检查,采用多田公式计算发病6h及24h后的出血量,根据血肿是否增大分为血肿增大组(n=44)和非血肿增大组(n=7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两组患者发生脑微血管病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非血肿增大组相比,血肿增大组患者入院收缩压明显增高,首次血肿体积明显增大,既往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明显减少,既往饮酒及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明显增加(P<0.05),其中入院收缩压水平是影响血肿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结果,117例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具有脑微血管病变,其中血肿增大组36例,发生率为81.82%,组间比较,脑血肿增大组中脑微血管病变患者相比非血肿增大组明显增加(χ~2=12.254,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肿增大与脑微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14,P=0.031)。结论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和脑微血管病变是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重要因素,且脑微血管病变程度越高,其患者血肿增大的风险则越高,临床可以此作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020年04期 v.41;No.181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危险因素分析

    乔路;孟春;刘田森;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就诊于我院并行急诊PCI术治疗的2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结果分为:无复流组75例,复流组20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特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行AMI患者行PCI术后产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急诊行PCI前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值、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l)值、无梗死前心绞痛史、高脂血症病史、Killip分级≥II级在两组间,具有差异性及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性别、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示:无梗死前心绞痛史、高脂血症史、高WBC、高CK-MB、高cTnl为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行PCI前,高WBC、高CK-MB、高CTnl、高脂血症史、无梗死前心绞痛史、Killip分级≥II级是无复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密切关注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AMI患者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其发生。

    2020年04期 v.41;No.181 49-5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睡眠质量及时间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魏娜娜;高芳;梁冰;

    目的分析睡眠质量及时间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间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信息。所有纳入对象均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中文版评估睡眠质量。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A1c)≥7%定义为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达标。睡眠质量和时间之间对血糖控制的交互作用分析使用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ratio,RERI)、归因比(Attribution ratio,AP)和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I)三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患者223例,其中男性113例(50.7%),女性110例(49.3%),平均年龄(62.7±9.1)岁。血糖控制达标共75例,达标率为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与睡眠质量差及睡眠时间短有关(P<0.05),而与睡眠时间长无关(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差与睡眠时间短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睡眠质量差与睡眠时间长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差与睡眠时间短均与血糖控制达标独立相关,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

    2020年04期 v.41;No.181 52-5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发展和预后的相关性

    刘小燕;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发展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5例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UA水平进行分组,分为高UA组(n=88)和低UA组(n=97),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4 d后、出院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情况,采用mR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残障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血清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发展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高UA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4d后、出院后3个月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高UA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0、1、2的比例明显少于低UA组;高UA组患者mRS量表评分为3、4、5的比例明显高于低U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发展和预后均呈正性相关(P<0.05)。结论血清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发展和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UA水平越高,患者疾病进展愈严重,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愈差。

    2020年04期 v.41;No.181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华海湖;吴宗劲;罗朝湖;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0例纳入重症组,另选同期60例轻症肺炎患者纳入轻症组。分别对两组入院后的第1、5、10天及转出或病死前血清C反应蛋白(Campus Resource Planning,CRP)、降钙素原(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水平检测作出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第10天及转出或病死前,两组血清CRP水平较第1天升高,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入院第5天、第10天及转出或病死前,轻症组的CRP水平降低,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结论炎性反应因子与重症肺炎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有利于该疾病诊断,降低病死率,对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2020年04期 v.41;No.181 59-6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 ]
  • 主动加热湿化器湿化在气管切开脱机中的价值

    王艳灵;张晶晶;王慧颖;

    目的探讨雾化加湿器湿化或主动加热湿化器湿化对气管切开脱机老年患者痰液黏稠度和血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气管切开脱机老年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62,给予雾化加湿器湿化)和观察组(n=63,给予主动加热湿化器湿化),干预1周,观察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和血气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和酸碱度(pH值)水平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雾化加湿器湿化相比,主动加热湿化器湿化能够通过双加热主动加热加湿等作用,降低气管切开脱机老年患者的痰液黏稠度,提高血气水平和改善预后。

    2020年04期 v.41;No.18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益气复脉(冻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衰的探讨

    远敏杰;李敏;姜薇;卢秋阳;梅松柳;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 virus,2019-nCoV)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快速爆发以来,一直是世界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医认为本病属"疫病"范畴,气阴两虚为其主要证型。本病在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中更普遍,其中易发展为重症且预后不良的多为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心力衰竭(HF)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死亡风险高,因此对于COVID-19合并心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的诊治。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以下简称益气复脉)是心血管领域疗效显著的一类中药复方制剂,起源于经典古方生脉散,有补气、清心、敛肺之功效,根据其药理作用,益气复脉或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心力衰竭之间的联系入手,分析益气复脉治疗COVID-19合并心衰的药效作用,以期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依据和参考。

    2020年04期 v.41;No.18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

    王亚飞;赵星星;李杰;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0眼)纳入研究范围,根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45眼)。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视力变化及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记录两组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术后2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是可行的,既可恢复患者视力又能控制眼压,手术安全性高。

    2020年04期 v.41;No.18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

    胡晓文;何玉;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残端骶棘韧带悬吊术与应用新型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包括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及全盆底重建术),探讨两种术式治疗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盆腔器官脱垂接受手术治疗的中重度POP患者120例,其中应用新型网片的盆底重建术的患者63例,包括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33例和全盆底重建术的30例,作为研究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残端骶棘韧带悬吊术5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拔出时间、住院天数、手术费用,以及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位置变化联合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及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位置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复发率高于研究组;研究组中,两种手术方式POP-Q各指示点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FDI-20及PFIQ-7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中,术后12月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固定术评分较全盆底重建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有3例出现了网片暴露,位于阴道前壁,对照组中,有1例发生了复发。结论与传统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残端骶棘韧带悬吊术相比,应用新型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而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顶端骶棘韧带悬吊术术后患者性生活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也更为经济。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可达到与全盆底重建术同样的疗效且更为经济实用。

    2020年04期 v.41;No.181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甲氨蝶呤联合腔镜开窗取胚治疗异位妊娠

    赵睿超;罗国臣;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局部注射联合腹腔镜开窗取胚术对异位妊娠患者再次妊娠及血清β-HCG的影响。方法按简单随机化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10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分组各54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开窗取胚术治疗,观察组增加MTX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血清β-HCG水平、输卵管通畅情况及再次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包括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血清β-HCG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1d、术后7d血清β-HCG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的通畅率为72.22%较对照组35.18%高(P<0.05);观察组正常宫内妊娠81.48%较对照组61.11%高(P<0.05)。观察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18.52%(P<0.05)。结论 MTX联合腹腔镜开窗取胚治疗异位妊娠患者能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增生,改善患者血清β-HCG水平,促进术后恢复,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

    2020年04期 v.41;No.18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18)F-FDG PET-CT评价NSCLC患者早期化疗的价值

    王洪伟;张建伟;吴云飞;

    目的探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早期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于我院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于化疗前及化疗1周期后对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扫描,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常规CT扫描,分析图像,以RECIST标准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在NSCLC患者早期化疗的评估价值。结果 ~(18)F-FDG PET-CT扫描SUVmax值变化幅度评价疗效:化疗1周期后,72例患者中41例患者代谢缓解,31例患者代谢无缓解,代谢缓解率56.94%(41/72);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化疗2周期后,7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为0例、30例、34例、8例,疾病控制率88.89%(64/72);30例患者为客观缓解,42例患者为客观无效,客观缓解率41.67%(30/72);RECIST标准评价与~(18)18F-FDG PET-CT评价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2,P>0.05),并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430,P<0.05),~(18)F-FDG PET-CT扫描评价NSCLC患者早期化疗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83.33%和61.90%和70.83%。结论 ~(18)F-FDG PET-CT扫描于NSCLC患者早期化疗即可较好评价患者疗效,有助于指导临床调整患者化疗方案。

    2020年04期 v.41;No.181 79-8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MRI血流成像技术及常春藤征在MRI诊断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

    张立云;沈丽荣;李汝锐;

    目的探讨烟雾病MRI平扫、MRI血流成像技术的影像表现及常春藤征(柔脑膜高信号征)在诊断烟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临床确诊为烟雾病患者的MRI平扫、MRI血流成像技术图像资料。结果 MRI平扫显示脑实质出现病变占52例(86.7%),其中18例(30.0%)为脑出血,34例(56.7%)出现了脑梗塞,8例(13.3%)脑实质内未见确切病变,44例(73.3%)患者在MRI T2-FLAIR图像上出现了常春藤征(柔脑膜高信号征),即额顶叶脑沟内见连续或不连续的高信号影;MRI血流成像技术图像主要表现为单/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中动脉的狭窄、闭塞及形成异常的侧支循环,60例(100%)均可见异常的侧支血管网形成,呈"烟雾状"。结论 MRI平扫、MRI血流成像技术及常春藤征(柔脑膜高信号征)对于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020年04期 v.41;No.181 81-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病例报告

  • 卵巢卵黄囊瘤1例

    李涛;桑琳;杜世华;

    目的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就诊1例卵巢卵黄囊瘤诊治过程。结果该患者已经确诊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卵巢卵黄囊瘤患者治疗多采用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的个体化治疗,预后良好。

    2020年04期 v.41;No.18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咳嗽性晕厥1例并文献复习

    李莉娟;王俊;

    目的探讨咳嗽性晕厥的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分析我院1例咳嗽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后予以止咳、抗感染、化痰平喘、对症等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缓解,未再发生晕厥。结论对咳嗽性晕厥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发作特征、鉴别诊断及预防治疗进行总结,能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全面认识。

    2020年04期 v.41;No.181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戚文艳;厉跃红;王佳洁;

    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或不足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水平,本文综述了孕期体重增加的现状及其妊娠结局,以期引起我国医护人员对孕期体重管理问题的重视。

    2020年04期 v.41;No.181 91-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 ]
  •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孙磊;孙楠;张印;魏亚晶;单叔煤;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实时二维弹性成像技术,利用超声原理来测量相应组织的软硬程度。本文从不同系统阐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进展,最后对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2020年04期 v.41;No.181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 ]
  • 肝细胞癌CD8+T细胞耗竭机制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双池;庞青;秦中强;范龙飞;段家康;谈燚;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逐步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方法之一。随着肿瘤细胞浸润,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抗癌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CD8+T细胞,通常处于活性和增殖能力受损、凋亡率增加、效应性细胞因子产生减少等耗竭的功能失调状态。CD8+T细胞的耗竭成为治愈HCC的关键障碍。通过对HCC中CD8+T细胞耗竭机制的研究,维持或恢复耗竭的CD8+T细胞在HCC中的浸润能力,为治疗HCC提供新的方法。最新发现的几种能够抑制HCC中CD8+T细胞耗竭进程的重要机制为增强抗癌免疫效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将就HCC中CD8+T细胞耗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04期 v.41;No.181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LncRNA MEG3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秀丽;姜世君;何子康;崔荣军;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参与恶性肿瘤的增殖、转移和侵袭。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是一种长链非编码抑癌基因,在胃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甲状腺癌、肝癌、肺癌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低表达,并通过与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参与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MEG3有望成为恶性肿瘤临床靶向诊疗的新靶标。

    2020年04期 v.41;No.181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 黄斑前膜诊断及手术治疗的进展

    张锐;高自清;

    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i membrane,ERM)又称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细胞在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表面增生而形成的纤维细胞膜,其病因表现呈多样性及复杂性。一般通过眼底照相、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等多模式影像检查的集成来评价黄斑前膜的特征。了解ERM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可为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该文就ERM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04期 v.41;No.181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戚文艳;江会;夏蔓;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营养,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而母乳喂养受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较大,本文综述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旨在为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以及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41;No.181 108-10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进展

    刘继纯;凌洋;范群;傅聪;

    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与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率相关,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增加冠脉介入难度。本文就冠脉钙化的发生机制与分类、冠脉钙化与斑块稳定、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2020年04期 v.41;No.181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膀胱结石治疗方法的进展

    李伟博;郭振海;李相奇;南锡浩;

    通过比较、探讨、分析国内外膀胱结石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其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近些年由于人们饮食框架的调整、饮用食物复杂程度的的改变,膀胱结石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患膀胱结石的人群多为男性。女性患膀胱结石的机率小,也可由于异物、感染、尿潴留等因素引起。治疗膀胱结石的主要手段包括开放性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治疗有手术风险高、后期可导致相应并发症出现等缺点。相比之下微创手术治疗有手术风险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等优点,现在正慢慢取代开放性手术的地位,成为膀胱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

    2020年04期 v.41;No.181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安琪;徐富刚;王焱;余游;

    内质网应激是凋亡的重要通路,适度的刺激可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保护内质网稳态,剧烈或持续的刺激则引发细胞凋亡,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本文主要阐述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4期 v.41;No.181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刘志红;王迅;左芦根;

    胃癌在我国将较为高发,虽然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胃癌患者术后的五年生存率仍不容乐观。早期胃癌通过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晚期胃癌患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作为细胞免疫疗法的一种新兴模式,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是治疗晚期胃癌最具前景的疗法之一。目前,多个有关胃癌的临床试验正在研究当中,本文将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原理、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以期为了解此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便利。

    2020年04期 v.41;No.181 122-124+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间质性膀胱炎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李相奇;南锡浩;李伟博;邸彦橙;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以尿频、尿急、排尿疼痛伴下腹、会阴区疼痛为主要表现,并且以女性患者居多。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与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肥大细胞的激活、膀胱黏膜改变、尿液毒性等因素相关。临床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通过辅助检查后排除其他疾病可考虑间质性膀胱炎。对于具有经典型Hunner溃疡表现的患者可以通过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通过膀胱镜检查后发现。目前该疾病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并且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根据AUA指南,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治疗的方式按6个层次进行阶梯式治疗,建议先从对患者教育、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开始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增服药物及膀胱灌注药物治疗。对于以上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2020年04期 v.41;No.181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每博量变异度和脉压变异度在容量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潘丽丽;金孝岠;

    每博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和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是预测液体反应性,围术期指导补液的重要监测指标。因其具有敏感、实时、准确等特点,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从SVV和PPV的的基本原理、液体管理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41;No.181 130-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高园园;黄洁;俞洋;

    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重要组织,过度光照会造成视网膜的损伤,随着光学设备及仪器的普遍使用导致视网膜光损伤也不断发生,因此视网膜光损伤是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对视网膜光损伤机制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由于临床试验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能建立拟合临床要求的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但目前国内外对如何建立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将目前学界对光损伤动物模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归纳,着重介绍光损伤的机制及研究进展;不同波段光与光损伤动物模型;不同种属动物与光损伤动物模型,从而为学者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提供便利,以方便学者进行参考和借鉴。

    2020年04期 v.41;No.181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研究进展

    李智;张绍梅;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ubependymal cysts,SEC)在常规的影像学中经常被检测到,而大多数产儿科医生及家长对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缺乏认识,本文就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形成的病理生理解释尚不统一,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孤立性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大多数预后良好;当新生儿有室管膜下囊肿时,应排查有无有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先天性感染、先天畸形、先天性代谢性及染色体疾病等情况;如果合并这些情况,新生儿以后发生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明显升高,而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可能只是这些疾病表现的一部分,却并不是病因。

    2020年04期 v.41;No.181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调查研究

  •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和核心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

    赵龙;段晓侠;王飞;杨秀木;苗维诚;

    目的了解蚌埠市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和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影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三甲医院81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为(3.57±0.64)分,核心能力总均分(3.60±0.65)分,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整体水平中等偏上,核心能力总体水平较高;护龄、聘用方式、临床带教情况、月收入和护士核心能力相关,其中聘用方式与护士核心能力呈负相关;护士职业价值观总分和核心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552,P<0.001)。结论护士职业价值观对核心能力具有预测作用,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

    2020年04期 v.41;No.181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结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与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潘旭静;王飞;高连珠;林昕;王鹤仙;陆春苗;

    目的调查我院普外科结直肠癌术后行肠造口的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术后行肠造口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65.73±20.38),条目均分为(5.47±1.69),83%的患者表示已经做好出院回家准备;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与社会支持及出院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我院结直肠癌术后行肠造口患者出院准备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肠造口患者的健康宣教和自我护理,鼓励患者配偶及家属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以便更好地改善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

    2020年04期 v.41;No.181 144-14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 ]

护理医学

  • 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张文卿;宋佩杉;苏云侠;邓涛;李静;周丹丹;李方;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软件(同心管家)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PCI术后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联合应用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第6个月末冠心病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末服药依从性差异。结果观察组冠心病认知水平及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冠心病认知水平及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2020年04期 v.41;No.181 147-14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 ]
  • 磁性服务理念用于瘢痕妊娠的治疗

    耿慧;丁丽;丁朝霞;

    目的探讨磁性服务理念在瘢痕妊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心理状态与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瘢痕妊娠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磁性服务,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护能力,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结束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143、3.983、3.939、5.856,P<0.001),自护能力、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4.230、11.017、11.648、22.812、14.933,P<0.001),护理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差异(t=2.017,P=0.156)。结论相比常规护理,磁性服务可更有效缓解瘢痕妊娠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护能力,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04期 v.41;No.181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关于我国老年病人终末护理的思考

    李胜男;孙鹏云;徐爽;李佳欣;姚黎英;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起步晚、障碍多,终末护理作为其中的最重要分支,展现了新的医学可能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现阶段老年病人终末护理的概念、内涵及主要内容,对其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阻碍展开深入思考,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研究理论参考。

    2020年04期 v.41;No.181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高教研究与高校管理

  • 微信平台下PBL联合TBL模式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庞青;满忠然;王勇;金浩;谈燚;刘会春;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 TBL)模式在肝胆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间于我院肝胆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8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学生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TBL教学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及对带教老师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分别为(46.3±6.5)分、(47.5±8.6)分、(93.8±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0.2±5.3)分、(41.5±5.8)分、(81.7±5.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对带教老师(χ~2=7.440,P<0.01)和教学方式(χ~2=12.468,P<0.01)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TBL模式在肝胆外科实习教学中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满意度,是外科学新的临床教学手段。

    2020年04期 v.41;No.181 157-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新冠疫情下《系统解剖学》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冬播;石彦;高廷益;陈传好;陶恒;

    疫情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从传统面授教学向线上教学的转变,如何深层次地分析和解决这种分离式教学所带来的问题,发挥出线上教学应有优势,这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思考和领悟。为了创新疫情防控形式下高校医学教育模式,更高质量地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医学人才,本文从思想框架的构建、教学理念的调整、线上教学策略框架的构建和课前、课中、课后的动态优化等几个方面对《系统解剖学》这门医学主干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总结和反思,以期将线上教学效果切实落到提高医学生自我导向和自主学习能力上来,以促进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度学习,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的质量。

    2020年04期 v.41;No.181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跨专业教育在医护教学中的应用进展

    李云玲;李姗姗;李意;郎玉玲;张淑敏;李美;宫叶琴;

    跨专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因为其特有的优势,已经在医护教育领域得到了大力发展。它能够消除医学生对护生的专业偏见、提高护生的角色认知、增进医护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提高他们之间沟通协作能力,促进医护专业的学生获得团队合作技能及相关知识。本文就跨专业教育的发展概况、优势、跨专业教育在医护教育领域中的实践情况、制约因素及未来的发展目标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医护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2020年04期 v.41;No.181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护理教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房博;郎玉玲;李珊珊;李丽华;黄双丽;宫叶琴;王莉莉;梁宇;刘淑梅;张淑敏;

    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是一种用于评估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迷你型多次重点式评量工具,其被尝试应用于护理教育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就Mini-CEX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考核内容及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综述,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2020年04期 v.41;No.181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影响本科实习护生与患者关系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邵云霜;黄双丽;丁明璐;杨仁禹;刘照月;黄金凤;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影响本科护生与患者关系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护生实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本科护生与患者紧张关系调查表》与《护患关系紧张相关因素的认知调查表》分别对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间,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进行临床生产实习的2015级100名护理本科学生,及此期间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住院的200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护生评价总分为(M=63,P_(25)=59.75,P_(75)=69),其中沟通技巧维度、专业素养维度得分较高;专业能力维度、责任心维度得分较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对护生评价的影响因素为患者的婚姻状况和职业;护生自评的影响因素为,护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对护理专业喜爱态度、护生对护患关系态度和对护患关系的前景态度(P<0.05)。结论本科实习护生与患者的关系受众多因素影响,护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结合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护生的综合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促使护患关系走向和谐。

    2020年04期 v.41;No.181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稿约

    <正>《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是反映教学、医疗、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23-1270/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550。欢迎校内外医学研究人员踊跃投稿。1.来稿选题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结果可信,重点突出、文字精练,文理通顺,逻辑性强。凡与本刊近年已发表文章选题相同的文章,除有新的进展以外,请勿投稿。来稿请注明单位正式名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邮政编码,并附有作者

    2020年04期 v.41;No.181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