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成龙;李冀;陈培剑;冯莹;于建渤;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lutathione peroxidase 3,GPX3)过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甲状腺乳头状癌BCPAP细胞,利用MOI值为10的过表达GPX3慢病毒和空载慢病毒转染BCPAP细胞株,72 h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细胞的效率,并分为二组:空载转染组(NC-BCPAP组)和GPX3转染组(GPX3-BCPAP组);qRT-PCR检测GPX3表达以及Caspase-3表达情况;CCK-8法及BeyoClick EdU-555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实验重复3次。结果转染72 h后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CPAP细胞中绿色荧光证明转染成功。采用qRT-PCR检测表明GPX3-BCPAP组细胞的GPX3表达明显高于NC-BCPAP组(P<0.001),与NC-BCPAP组细胞相比,GPX3-BCPAP组细胞中Caspase-3表达水平较高,表明过表达GPX3可能促进细胞的凋亡能(P<0.005)。采用CCK-8及BeyoClick EdU-555检测表明与NC-BCPAP组细胞相比,GPX3-BCPAP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采用划痕实验表明与NC-BCPAP组细胞相比,GPX3-BCPAP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GPX3在抑制BCPAP细胞的增殖、迁移起到关键作用。
2021年03期 v.42;No.18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佳奇;杨爽;宋洁;卜晓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扰乳腺癌细胞中TUSC3基因的表达后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siRNA和过表达质粒分别建立TUSC3高/低表达的实验组,空质粒转染为对照组,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运动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在乳腺癌细胞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USC3高表达时,肿瘤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下降(P<0.05);TUSC3低表达时,肿瘤细胞运动能力、侵袭能力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抑制TUSC3表达时,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上升(P<0.05);当TUSC3在细胞中过表达时,E-钙粘蛋白表达下降,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波形蛋白下降(P<0.05)。结论 TUSC3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高/低表达时抑制/增强了乳腺癌细胞的运动及侵袭能力,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MT(上皮-间质转化)相关。
2021年03期 v.42;No.186 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瑞芳;张志迪;陈梦茜;金在顺;
目的探讨PHF19基因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HCC94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HCC94细胞,用siRNA敲低PHF19基因的表达。RT-qPCR检测不同组细胞中PHF19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观察PHF19对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Hela细胞和HCC94细胞相比,siRNA-2-50组中PHF19的mRNA表达水平减少(P<0.05);CCK-8结果表明,与对照组Hela细胞和HCC94细胞相比,siRNA-2-50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证实了,与对照组相比,siRNA-2-50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结论 PHF19基因可能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和HCC9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
2021年03期 v.42;No.186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竞文;方超;李婉玉;任春慧;冯晨;冯华;
目的探讨LY294002联合顺铂对卵巢癌细胞A2780和SKOV3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将A2780和SKOV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Y294002组、顺铂组和LY294002+顺铂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Y294002(10、20、40、60)μmol/L和顺铂(5、15、25、40)μmol/L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计算两种药物对于两种细胞的IC50值,采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以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K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使用LY294002和顺铂均能明显抑制A2780、SKOV3细胞的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LY294002联合顺铂能够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力(P<0.01),其抑制率优于单独使用LY294002或顺铂;MMP2、MMP9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LY294002组、顺铂组及LY294002+顺铂组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Y294002和顺铂单独用药均可抑制卵巢癌细胞A2780和SKOV3增殖和侵袭,联合用药抑制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更加明显。
2021年03期 v.42;No.186 13-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雨鑫;孙立新;刘勇;李欣欣;吴琦;郭素芬;潘艳明;成永霞;
目的探究miRNA-21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DCM组、DCM+干扰miRNA-21组、DCM+干扰对照组,每组8只。给予DCM组、DCM+干扰miRNA-21组、DCM+干扰对照组大鼠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腹腔注射25 mg/kg链脲佐菌素(STZ),每2周对各组大鼠进行体重、空腹血糖测量,第8周时经尾静脉对DCM+干扰miRNA-21组、DCM+干扰对照组进行慢病毒转染,第12周时所有试验动物处死,进行指标检测;qRT-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HE检测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Masson检测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α-SM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出现体重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其空腹血糖≥11.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染慢病毒后(注射STZ第8周),与DCM+干扰对照组相比,DCM+干扰miRNA-21组大鼠体重有所增加,空腹血糖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CM组、DCM+干扰miRNA-21组、DCM+干扰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21表达量增加;与DCM+干扰对照组比较,DCM+干扰miRNA-21组心肌中miRNA-21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CM组、DCM+干扰miRNA-21组、DCM+干扰对照组大鼠出现心肌纤维断裂,周围有炎细胞浸润,且心肌中胶原纤维表达量增加;与DCM+干扰对照组比较,DCM+干扰miRNA-21组改善了心肌纤维的损伤,并降低了胶原纤维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CM组、DCM+干扰miRNA-21组、DCM+干扰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表达量升高;与DCM+干扰对照组比较,DCM+干扰miRNA-21组的心肌组织中α-SMA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21参与了DCM的发展过程,抑制miRNA-21的表达可以改善DCM心肌纤维化。
2021年03期 v.42;No.186 17-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于鑫;丁晨;林晓;朱伟;黄春艳;
目的研究非编码长链RNA H19(Long noncoding RNA H19, LncRNA H19)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以结肠癌HT-2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Smart silencer NC、Smart silencer H19、siR-NC、siR-STAT1、siR-NC+Smart silencer H19、siR-STAT1+Smart silencer H19分别转染至结肠癌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情况;Real time PCR检测LncRNA H19、STAT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LncRNA H19敲低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Bcl-2、STAT1表达,而上调Bax表达,并且这种由LncRNA H19敲低所引发的生长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可通过STAT1敲低所增强。结论 LncRNA H19可能通过STAT1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2021年03期 v.42;No.18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冀;于成龙;赵玉;刘赫迪;于建渤;
目的探究生物发光技术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检测NK92-Luc细胞体外生物发光活性;以SPF级雌性BALB/C裸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给药组。所有裸鼠左侧季肋皮下接种100μL NK92-Luc淋巴瘤细胞悬液(含1×10~7个细胞);实验组每隔两天皮下注射100μL/只吉西他滨(含吉西他滨50μg),对照组给予100μL PBS;游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在给药前及给药后第5天、第8天、第11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HE染色鉴定肿瘤。结果 NK92-Luc细胞体外荧光素酶表达检测结果显示生物发光活性与细胞数呈正比;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肿瘤体积均随时间延长大;实验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HE染色表现为异型性明显的淋巴样细胞增生,呈弥漫性生长。结论成功构建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吉西他滨对肿瘤有抑制作用。
2021年03期 v.42;No.186 26-2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野;王红艳;刘金丽;秦福霞;刘志鹏;韩昊丞;郭素芬;
目的探讨YAP1蛋白和JAG1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组织及癌旁组织(距肿物>5 c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HC)检测TNB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YAP1及JAG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YAP1及JAG1在TNBC中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相比明显增高。(2)YAP1及JAG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情况无明显关联,而与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即随肿物增大、淋巴结转移增多及临床病理分期增高,YAP1及JAG1的阳性明显增强。结论 YAP1及JAG1可能在TNB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癌作用,针对二者的联合检测可帮助判断TNBC的预后或为开发靶向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2021年03期 v.42;No.186 29-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容杰;王玉花;赵正林;李丽波;李平;李成冲;刘洪凤;焦宇;
目的观察刺五加对酒精戒断大鼠焦虑行为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酒精戒断模型组、刺五加低剂量(250 mg/kg)治疗组、刺五加高剂量(750 mg/kg)治疗组和刺五加高剂量对照组,每组各8只。给模型组、刺五加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腹腔注射酒精(20%,vol/vol),3 g/(kg·次),2次/d,共7 d,后停酒精3 d制备酒精戒断焦虑症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在3 d的戒断期,分别给大鼠灌胃刺五加或自来水,1次/d,共3 d。第3天灌胃1 h后,大鼠分别先后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进行行为测试;后收集血液,ELISA检测血浆中皮质酮浓度;收集大脑终纹床核(The 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 BNST),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NST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在旷场实验,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酒精戒断模型组大鼠在旷场中央区的活动路程及时间明显减少;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酒精戒断模型组大鼠的开臂进入次数和滞留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ELISA结果显示,酒精戒断大鼠血浆中皮质酮浓度明显升高,而刺五加治疗抑制此升高。高效液相检测发现,刺五加治疗显著降低酒精戒断所致大鼠BNST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增高。结论刺五加可改善酒精戒断大鼠焦虑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BNST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继而抑制血液中皮质酮浓度升高有关。
2021年03期 v.42;No.186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旭;史维俊;王静;吴华彰;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胃癌患者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下载胃癌基因表达相关的数据,利用Perl构建基因表达矩阵并提取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利用R语言中的edgeR程序包筛选表达差异基因;UALCAN在线网站进行基因差异表达、临床病理信息及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及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目的基因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最后,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对靶基因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及可能分子机制。结果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数据分析获得2676个差异化表达基因;UALCAN在线网站分析差异化基因,显示PDGFRB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生存分析提示PDGFRB基因高表达时,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STRING在线网站和GSEA软件分析表明,PDGFRB基因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来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结论 PDGFRB基因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基因,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治疗胃癌的新的诊断标记和潜在治疗靶标。
2021年03期 v.42;No.186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洪明;吴凯;欧铜;吴松;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鉴定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相关的枢纽基因。方法利用GEO数据库获取GSE13507芯片数据和临床信息,筛选排名靠前的5000个基因用于WGCNA。基因表达数据结合临床数据筛选关键的基因模块,通过对模块基因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了解相应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关键模块初步筛选与NMIBC相关的枢纽基因,然后利用关键模块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再次筛选枢纽基因,二者取交集最终确定枢纽基因。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GEPIA)工具验证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总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通过WGCNA确定black模块(cor=0.72,P=2.6e-82)为NMIBC的枢纽模块,black模块主要富集的GO生物学过程有蛋白酶体介导的泛素依赖的蛋白质分解过程和mRNA剪接体等;KEGG主要富集于人类I型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s I,HTLV-I)感染、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和醛固酮的合成与分泌等通路,最终确定PA2G4和PRPF19两个枢纽基因。通过GEPIA在线分析工具分析发现枢纽基因高表达者生存期短(P<0.05),且在肿瘤组与正常组比较中发现枢纽基因呈高表达。结论通过WGCNA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PA2G4和PRPF19两个枢纽基因,其有望成为NMIBC的生物标志物。
2021年03期 v.42;No.186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晓男;毕鹏翔;黄青;于欣洋;吴丹;郭艳芹;
目的克隆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1)细胞外基因片段1-691aa(NL1/1-691),插入载体pGEx-6p-1,并进行表达、纯化与鉴定。方法优化并常规合成基因NL1/1-691,添加5'BamHI和3'XhoI酶切位点,将基因通过5'BamHI and 3'XhoI酶切位点克隆至载体pGEX-6p-1(氨苄青霉素抗性)上,构建质粒pGEX-6p-1-NL1/1-691,筛选阳性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C43感受态细胞中,蛋白质纯化筛选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并获得目的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对蛋白进行鉴定。结果经质粒双酶切鉴定、菌液PCR鉴定后,pGEX-6p-1-NL1/1-69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各个温度诱导下NL1/1-691蛋白均呈包涵体表达,表达优化后可将NL1/1-691从GST磁珠上纯化下来,得到部分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鉴定纯化蛋白为带GST标签的目的蛋白NL1/1-691。结论本实验室成功得到NL1/1-691重组蛋白,NL1/1-691最佳纯化条件为:37℃培养3 h加IPTG诱导为最佳诱导时机,IPTG诱导浓度为0.5 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12 h。将其应用到后续实验,有望为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1年03期 v.42;No.186 49-5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立品;
目的分析网状蛋白1C(RTN-1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就诊的11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和根治性切除术前、术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TN-1C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3年,116例NSCLC患者中50例存活(生存组),66例死亡(死亡组)。生存组的术前RTN-1C、术后RTN-1C水平均低于死亡组,ΔRTN-1C(术前RTN-1C和术后RTN-1C的差值)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TN-1C评价NSCLC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术前RTN-1C和ΔRTN-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RTN-1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RTN-1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高是NSCLC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TNM分期Ⅲ期和术后RTN-1C>0.49是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TN-1C水平高提示预后不良风险高。
2021年03期 v.42;No.186 53-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海龙;熊凯;陆友金;杨进;
目的对比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CRP/PCT比值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和细菌性肺炎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旨在提高MPP与其他类型细菌性肺炎的鉴别。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间入住我科的156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者,分为以下两组:MPP组(支原体抗体IgM阳性,n=66)和细菌性肺炎组(患有细菌性肺炎,n=90)。对比两组患者的CRP、PCT等检查指标的水平改变及临床特征,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RP、PCT及CRP/PCT比值在预测MPP患者中的价值。结果 MPP组患者年龄显著小于细菌性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发生咳痰、胸闷的比例高于MPP组,而症状表现为干咳、肌痛的患者比例低于MPP组;与细菌性肺炎组患者胸部CT表现相比较,MPP组较少出现浸润实变及胸腔积液,而较多表现为小叶中心分布病灶及磨玻璃影。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肺炎组PCT、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高于MPP组,而CRP/PCT比值水平低于MPP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RP、PCT及CRP/PCT比值预测患者MPP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4、0.86及0.89;灵敏度分别为89.4%、100%及87.9%;特异度分别为43.3%、55.6%及83.3%。结论 MPP组与细菌性肺炎组中,CRP、PCT、CRP/PCT比值具有显著差异,以上检查指标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表现可在MPP及细菌性肺炎的早期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03期 v.42;No.186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庆丰;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8月间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用数字疼痛量表评价是否发生痛觉过敏。根据是否发生痛觉过敏将124例患者分为2组:痛觉过敏组(n=32)和非痛觉过敏组(n=92)。Logistic回归分析OSAS与痛觉过敏的关系。结果痛觉过敏组的吸烟史占比、咪达唑仑使用史占比和OSAS史占比均高于非痛觉过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咪达唑仑使用史和OSAS史均是术后痛觉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平均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AHI)与数字疼痛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_s=0.379,P<0.001)。结论 OSAS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有关。
2021年03期 v.42;No.186 61-6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彩玲;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miR let-7b-3p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患者血浆miR let-7b-3p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5.07%。预后不良组血浆let-7b-3p相对表达量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出血转化、发病-治疗时间(ONT)、同型半胱氨酸及miR let-7b-3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出血转化、ONT、同型半胱氨酸、let-7b-3p等联合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miR let-7b-3p及出血转化、ONT、同型半胱氨酸的联合(P<0.05)。结论血浆let-7b-3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miR let-7b-3p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
2021年03期 v.42;No.186 64-6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贵彬;金春明;李亚南;宫方岩;张雯琼;
目的分析miR-59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40例乳腺癌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iR-596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乳腺癌组织中的miR-596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596在乳腺癌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0.8650(0.6875,1.070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1.3000(0.9350,1.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96在乳腺癌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 miR-59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可以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新的指标;并且miR-596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和Ki-67表达相关,提示其可能与乳腺癌的侵袭预后有关。
2021年03期 v.42;No.18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燕;齐红杰;
目的探讨环状RNA-0001727(circRNA-000172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CR,qRT-PCR)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hsa_circ_0001727的相对表达量,分析hsa_circ_0001727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肝细胞癌组织hsa_circ_0001727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_circ_0001727与肝细胞癌患者BCLC分期、病灶数目、分化程度有关(P<0.05)。118例肝细胞癌患者三年生存率为68.64%。死亡组患者hsa_circ_0001727相对表达量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_circ_0001727评估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827、81.08%、76.54%。Cox回归分析显示肝动脉化疗栓塞及hsa_circ_0001727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hsa_circ_000172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检测hsa_circ_0001727有助于了解患者预后情况。
2021年03期 v.42;No.18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硕然;李红玉;安宁;王庚午;孙兆义;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IGF-2)及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性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表达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0例正常结膜组织(正常结膜组)、3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原发组)、20例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组)组织中的IGF-2及COX-2的蛋白表达,分析两种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IGF-2在原发组、复发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3%和85.0%,而正常结膜组未见IGF-2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正常结膜组、原发组、复发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90%、10%,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翼状胬肉组织中IGF-2及COX-2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性(r=0.513)。结论 IGF-2、COX-2在翼状胬肉中呈明显高表达,提示其对翼状胬肉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且二者的正相关性提示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2021年03期 v.42;No.186 76-7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晓阳;王琮阳;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缺血后处理对心率震荡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43例缺血后处理,再行PCI,1周末,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率震荡及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分级1级占比相近1级(P>0.05)、2级、3级较对照组例数增多(P<0.05);治疗后,12~24 h、1周观察组震荡初始、震荡斜率较对照组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段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丙二醛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后处理行PCI治疗,能够显著提升血流再灌注效果,纠正心率失常,维持TO及TS在正常范围,抑制游离基,维持SOD活性,降低丙二醛浓度,最终减少心肌损伤面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2021年03期 v.42;No.18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莫秀丽;曾梨;陈文;
目的探讨冠心宁片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内皮缩血管肽1(Endothelin 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口服冠心宁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症状恢复时间,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变化和VEGF、ET-1、NO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的78.05%相比,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脂指标以及VEGF、ET-1、NO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以及VEGF、ET-1、N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恢复,且研究组的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片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促进血脂各项指标和VEGF、ET-1、NO水平的恢复,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21年03期 v.42;No.18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胡慧萍;陈明卫;
目的利用Meta分析比较血管介入与常规治疗两种方案对糖尿病足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临床注册中心数据库,检索血管介入治疗和常规治疗糖尿病足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21日,制定检索策略、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标准确定最终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并利用TS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888患者。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介入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001)。试验序贯分析提示,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证据确切。结论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优于常规治疗,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溃疡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治疗上应优先考虑应用。
2021年03期 v.42;No.18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李超;刘岩;夏洪莲;芦相玉;管钊明;李琳;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镇痛对帕金森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行下肢手术的帕金森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组(BR组),每组各30例。麻醉方式均采用椎管内麻醉,术中麻醉用药相同。手术结束时,N组不给予术后镇痛,BR组予以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镇痛泵镇痛。于术前1 d、术后1 d、3 d、5 d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 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进行效果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发生率。结果 BR组IL-6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N组(P<0.05);BR组术后1 d MMSE评分较N组明显升高(P<0.05);BR组POC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镇痛应用于术后帕金森患者,可有效降低其IL-6水平、疼痛程度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2021年03期 v.42;No.186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士洋;许必通;朱忠胜;张亚东;
目的对比超声骨刀和传统工具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进行TLIF手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将其分为超声骨刀组(43例)和普通骨刀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硬膜或神经根损伤情况。结果超声骨刀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普通骨刀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骨刀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普通骨刀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硬膜囊或神经根损伤情况。结论超声骨刀应用于TLIF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够减少切割面渗血,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2021年03期 v.42;No.186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雨微;宁美;于雅枫;房博;李意;侯建文;郎玉玲;
目的探讨Teach-back法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6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讲述健康教育内容,试验组采用Teach-back法讲述健康教育内容。应用肠造口健康知识知晓度量表、造口护理技术评分表、中文版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两周后,试验组肠造口健康知识得分为(12.86±1.55)分、造口护理技术得分为(86.55±2.8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照顾能力得分为(18.30±2.15)分,低于对照组的(22.51±2.61)分(P<0.05)。结论 Teach-back法可使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肠造口健康知识水平及造口护理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对患者的照顾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2021年03期 v.42;No.186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景武;武兆磊;刘丽君;
目的探讨28~36周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EEG)的特征与演变过程以及宫外生活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出生的不同胎龄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后3 d开始,采用Olympic CFM脑功能监护仪监测早产儿脑功能,每周监测一次直至纠正胎龄37周,每次连续4 h。对各胎龄及纠正胎龄早产儿aEEG图像进行分析,分别从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和带宽等4个方面进行评估。结果随胎龄增加,aEEG图像连续性电压以及睡眠-觉醒周期出现率逐渐升高,各胎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aEEG图像连续性评分、睡眠-觉醒周期评分、下边界振幅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而带宽逐渐变窄,各胎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纠正胎龄增加,aEEG图像连续性电压以及图像睡眠-觉醒周期所占比例均逐渐升高,且明显高于同胎龄早产儿(P<0.05);aEEG图像下边界振幅逐渐升高,而带宽逐渐变窄,且与同胎龄早产儿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胎龄增大,早产儿aEEG图像逐渐趋向成熟(连续性电压增多,出现成熟的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上升,带宽变窄),宫外生活加速了早产儿脑的成熟。
2021年03期 v.42;No.186 104-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意;王雪;李云玲;宫叶琴;
目的探讨赋能理论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练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人。对照组患者采取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实施赋能理论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患者干预后3个月的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肛门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锻炼自我效能、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53.18±4.15)、(55.03±3.60)、(51.60±4.57)分,高于对照组(45.15±1.38)、(32.80±4.30)、(27.28±6.25)分(P<0.05);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肛门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理论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练可提高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提高患者锻炼自我效能、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
2021年03期 v.42;No.186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烽辉;王颖菁;唐钟祥;林辉文;陈海敏;曾昭上;彭志允;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部位的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PCT及临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101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由肺部、腹腔、泌尿系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分别为40例、41例、20例。对比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II评分、收集患者28 d生存数据并对三组患者的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淋巴细胞计数对各组患者进行分层比较,分为淋巴细胞≥1.0 g/L组(A)及<1.0 g/L组(B)来分别统计对应患者例数,腹腔感染组淋巴细胞计数<1.0 g/L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PCT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28 d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进行生存曲线分析:泌尿系感染组28 d存活率优于肺部感染组和腹腔感染组。结论不同感染部位的脓毒症患者预后不同,腹腔感染的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更高,而且其免疫抑制程度较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更为严重,提示临床上对腹腔感染导致的脓毒症患者免疫调节治疗更具必要性。
2021年03期 v.42;No.186 112-11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国全;赵天;李月峰;
目的探讨CT血管征在定性诊断肺微小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75例经病理检查后证实的肺微小GGN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CT征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中恶性49例,良性26例。良、恶性组肺微小GGN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肺微小GGN中的出现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血管征多为III型、IV型,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征能有效提高鉴别诊断肺微小GGN良、恶性的准确性。
2021年03期 v.42;No.18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雪冬;李娜;连续;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DN)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导致了DN的治疗一直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随着一些新的发病机制的提出(如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和自噬不足等),为其治疗提供更多方向的同时,也使其治疗愈加复杂。这包括基础治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维生素D类似物、多元醇通路拮抗剂、AGEs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抗氧化应激、内皮素拮抗剂和维生素D类似物等。因此,为了给DN系统性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对DN的治疗进行系统的综述十分必要。
2021年03期 v.42;No.18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4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张珊旗;陈晨;吴李珠;张慧琴;熊淑芬;孙中;沙瑞华;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技术发展迅速,当前不仅仅可以用来诊断胆管、胰腺等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可以实现内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目的,相比于外科取石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结石残余或复发等问题减少。本文通过综述ERCP术后发生主要相关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的相关机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如何在手术过程中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讨论手术结局和预后,分析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EPBD)及内镜乳头肌切开术(Endoscopic papillary myotomy, EST)取石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比较EPBD和EST技术应用对并发症的影响,从而讨论防治ERCP术后并发症策略。
2021年03期 v.42;No.186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2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宋潇宇;朴天华;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糖尿病患者眼内多种生化途径改变的结果,累及黄斑中心的DME是糖尿病患者丧失视力的重要原因。治疗此类DME的主要药物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但仍有相当比例患者的病情无法被该类药物很好地控制,我们称之为难治性DME。难治性DME的医疗策略较为复杂,包括改用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皮质类固醇、激光、联合治疗和手术。本文对DME的病理生理学原理、针对难治性DME的不同疗法的原理及疗效进行综述,通过汇总前人研究,尽可能清晰明了地总结治疗此类复杂病例的有效方案,为临床工作提供便利。
2021年03期 v.42;No.186 125-127+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琦;朱诚程;杨军文;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Low-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 LGSOC)是上皮性卵巢癌的一种较为罕见病理类型,具有发病年龄小、生物学行为不具侵袭性、对化疗敏感性低、但总生存期长、预后良好等特点。近年来,虽然LGSOC在临床病理学,分子遗传学及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发病率较低、缺乏大型的前瞻性试验研究其临床治疗大多基于回顾性研究。目前治疗方式首选为综合分期手术与肿瘤细胞减灭术,由于对化疗反应不敏感,而激素治疗及靶向治疗有望成为LGSOC研究和治疗的发展方向,将极大地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2021年03期 v.42;No.186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凯媛;卢春茹;杨月;姜薇;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生育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工流产的数量增多导致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并且患者发病年龄也渐渐趋于年轻化。引导患者在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该文章将近年来广为认可的一些治疗方法做如下综述,并探讨目前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的较好的个体化治疗意见。
2021年03期 v.42;No.186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盈;王猛;杨威;张蒙;李嘉丽;袁晓环;
糖尿病肝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可被分为以糖原累积为特征的糖原性肝病和以脂肪累积为特征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本文主要讨论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介绍了载脂蛋白等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脂质在肝脏沉积;介绍了脂质对肝内信号通路、巨噬细胞极化等方面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做出展望。
2021年03期 v.42;No.186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瑞川;范小荷;杨卫边;孙丹;
酒依赖是反复多次使用酒精所导致的病人躯体或者心理方面对于酒精的病态渴求与依赖。酒依赖治疗的常规方法是药物治疗,其起到一定作用,但副作用也较明显。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作为一种新型无痛的非侵入式物理治疗,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在减少渴求、缓解焦虑抑郁等多个方面有效。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在酒依赖治疗的应用作一综述。
2021年03期 v.42;No.186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亚南;金春明;尹贵彬;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之首。近年来,乳腺癌临床诊疗规范化程度正逐步提升。尽早诊断、早期治疗是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小RNA,其表达的失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专家学者就microRNA在乳腺癌中的抑癌和致癌作用做了许多深入研究,以期探索microRNA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2021年03期 v.42;No.186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钟轩明;杜莹;张骁轶;王卫云;赵祖琴;方敏;李雪峰;
长久以来,生物标志物已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成为疾病诊断和预后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过去的10多年中肌钙蛋白已经发展成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临床生化标准。但肌钙蛋白在对AMI患者的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或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ST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患有AMI和心力衰竭(HF)的患者中,血清可溶性ST2水平升高不仅与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独立于其他生物标志物预测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同时对超声心动图的部分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反映了心脏结构和功能衰竭的动态变化,对预后有特殊价值。本文讨论了ST2在AMI和心室重塑中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发挥的潜在价值方面做一综述。
2021年03期 v.42;No.186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梦梦;马润瑶;尹慧华;马忠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导致全身血管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对一些重要血管的弹性也有影响,因此及时应用超声技术监测孕妇及胎儿重要血管的改变,对于判断孕妇病情进展及胎儿宫内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即对超声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胎儿血管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弹性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年03期 v.42;No.18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宗易;杨晓帆;曹文慧;杨印东;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ICAD)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复发风险较高。颅内动脉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可以对斑块的形态和成分进行详细的评估。到目前为止,ICAD的HR-MRI研究主要集中在斑块易损性,以及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超高场强(7.0T)的HR-MRI可以更好地显示颅内血管壁。为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卒中机制、预测卒中的风险提供了更好的证据。本文主要从3.0T和7.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以及斑块特征与脑卒中的关系两方面进行综述。
2021年03期 v.42;No.186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霞;包婉秋;何仁杰;王汝良;
自发性脑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亚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肿扩大已被确定为ICH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到目前为止,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NCCT),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CTA)在临床常用于血肿扩扩大(HE)的预测,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影像学特征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2021年03期 v.42;No.186 158-160+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萌;田雅萌;孙毓晗;李建涛;孔婷婷;
喉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声门型,约占60%。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攀升及病患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逐步由传统创伤较大的喉裂开手术向个性化的微创治疗转变,但目前公认微创治疗首选方式尚未明确统一。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国内外的临床手术治疗中逐步得到广泛认可并应用,具有微创、可控、安全有效和可重复性等优点,但目前仍需扩大病例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相较于激光治疗,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对于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黏膜及嗓音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保留喉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目前关于等离子术后嗓音功能恢复情况的报道较少,对于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嗓音质量评估,并针对患者术后是否联合嗓音训练及喉功能分析的评估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2021年03期 v.42;No.186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孝锦;徐湛翔;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多数肿瘤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治疗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研究证明,肿瘤耐药性的产生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激活,进而表达P糖蛋白(P-glyeoprotein, P-gP)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家族(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s, MRPs)的过度表达、细胞内信号的异常改变、细胞周期与凋亡以及DNA修复异常等有关。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耐药性的产生与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发生以及miRNAs表达相关。抗肿瘤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掌握,本文就目前所了解的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机制、信号通路以及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2021年03期 v.42;No.186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9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毛晶;张鹏霞;哈什姆;安思鹏;赵彬男;朴金花;
齐墩果酸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药用价值高、药物来源广等特点,是非常有开发潜力的天然药物之一,但因其在水中溶解度低,溶出速度慢,从而导致其在体内生物利用度低,因此,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聚乙二醇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结构修饰。将疏水的齐墩果酸与亲水的聚乙二醇通过化学键键合,形成双亲型齐墩果酸的聚乙二醇修饰产物,具有结构稳定、载药量高等特点,大大提高了齐墩果酸的水溶性,增强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为临床药物治疗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对齐墩果酸和聚乙二醇的结构修饰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年03期 v.42;No.186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慧彬;张延辉;王振海;
随着我国老年化的进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越来越多,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增添了负担。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A)的发展给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希望,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使他们重返社会。本文将国内外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研究的一些现状与最新进展加以综述,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2021年03期 v.42;No.186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范丽多;李意;刘婉露;侯健文;高嵩;修艳丽;毕琳瑜;王莉莉;
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忽视,而健康商数对预测和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健康商数的概念、老年人健康商数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更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依据和指导。
2021年03期 v.42;No.186 174-17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鑫;许凤娟;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已在大部分医院广泛开展及普及,对提高不良事件检测率和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等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了解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对实际应用和病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帮助。基于现有的工作基础,深入分析、挖掘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大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提供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的宝贵资料,也有助于医疗资源的配置使用等。
2021年03期 v.42;No.186 176-17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