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艳莉;李雪峰;尹昌浩;杨超;张佳梁;
目的 明确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脱氢酶醌1(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ADPH dehydrogenase quinone 1,AMPK/NRF2/NQO1)信号通路与SD大鼠的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myocardiopathy, ACM)的关系。方法 选用健康的8周龄SD大鼠构建ACM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全价颗粒饲料+饮水组(对照组n=24只),全价颗粒饲料+饮酒组(实验组n=24只)。实验组大鼠于每日10:00、17:00给予定量[20 g/(kg·d)]20%浓度酒精喂养(灌胃);正常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从造模开始,实验组以20%酒精浓度持续喂养12周。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分别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实施超声心动图与病理分析。马松染色(Masson)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免疫组化及RT-q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NRF2、NQO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关系,从蛋白及基因水平探讨ACM的发病机制。结果 心脏彩超: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 LVFS)均下降(P<0.05);病理:对照组HE染色无异常,实验组心肌细胞出现充血水肿等变性;Masson染色: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心肌纤维化加重;免疫组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心肌AMPK、NRF2、NQO1蛋白表达减弱,染色变浅;RT-qpcr: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心肌AMPK、NRF2、NQO1基因表达减弱(P<0.05)。结论 大鼠心肌纤维化及损伤程度与饮酒时间及浓度积累呈正相关,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酒精在体内蓄积,心肌纤维化及损伤程度更严重,抑制AMPK/NRF2/NQO1信号通路可能是分子机制。
2023年04期 v.44;No.199 1-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天翼;安子宜;任禹霖;王瑞媛;赵国旭;杨勇;刘洪凤;岳辉;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酒精依赖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Sprague-Dawley, SD)雄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酒精依赖模型组,选用20%酒精以及双瓶自由饮方式构造酒精依赖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将其随机分为酒精依赖模型组、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8只。白藜芦醇治疗后提取大鼠肝脏组织,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方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 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 1 alpha, PGC1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酒精依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SOD、GSH-PX与CAT均成下降趋势(P<0.05),酒精依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DA明显增高(P<0.05);与酒精依赖模型组比,白藜芦醇高剂量和中剂量治疗组SOD、GSH-PX与CAT显著增高(P<0.05),MDA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酒精依赖模型组大鼠肝脏AMPKαmRNA、PPARαmRNA和PGC1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与酒精依赖模型组比,白藜芦醇高和中剂量组对AMPKαmRNA、PPARαmRNA和PGC1α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有效改善酒精依赖大鼠肝脏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其机制可能是白藜芦醇通过激活AMPK/PPARα/PGC1α信号通路降低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对酒精依赖大鼠的肝脏发挥了保护作用。
2023年04期 v.44;No.19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亚军;刘裴丽;蒋欣;闫莉;陈云云;江月;孟凡菲;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标本共6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D-L1蛋白表达;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法检测VM表达;用CD34标记微血管上皮细胞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分析PD-L1、VM、MVD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三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PD-L1蛋白在临床Ⅱ~Ⅲ期组、组织学中-低分化组和肌层浸润≥1/2组中呈高表达(73.7%、6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M在淋巴结有转移组中呈高表达(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在临床Ⅱ~Ⅲ期组、组织学中-低分化组、肌层浸润≥1/2肌层组和淋巴结有转移组中均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均显著影响患者的三年生存率(均P<0.05);PD-L1和VM表达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期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均P<0.05);MVD高表达组(≥24)患者的3年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24)的患者(P<0.05)。结论 PD-L1、VM、MVD在子宫内膜癌病例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D-L1、VM表达阳性及MVD值较高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参考。
2023年04期 v.44;No.199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家晞;熊君伟;武晓彬;王鹏宇;王佳佳;关艳中;
目的 研究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iated protein kinase, MAPK)参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调节酒精偏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饮水组(n=6只)和饮酒组(n=36只),采用间歇性主动饮酒(Intermittent access two-bottle choice, IA2BC)范式建立酒精依赖模型,饮水组双瓶自由选择饮水,饮酒组在第21天进行脑立体定位手术,并在VTA内植入套管。饮酒组在术后创伤恢复期继续饮酒至第28日;待饮酒组酒精摄入量达到稳定水平后开始酒精戒断72 h,再将其随机分为Sham组、PBS组、U0126(MAPK抑制剂)组、C16-PAF(MAPK激活剂)组,BDNF组和BDNF+U0126组。每组分别在VTA注射相应的药物,30 min后分别测量大鼠水和酒精的摄入量。结果 饮酒组和饮水组大鼠体重以及24 h总液体摄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饮酒组在第28日酒精摄入量达到(42.01±4.35) mL/24 h,且饮酒偏好达到(39.51±2.52)%;与Sham组和PBS组比较,BDNF组大鼠酒精偏好显著降低(P<0.001);U0126组大鼠酒净偏好无显著变化(P>0.05);C16-PAF组酒精偏好降低(P<0.001);值得注意的是,VTA BDNF和U0126联合注射会增加大鼠酒精偏好,即U0126拮抗BDNF对大鼠酒精偏好的调节作用(P<0.01)。结论 VTA TrkB-MAPK可能参与BDNF调控大鼠酒精偏好行为,可为酒精依赖中枢调控机制增加新资料并提供可靠依据。
2023年04期 v.44;No.199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詹世宁;李菲;杜丽;王灿;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SPAR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80例及癌旁正常胃黏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方法检测SPARC、VEGF及HER2蛋白表达情况,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HER-2的基因扩增状况,研究胃癌组织SPARC、VEGF及HER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SPARC、VEGF、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5/80(56.25%)、49/80(61.25%)、25/80(31.25%),均高于正常胃黏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主要在癌组织的间质细胞中表达,且与癌的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ER2的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PARC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VEGF阳性及HER2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SPARC、VEGF及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2023年04期 v.44;No.199 21-2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丁贤慧;殷汕凤;朱潇男;陶文娟;徐阳;杨倩;周志明;
目的 探究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关联,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228例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进行评估,以确定抑郁症严重程度,并完成分组。其中卒中后抑郁组(PSD组)96例,非抑郁组(NPSD组)132例。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完成入组患者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分型。通过强迫引入法分析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关联,并分析分布频率和相对危险度。结果 PSD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为47.9%,高于NPSD组,以等位基因C为参照,T的相对危险度为1.67;以CC基因型为参照,CT、TT的OR值分别为1.938、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SD之间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T增加PSD的发病风险,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去深入探讨。
2023年04期 v.44;No.19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雪莹;章燕;叶开;钟峰;
目的 基于胃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建立预后风险模型,评价预后风险模型与免疫浸润的关系,为胃癌预后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GEO数据库中筛选与胃癌预后相关的脂质代谢基因。使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模型。使用Kaplan-Meier分析和ROC曲线分析验证预后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xCell分析用于识别高低风险组的免疫状态。构建整合风险模型和临床特征的诺模图。qRT-PCR验证OSBPL1A和MOG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筛选得到胃癌脂质代谢相关预后基因OSBPL1A和MOGAT1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胃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低风险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优于高风险组患者(TCGA-STAD和GSE62254,P均<0.05)。时间依赖性ROC分析表明构建的风险模型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的AUC值分别为0.65、0.68、0.70和0.55、0.60、0.60(TCGA-STAD和GSE62254)。xCell分析结果显示与高风险组相比,低风险组的免疫细胞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整合风险模型和临床特征的诺模图在TCGA-STAD和GSE62254中的C-index值分别为0.668和0.722,优于其他任何单独指标。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OSBPL1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t=2.348,P<0.05),MOGAT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t=2.299,P<0.05)。结论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与胃癌患者的免疫浸润相关,可用于准确预测胃癌的预后。
2023年04期 v.44;No.199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长虹;张鹏飞;刘银萍;
目的 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患者房水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水平与RVO继发黄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型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due to 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ME)为研究组(n=55),对照组为同时段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n=15)。房水采集后,用ELISA检测房水中IL-8、MCP-1的浓度,收集被研究者的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下积液高度(subfoveal serous retinal thickness, SRT)。按照不同的分组标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高血压患病率、IL-8、MCP-1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房水中MCP-1的含量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due to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ME)组高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due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ME)组(P=0.017);BRVO-ME组内的相关性分析:BCVA(logMAR)与CRT_(基线)之间呈现正相关(P<0.001,r=0.542),即BCVA与CRT_(基线)之间呈现负相关;MCP-1水平与CRT_(基线)呈正相关(P<0.001,r=0.598);IL-8水平与CRT_(基线)呈正相关(P=0.035,r=0.311); CRT_(基线-1)W/CRT_(基线)与CRT_(基线)及MCP-1的含量呈正相关(P=0.009,r=0.396),与IL-8的含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IL-8、MCP-1的房水表达以及CRT_(基线-1)W/CRT_(基线)在SRD、CME、DRT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D型BRVO-CME中SRT与IL-8水平呈正相关(P=0.028,r=0.531)。结论 炎症因子IL-8和MCP-1参与RVO-ME的发生发展,MCP-1、IL-8含量越高,CRT基线的值越大,ME程度就越严重,患者的BCVA就越差;CRT基线越大,抗-VEGF治疗后黄斑水肿恢复越快。在SRD型中,房水中IL-8的含量越大,SRT就值就越高。
2023年04期 v.44;No.199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欢;沈平;宋哲瑶;王星云;姜莹;崔荣军;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乳腺癌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 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获得具有显著预后价值的基因;利用UALCAN在线工具对关键基因进行病理特征分析。结果 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分别获得1566和231个差异基因;通过共表达分析得到140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发现S100B和TFF1在乳腺癌中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S100B和TF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患者的性别、分期、淋巴结转移、TP53突变等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S100B和TFF1可作为关键生物标志物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2023年04期 v.44;No.199 40-4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林园;褚青波;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骨痂生长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间收治的8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尾号奇数纳对照组(44例)、偶数纳研究组(43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术后予七叶皂苷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骨痂生长情况、血清VEGF水平、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优良率、骨痂密度、骨折断端边缘、骨痂量、骨痂边缘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VEGF较对照组高,且随访6个月HSS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效果好,可促进术后骨痂生长,提高血清VEGF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好。
2023年04期 v.44;No.19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雨婷;史益凡;陆肖娴;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入院3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动态网页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6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其临床资料建立预测模型和内部验证。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该院EICU收治的189例患者,用其临床数据作为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ICU病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获益。在验证队列中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全组634例EICU患者中,61例(9.62%)入院3 d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重症营养风险(NUTRIC)评分(OR:1.490,95%CI:0.436~2.116,P<0.001)、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OR:1.304,95%CI:1.113~1.528,P=0.001)、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OR:2.183,95%CI:1.220~3.905,P=0.009)和使用机械通气(OR:2.320,95%CI:1.249~4.308,P=0.008)是EICU病人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静态及网页版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网址:https://wxeysunyutinggrxjbk.shinyapps.io/DynNomEICUapp/),C指数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32和0.895,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的外部验证也显示出良好的区分度(C指数=0.862,AUC=0.892)和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性和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动态列线图模型能够便捷、可靠的预测EICU患者早期死亡风险,有助于精准预警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优化临床干预决策,提高救治成功率。
2023年04期 v.44;No.199 49-5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禹萌;周俊超;任雅芳;刘海涛;张洪涛;
目的 分析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e-perceived dizziness, 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并确诊为卒中后焦虑、抑郁或共病的100例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依据是否发生PPPD分为PPPD组(n=36)和对照组(n=64),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PPPD组患者年龄>60岁、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医疗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PPPD组患者的入院BI、出院BI、甘油三酯、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高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年龄>60岁、女性、医疗自费、出院NIHSS评分升高、HAMA升高均为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女性、医疗自费、出院NIHSS评分升高、HAMA升高均为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短期内PPPD发生的影响因素,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2023年04期 v.44;No.199 55-5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红月;俞彤;夏仲;
目的 调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午睡时长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自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数据集,使用流调中心抑郁评定量表(CES-D)的中文版对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将午睡时长分为五级:无午睡、<30 min、30~59 min、60~89 min、≥90 mi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抑郁程度老年人之间的差异,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午睡时长是否是不同性别老年人抑郁的风险因素。结果 样本共9629例,男性4892人(50.80%),女性4737人(49.20%)。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午睡时长、户口、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否体育锻炼、是否上网、是否社交、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评定、视力程度、身体疼痛状况、饮酒情况、夜眠时长、童年健康状况都与抑郁情绪有显著差异,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相较于无午睡,午睡时间短(<30 min)的老年人出现抑郁风险更高(OR=1.223,95%CI=1.026~1.459),对老年女性的影响更加显著(OR=1.306,95%CI=1.013~1.684),ROC曲线显示午睡能显著预测老年人抑郁风险的出现。结论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午睡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风险,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其中的联系机制,探索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2023年04期 v.44;No.199 59-6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丽霞;李儒婷;施慧;郝书婕;田凌云;
目的 评价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对糖尿病患者代谢结局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英文共10个数据库中关于DASH饮食干预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及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对RCT进行Meta分析,对队列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纳入9项研究(8项RCT、1项队列研究),共990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ASH饮食在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水平、总谷胱甘肽水平、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队列研究结果表明,DASH饮食在改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P=0.55)。结论 DASH饮食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多项代谢指标,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研究予以验证。
2023年04期 v.44;No.199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海晨;许友清;詹凤丽;朱睿;吴慧平;程立;
目的 探讨新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胱肿瘤电切术后胱灌注治疗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肿瘤电切术且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的6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体系;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在该院进行相同诊疗的6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实施新标准化管理体系,按照建立病房+微创治疗中心联动管理小组、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建立特色健康教育与随访流程等步骤为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知识掌握情况、焦虑水平及灌注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每次灌注后药物保留时间达标情况、灌药知识掌握情况、灌注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灌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标准化膀胱灌注管理体系是一项基于科学研究较为系统全面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灌注依从性及灌药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灌注不良反应的发生及病人焦虑水平,提升病人满意度。
2023年04期 v.44;No.19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正日;丁家园;张豆豆;刘婉露;沙瑞华;刘仁杰;田广耕;刘佳庆;何莹;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消化内科病区2022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内容包括用药与饮食指导、自我健康指导、心理健康护理、预防性健康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时间为6个月,使用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问卷和生活质量量表,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得分为(23.25±3.14)分、用药知识得分为(25.54±3.21)分、自我护理技能得分为(21.45±2.98)分以及生活管理得分为(22.47±3.0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领域得分为(16.52±1.32)分、生理领域得分为(17.11±1.35)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为(17.21±1.32)分和环境领域得分为(17.33±1.2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能够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3年04期 v.44;No.19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凤云;江东菊;吴曼;武梦骅;张佳佳;叶菁菁;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住院期间临床指标、早产儿父母育儿胜任力及心理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校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41)和干预组(n=41)。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专科护士承担新生儿住院期间全部护理,家长只能在规定时间探视早产儿或电话咨询早产儿病情;干预组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专科护士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开展早产儿父母教育,保证早产儿父母每天入住家庭参与式病房不少于8 h,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部分非医学性常规生活护理直至出院。结果 干预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母乳喂养率、达全胃肠内喂养时间、出院时父母紧张焦虑评分及父母育儿胜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出院后30 d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母亲育儿胜任,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胃肠内喂养时间、早产儿父母紧张焦虑水平及再入院率。有利于早产儿从医院顺利过渡到家庭,值得运用和推广。
2023年04期 v.44;No.199 81-8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党晓;岳春金;郜兵环;
目的 探究互助小组式同伴支持饮食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CHF患者87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其中按照常规干预方法进行护理的为对照组,有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互助小组式同伴支持饮食管理干预的,为观察组,有44例。在干预前后,测定评价营养指标,评价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临床症状转归情况,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各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AMC)、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SF)等营养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较干预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评分为(68.93±6.63)分,高于对照组的(58.41±6.01)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ro-BNP水平为(2563.31±203.62)ng/L,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4426.59±256.47)ng/L;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为(56.48±6.51)%,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51.16±5.97)%;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方面为(70.39±6.63)分,高于对照组的(55.47±5.37)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2.36±5.51)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41.28±4.08)分;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F患者实施互助小组式同伴支持饮食管理,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饮食依从性增加,预后得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2023年04期 v.44;No.19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金凤;欧阳旗;高雅萍;
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白内障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尾号单号设对照组、双号设研究组,各组均48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研究组行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应对方式[简易医学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及幸福感[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Scale, GWB)],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CSQ量表消极评分较对照组低,积极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GWB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采用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干预可改善术后心理状态,调节应对方式,提升幸福感。
2023年04期 v.44;No.199 89-9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宝;孙淼;张克昌;
目的 监测血流感染病原菌在各科室及不同患者年龄段分布以及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敏感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观察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住院病人全血培养结果(排除操作污染),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人年龄、就诊科室、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在60岁以上老年人标本中比率最高,20岁以下年龄段比率最低,分别占11.38%和3.37%;革兰氏阳性菌株数与革兰氏阴性菌株数无统计学差异;在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葡萄球菌所占的比率最大,分别占总菌株10.14%、17.39%;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所占的比率最高,分别占总菌株24.64%、15.46%;四种主要病原菌在医院内大多科室都有分布,但分布不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都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加替沙星都敏感;肺炎克雷伯菌除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环素、加替沙星及妥布霉素有一定的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都存在一定的耐药率。结论 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在各年龄段及临床科室分布不同,无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或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药物都存在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物监测结果选择用药。
2023年04期 v.44;No.199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小青;潘蓉蓉;王刚;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中药熏洗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于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风湿科RA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电针联合中药熏洗。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 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VAS评分、DAS28评分、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中及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RF、ESR、CRP、VAS评分、DAS28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干预3个月,且实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联合中药熏洗可有效改善RA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可在病房推广实施。
2023年04期 v.44;No.199 97-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窈;管玉香;郑静;许娟;
目的 系统评价隔姜灸用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隔姜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并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条件的入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被纳入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其有效率[RR=1.32,95%CI(1.23,1.42),P<0.000 01],腹胀[WMD=-0.57,95%CI(-0.69,-0.46),P<0.000 01],嗳气[WMD=-0.46,95%CI(-0.62,-0.31),P<0.000 01],大便性状[WMD=-0.48,95%CI(-0.75,-0.21),P=0.000 4],复发率[RR=0.45,95%CI(0.24,0.85),P=0.01]和餐后两小时血糖[WMD=-0.83,95%CI(-1.51,-0.14),P=0.02]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 隔姜灸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餐后两小时血糖,改善腹胀,嗳气,大便性状的症状积分和疾病复发率,但纳入研究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未来需要高质量的循证支持。
2023年04期 v.44;No.199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