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 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CD44V6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刘贵波;

    目的:观察人大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大肠癌分化、浸润及转移的关系。同时观察大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CD44V6表达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讨黏附分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肿瘤浸润转移的影响,为临床完善治疗大肠癌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大肠癌石蜡标本进行分组。根据病理分级分为三组:高分化组20例,中分化组32例,低分化组8例;根据浸润深度分为两组:≥浆膜41例,≤肌层19例;根据Ducks分期分成两组:A+B期24例,C+D期36例;根据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淋巴结转移(+)33例,淋巴结转移(-)27例。HE染色,光镜观察病变;通过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内的阳性抗原进行定位及定量分析。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大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表达,主要在纤维细胞胞核及胞浆中染色,棕黄色,大体呈条索状,环绕癌组织腺体走形,肿瘤细胞中表达不明显或无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量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不相关,而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Duck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CD44V6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胞浆和细胞膜上,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量也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不相关,同样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Duck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CD44V6的表达可能具有相关性。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大肠癌基质中有表达;其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而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ck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可能具有相关性。

    2008年05期 No.11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长期大鼠卵巢RLF mRNA的表达

    张承玉;徐秋玲;富泽龙;李丽;

    目的:观察RLFmRNA在生长期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初步探讨RLF与卵泡发育的关系。方法:组织切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卵泡发育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方法(RT-PCR)观察RLFmRNA的表达趋势。结果:随着生长发育未成年大鼠大鼠卵巢中RLF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青春前期达到高峰。结论:RLF可能参与雌性大鼠卵泡的发育过程。

    2008年05期 No.11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咽癌P5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临床意义

    成伟;梁中敏;

    目的:探讨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or,VEGF)和VEGF-C在鼻咽癌中的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鼻咽癌标本中P53蛋白、VEGF及VEGF-C进行了检测。结果:鼻咽癌中P53蛋白、VEGF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68.75%和54.69%。P53蛋白表达和VEGF存在相关性(P<0.05)与VEGF-C无相关性(P>0.05),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P53、VEGF及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VEGF表达可能由P53蛋白调节,P53蛋白与VEGF-C调节可能无关,VEGF及VEGF-C与鼻咽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53蛋白可能参与调节,共同参与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2008年05期 No.11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

    何志鹏;

    目的:研究葛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将去卵巢大鼠随机分为5组:骨质疏松模型组、葛根高剂量组、葛根中剂量组、葛根低剂量组、雌激素组,并以体重、鼠龄相匹配的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手术一个月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3个月后检测骨骨钙含量、骨密度、股骨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去卵巢大鼠葛根应用剂量越大,其各项指标越接近对照组,而雌二醇组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葛根有明显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2008年05期 No.11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从电性参数和分子体积预测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吴煌玉;詹淑玉;傅旭春;

    目的:从电性参数和分子体积预测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根据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AM1法得到的优化构型用Monte Carlo法计算得到分子体积。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从药物的电性参数、脂溶性和分子体积预测14种不同结构药物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率的数学模型。回归方程采用statistics60软件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结果:13种不同结构药物的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率与分子酸碱性指示变量和分子体积有良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B(DAB)=187.42-39.47I+1.0×10-3V2-0.77V(n=13,R=0.9632)。结论: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子的电性和分子体积密切相关。从分子电性参数和分子体积预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用于相关的药动学参数的研究。

    2008年05期 No.11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镁离子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鼠胎盘电镜影响的观察

    刁桂杰;

    目的:探讨给孕鼠不同含量镁离子鼠粮喂养,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鼠的胎盘形态学有何变化。方法:将SD孕鼠于孕龄1-3d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孕鼠组、低镁妊高征组、高镁妊高征组,分别给与正常鼠粮、低镁鼠粮、正常鼠粮高镁灌胃喂养,于孕龄19d解剖取胎盘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高镁妊高征组胎盘超微结构与正常孕鼠相近未见明显改变。低镁妊高征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变。结论:孕期补镁可逆转妊高征胎盘组织变化,避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2008年05期 No.112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纯中药复方茵白汤急性毒理研究

    孟繁钦;吴宜艳;林峰;

    目的:通过纯中药复方茵白汤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确定茵白汤的毒理反应。方法:以最大浓度最大容量灌胃给药,12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7d。详细观察记录小鼠体征并检测血液指标情况。结果:全部动物健存,无中毒反应,测得纯中药复方茵白汤的最大受试药物折合生药量为129g/kg,为临床患者拟用量的108倍。结论:纯中药复方茵白汤无明显急性毒理反应。

    2008年05期 No.112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杨勇;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及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20例,均为幕上非丘脑性血肿,意识障碍较轻;排除血肿量≥50mL及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随机分为3组。结果:常规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内使用250mL甘露醇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明显大于125mL剂量及未使用甘露醇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20例血肿扩大25例,占20.83%。3组患者治疗第15d的疗效评估常规组治愈好转率57.5%;观察组77.5%;对照组80.0%。常规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使病情加重。120mL量安全、可靠。

    2008年05期 No.11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术后患者服用三苯氧胺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王银华;雷艳春;姜辉春;

    目的:(1)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TAM)是否导致子宫内膜癌?(2)找出即兼顾乳腺癌疗效和避免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连续随访雌激素受体阳性服(TAM)的乳腺癌患者138例(服药组20mg/次/d)连续服用5a,并以同时期无TAM服药时的乳腺癌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服药组出现子宫内膜病变32例(28.6%),对照组出现4例(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服药组服TAM1a,2a未见子宫内膜癌,3a、4a、5a出现子宫内膜癌2、2、3例。对照组乳腺癌术后1a、2a未见子宫内膜癌,3a、4a、5a表现子宫内膜癌0、0、1例。结论:长期服用TAM可导致子宫内膜单纯性增长,息肉也可导致子宫内膜癌,相对危险系数为1.6~10.0,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因此,本文观察TAM最佳服用时间为2a,既不影响乳腺癌的疗效,又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2008年05期 No.112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全矫配镜加遮盖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

    杜光虹;

    目的:探讨利用全矫配镜加遮盖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方法: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采用全矫配镜联合传统遮盖进行治疗。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102眼中,3岁~5岁者28眼,占27.45%,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最高;6岁~8岁者50眼,占49.02%,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居中;9岁~11岁者24眼,占23.53%,治疗效果最差。结论:弱视程度越轻,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是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关键,而全矫配镜加遮盖法仍是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8年05期 No.112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64排螺旋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高丽媛;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位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64排MSCT颅内动脉成像扫描,应用3D重建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28例正常,2例烟雾病,8例动静脉畸形,2例动脉畸形,45例动脉瘤,1例垂体瘤猝中。结论:64排螺旋CTA成像技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指导治疗是一种可靠方法。

    2008年05期 No.11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利多卡因麻黄素在胃内窥镜的应用

    陈永喜;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素加入异丙酚、利多卡因在胃内窥镜检查中对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在静脉麻醉下行胃内窥镜检查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异丙酚组;B组异丙酚加利多卡因组;C组,异丙酚、利多卡因加麻黄素组。术中监测基础,检查中,检查后的SBP、HR、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注射部位的疼痛。结果:A、B两组在胃内窥镜检查中,检查后与麻醉前SBP、HR基础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组胃内窥镜检查中,检查后与麻醉SBP、HR前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静脉注射部位疼痛与B、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麻醉下行胃内窥镜检查时用异丙酚并复合小剂量的利多卡因加麻黄素可以减少注射部位的疼痛,更使得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安全。

    2008年05期 No.11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观察

    谢晓辉;冯明军;

    目的:观察应用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疗效及优势。方法:设细导管引流组(26例),常规胸穿抽液组(24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抗痨治疗。结果:细导管组胸水吸收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胸穿抽液组(p<0.01)。结论:应用细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好,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2008年05期 No.11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乙型肝炎伴2型糖尿病55例临床分析

    魏明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07-12收治慢性乙型肝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共55例的临床资料,在保肝降酶等基础治疗上,给以糖尿病治疗方案。结果:55例患者平均住院(40.3±8.7)d,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血糖控制良好,35例中有5例轻型糖尿病随肝功能改善,血糖稳定而不需降糖药物治疗,有4例肝炎之前发现糖尿病的患者长期用胰岛素治疗,有46例由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其中6例因肝功能反复而重新应用胰岛素治疗。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伴2型糖尿病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一方面积极改善肝功能,另一方面尽早控制血糖。

    2008年05期 No.11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T2DM患者效果观察

    楼南芳;郭长秀;刘淑芹;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脉冲式注射治疗(胰岛素泵治疗CSII)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效果。方法:选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14-21d(美敦利712型胰岛素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应用胰岛素泵(CSII)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下降(p<0.05),HomaB[HomaB=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5)]明显上升,HomaIR[HomaIR=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明显下降,ΔI30/ΔG30[ΔI30/ΔG30=30min胰岛素-空腹胰岛素/(30min血糖-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人胰岛素分泌,可以迅速控制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远期治疗效果较好。

    2008年05期 No.112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临床分析

    匡素清;李永芳;

    通过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008年05期 No.11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的临床分析

    宋先旭;李海林;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囊肿开创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腹腔镜腹腔镜肝囊肿开创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3d~6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遵循外科手术基本原则,腹腔镜肝囊肿开创引流术是可行的,其优越性明显,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治疗费用。

    2008年05期 No.112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骨折的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

    孙革;

    目的:探讨骨折的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术前FPG≤6.9mmol/l,B组术前FPG>7.0mmol/l,C组为急诊手术组,观察糖尿病患者手术后FPG、2hPG、尿酮体、低血糖、使用抗菌素的天数,伤口愈合天数等。结果:(1)术后空腹血糖:A组和B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低于C组患者,p分别<0.01和<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术后酮症的发生:A组58例病人中,有一例患者出现尿酮体阳性,占1.72%;B组44例病人中,4例患者出现尿酮体阳性,占9.1%;C组9例病人中,有4例患者出现尿酮体阳性,占44.44%;A组和B组术后酮症的发生低于C组,p分别<0.01和<0.05。(3)术后低血糖反应:A组58例病人中,有3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占5.17%;B组44例病人中,2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占4.55%;C组9例病人中有1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占11.11%;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术后抗炎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A组患者术后抗炎时间明显短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伤口愈合时间,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但B组和C组各有1例伤口不愈合。结论:糖尿病患者除非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急诊手术外,应尽可能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实施限期和择期手术。

    2008年05期 No.11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腹腔灌注热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

    程顺舟;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热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8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接受腹腔灌注热化疗及静脉化疗,先予5-Fu+DDP腹腔灌注热化疗,继予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28d为1周期,完成6周期后定期随访。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随访。1年生存率78.9%,3年生存率6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26.4个月。26例有程度不同的腹胀及腹部隐痛,但能耐受;13例有恶心、食欲下降等轻度反应,3例有呕吐反应;未发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腹腔灌注热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生存期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2008年05期 No.11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观察

    王淑梅;姜文;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例宫颈妊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为观察组,另14例单用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观察组的宫颈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毒副反应小。结论:米非司酮辅助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颈妊娠是安全可靠的。

    2008年05期 No.11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炎症期及瘢痕期眼表疾病新鲜羊膜移植的临床研究

    郑秋平;邱璐璐;刁慧杰;宋秋颖;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及瘢痕期以及增殖性病变引起的眼表疾病新鲜羊膜移植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急性化学伤、热灼伤4例(5只眼)复发性蚕蚀性角膜溃疡7例(7只眼)角膜缺损16例(16只眼)瘢痕性复发性翼状胬肉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面积睑球粘连25例(33只眼)共计52例(61只眼)分别行单纯新鲜羊膜移植术35例(44只眼)羊膜联合板层角膜移植16例(16只眼)羊膜联合角膜缘移植术5例(5只眼)术后均经印记细胞学追踪观察移植后羊膜上皮细胞存活的时间,术后随诊6~17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新鲜羊膜移植的52例患者术后临床上均未见羊膜植片急性排斥反应。急性眼烧伤的5只眼中术后4只眼无角结膜进行性溶解和穿孔,无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侵入角膜表面,虹膜无萎缩,视力可有不同程度提高。复发性蚕蚀性角膜溃疡7只眼术后未见复发,严重睑球粘连的33只眼中有30只恢复了眼球活动功能,有3只眼术后3~6个月再次发生睑球粘连。结论:新鲜角膜移植可有效的用于重建角结膜表面,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同时可用于防止蚕蚀性角膜溃疡的复发充分清除眼表病变组织和羊膜移植片的缝合固定对羊膜移植重建眼表功能极其重要。

    2008年05期 No.11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许晓微;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VC)对外伤性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NCV和EMG测定。结果: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消失。EMG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重收缩减少募集型,肌静息时失神经电位增多。结论:EMG和NCV检测,对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定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8年05期 No.112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控制

    王强;初铁轶;

    目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控制的经验总结。方法:对124例患儿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病例组控制饮食,对照组未控制饮食。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饮食控制,使病情得到控制,防止复发。结论:饮食控制得当对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起重要作用。

    2008年05期 No.112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邵建文;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特点,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及随访确诊的5例病例并复习文献。结果:术前误诊2例,诊断正确3例。结论: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中,应对该病有全面认识,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2008年05期 No.11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放射性125I粒子术中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21例分析

    孙飞;许洪升;赵建平;王博;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术中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胶质瘤患者21例,采用术中植入的方式把放射性125I粒子置入脑胶质瘤周围,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判断病人是处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或者进展其中的哪个阶段,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28d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21例患者术中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后3个月及6个月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8%(14/21)和95.24%(20/21)。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28天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可以增加局部肿瘤放疗剂量,并同时降低发生在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损伤和可能性,能够有效的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病人生命。

    2008年05期 No.11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药物不良反应98例分析

    李春芳;

    目的:分析我院2006-05~2008-0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今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比为1.23:1,抗微生物类药物,占72.62%。皮肤系统的损伤较为常见,为82.6%。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全方位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008年05期 No.11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调查

  • 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廖锦治;

    目的:了解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3名在校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医专学生SCL-90总均分、各因子分(躯体化除外)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医专学生心理问题的的检出率为7.99%;医专学生SCL-90总均分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高招生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七个因子得分都显著高于单招生(P<0.01);临床专业学生SCL-90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七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护理专业学生(P<0.05或P<0.01)。结论: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高招生、临床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特别关注。

    2008年05期 No.112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心理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影响

    王得利;栾海蓉;赵微;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在临床上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研究发现颞下颌关节的疼痛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二者的联系作一简要综述。

    2008年05期 No.112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MMPs、uPA与非何杰金淋巴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颜彬;展涛;

    非何杰金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肿瘤,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胃癌、肠癌和肺癌等实体器官肿瘤中的促进侵袭作用已被较多的研究证实,但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的作用仍缺乏相关的研究。部分类型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侵袭依赖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参与,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具备一定的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能力。针对两者的研究可能为将来的肿瘤治疗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2008年05期 No.11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干细胞治疗颞叶癫痫展望

    牟青春;王峰;孙涛;

    成人颅脑的特定部位在损伤后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能力通过激活神经干细胞(NSCs)后产生神经元来实现,以海马兴奋性增高和自发性癫痫发作为特征的颞叶癫痫(TLE),也许是干细胞治疗临床疾病的一个目标。本文对近年来干细胞治疗颞叶癫痫的进展做一综述。

    2008年05期 No.11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与肿瘤血管新生

    张大伟;冯克俭;

    近些年研究发现血管新生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关系,而新生血管形成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是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机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它不仅对神经有营养作用,而且对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其在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现况。

    2008年05期 No.11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运动、糖尿病、t-PA与PAI-1

    刘宇春;沈志祥;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辅助方法,通过运动改变血tPA及PAI-1含量从而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症状,这一途径为我们治疗糖尿病病人血管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8年05期 No.11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中的羰基应激及去羰基应激

    孟萌;沈志祥;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糖尿病个体中很容易发生氧化应激及非酶糖基化,而氧化应激和非酶糖基化又可以进一步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羰基应激理论将氧化应激和非酶糖基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在糖尿病个体处于羰基应激状态,在机体高血糖时尤其明显,它可以导致组织伤害以及全身血管的损害,体现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因此,去羰基应激作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种新思路将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2008年05期 No.11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与分析

    张殿君;王俊刚;苏俊鹏;程亭秀;

    目的:了解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心理诊断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例慢性疼痛病人进行测试,并与正常人SCL-90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疼痛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人,在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惧及精神病性等项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差异显著(p<0.01-0.05)。结论:慢性疼痛病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有的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因此,对慢性疼痛病人的治疗,心理治疗是不容忽视的。

    2008年05期 No.11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技术与方法

护理医学

高教研究与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