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论著

  • 热休克蛋白70-1基因+190G/C多态性与牡丹江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李晓霞;关红军;张春军;杨勇;郭毓鹏;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1(HSP70-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牡丹江市各大医院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研究期间社区健康体检人群20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HSP70-1多态性,同时按照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SP70-1基因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90G/C(rs562047)多态性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OR=1.704、P=0.010)。结论:HSP70-1+190G/C多态性与牡丹江地区汉族总体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相关。

    2010年05期 v.31;No.12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心脏、肾脏MDA含量水平的影响

    赵洪涛;孙常丽;公长春;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茵素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给予小檗碱0.1g/kg.d灌胃治疗8周,检测血脂、心肌组织和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各观察值均与糖尿病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小檗碱治疗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小檗碱治疗组MDA含量均下降,并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结论:小檗碱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心肌、肾脏损害,延缓其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其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等机制有关。

    2010年05期 v.31;No.12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JNRK对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研究

    关会林;王小丹;李婷;孙世超;乔国芬;

    目的:通过观察JNRK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和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JNRK治疗乳腺增生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造模30 d后,分别用乳疾灵和JNRK治疗30 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性激素的含量,测算乳腺体积,取乳房组织行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JNRK与阳性药物乳疾灵都能够提高血清中孕酮含量,减小大鼠乳腺增生后的腺体体积,并使病理形态学得到显著改善。JNRK与乳疾灵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JNRK对大鼠乳腺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其机理与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改善增生乳腺的形态学变化有关。

    2010年05期 v.31;No.12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刘岩;周旋;薛建锋;崔晓光;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麻醉恢复质量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S组以舒芬太尼0.2μg/kg快速诱导,手术开始前5min追加0.2μg/kg舒芬太尼,以2%~3%的七氟醚吸入术中维持。手术结束停用七氟醚。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快速诱导,以瑞芬太尼每小时6~10μg/kg复合丙泊酚每小时6~12mg/kg术中维持,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观察两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患儿镇痛镇静程度。结果:两组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后5min时S组MAP、HR较R组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S组高于R组(P<0.05)且评分适宜,躁动评分S组低于R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需要镇痛的比例S组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麻醉恢复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具有可行性。

    2010年05期 v.31;No.12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城疫病毒对人类大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

    胡立华;陈鹏;张沛怡;石春林;

    目的:研究NDV(F48E9和La Sota株)体外感染人类大肠癌细胞导致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实验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类大肠癌细胞。首先采用MTT法测定NDV对人类大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当细胞铺满30%培养瓶时,向细胞中加入10、20和40倍稀释的新城疫病毒,37℃感染1小时,继续培养24和48小时后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AO-EB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从形态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判断细胞死亡方式。结果:MTT法表明NDV可体外杀伤人类大肠癌细胞,且强毒株F48E9的杀伤活性强于弱毒株La Sota。细胞感染病毒后24小时即可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可见细胞融合及多核巨细胞,AO-EB荧光染色可见橙黄色荧光聚集于核膜边缘,透射电镜表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DNA ladder。上述变化在细胞感染病毒48小时后更加明显。结论:NDV可通过凋亡方式诱导人类大肠癌细胞死亡,且强毒株F48E9的杀伤活性高于弱毒株La Sota。

    2010年05期 v.31;No.12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膀胱癌中IGF-2和H19基因特异表达模式及印记缺失分析

    高军;苏晖;黄伟;张智勇;王科亮;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H19等位基因在膀胱癌中特异性表达的模式及基因组印记丢失的分析。方法:结合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以及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分析我院收集的膀胱癌标本IGF-2和H19等位基因进行杂合子筛选并进一步研究基因印记缺失与膀胱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膀胱癌中IGF-2等位基因筛选出21例杂合子现象的标本,在这21例杂合子标本中有12例发生了基因组印记缺失;H19等位基因筛选出19例杂合子现象的标本,在这19例杂合子标本中有10例发生了基因组印记缺失。H19基因缺失现象与H19DMR区域的高度去甲基化正相关,而IGF-2基因缺失现象与H19DMR区域的高度甲基化正相关。结论:膀胱癌中IGF-2和H19的基因印记缺失与H19DMR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有高度的相关性。

    2010年05期 v.31;No.12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论著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核磁共振影像与关节镜检所见对比分析的研究

    于星鹏;王毅;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核磁共振影像特征及关节镜检所见结果,为ACL损伤提供准确诊断信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25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均在我院行MRI和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诊断为金标准,分别统计真阳性数、真阴性数、假阳性数、假阴性数,进而计算出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关节镜证实47个膝关节存在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40个,部分断裂7个,韧带起止点撕脱骨折5个,其余81个ACL完好。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97.5%、准确度为94.5%、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4.0%。结论:MRI是诊断ACL损伤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的优点。可同时发现其他副损伤,为进行关节镜手术提供有力依据。在提示手术的必要性和制订手术方案和治疗计划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2010年05期 v.31;No.12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尺骨鹰嘴截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孙景福;王建民;魏思奇;李保良;罗军;吴任涛;王秋实;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尺骨鹰嘴截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16例,术后随访9~16个月,平均13.4个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优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无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良好,复位满意,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2010年05期 v.31;No.12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状态变化的观察

    于晶;乔虹;王云枫;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以及病程小于5年的2型糖尿病各30例,给予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采用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MDI)和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hs-CRP、Hcy、SOD、MDA、MMP-9。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病程小于5年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MDA、MMP-9较治疗前下降,SOD升高,初诊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值则较病程小于5年组显著。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提示尽早应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可能在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保护及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0年05期 v.31;No.124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Ghrelin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高宏志;胡伟鹏;李亚松;陈峻严;余茂清;黄天造;林玲;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浆Ghrelin等动态变化与伤后食欲下降及应激性溃疡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Ghrelin在伤后48h内,7d进行动态观察及相关分析。结果:各组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伤后48h内及7d内较正常组均明显下降(p(0.05),其变化与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呈负相关性,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Ghrelin水平降低,为应激性反应所致,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同时其浓度下降可能加重胃粘膜损伤,导致或加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010年05期 v.31;No.12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松果体区及鞍区生殖细胞瘤MRI诊断

    莫昌期;李绍林;王斌;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及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5~63岁(平均18.8岁)。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位于松果体区4例,其中1例累及第四脑室;鞍区6例。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上T1加权为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为均匀或不均匀等或高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生殖细胞瘤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MR I是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010年05期 v.31;No.12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cy、VW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水平及关系

    吴志美;许亮亮;王伟鹏;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循环酶法及ELISA法对4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组(DM)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Hcy、VWF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结果:DM及DR二组血浆Hcy、VW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DR组HCY、VWF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P<0.01)。进一步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体内Hcy与VWF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485,P<0.05)。结论:Hcy、VWF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2010年05期 v.31;No.124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靶向抑制肝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胡礼仪;张有顺;周业庭;臧家兰;吴柏华;

    目的:构建含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短发夹状RNA(shorthairp in RNA,shRNA)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R的MDR1 mRNA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含MDR1的双链DNA,与经双酶切后的载体PGE-1连接,构建pshRNA-MDR1重组质粒,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R,RT-PCR分析MDR1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P-gp的表达。结果:PCR和DNA测序证实了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能明显地抑制MDR1mRNA的表达;P-gp的表达阳性率降低了57.3%,P<0.05。结论:构建的pshRNA-MDR1表达质粒能靶向抵制肝癌耐药细胞MDR1mRNA和P-gp的表达。

    2010年05期 v.31;No.12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检测价值

    鲍洪刚;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探讨其检测价值。方法:检测了31例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和47例无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Glu、GSP水平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患者GSP水平显著高于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的GS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糖尿病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和痊愈出院时比较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GS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lu检测可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GSP检测可以作为鉴别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增高是应激性还是糖尿病性重要依据,也可作为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2010年05期 v.31;No.12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少花;李雅红;林杨;张世仙;叶维建;郑建盛;林志萍;

    目的:了解分析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抽取649名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及自制人口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PSQI总分为(5.40±2.26)分,15.7%的医学生睡眠质量差。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历和上网时间对睡眠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环境、身体锻炼、家庭关怀程度对睡眠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居住环境、家庭关怀程度是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单人居住和家庭功能障碍影响着医学生睡眠质量。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和合理的居住环境来改善睡眠质量。

    2010年05期 v.31;No.12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分析肺栓塞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诊断意义

    张巍;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联合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已确诊急性肺栓塞20例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9例,占45%;ST-T改变8例,占40%;房性早搏2例,占10%;心房颤动1例,占5%。其中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肢导低电压4例,顺钟向转位3例,肺性P波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中4例发现直接征象,即肺动脉管腔内被血栓实性低回声充填;13例表现为肺源性心脏病与肺动脉高压的间接征象;3例结果正常。下肢静脉检查中8例发现深静脉血栓,5例表现为静脉血流淤滞。结论:常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能提高肺栓塞的准确率。

    2010年05期 v.31;No.124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重度高血压病38例疗效观察

    史红革;郭侃锁;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重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老年重度高血压病患者每日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片,治疗4周末如未达到有效标准则增加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8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分别检查血压、心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尿酸。结果: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总有效率94.7%,不良反应发生率5.3%。而对心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尿酸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控制老年人重度高血压安全有效,依从性好。

    2010年05期 v.31;No.12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易军;郭灿芳;张水娥;

    目的:了解综合监护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检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112例综合监护室病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例患者检出207株病原菌,207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占55.6%,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4.8%。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短、大量使用抗菌素及侵入性诊疗操作等有相关性。结论:综合监护病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定期对综合监护室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行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极有必要。

    2010年05期 v.31;No.12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α-细辛脑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86例疗效观察

    李永芳;

    目的:α-细辛脑注射液是一种新型中药针剂,具有消炎、止咳、祛痰、解痉、平喘和镇静作用。方法:为了观察该药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我们将12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每次16mg,每日二次,连用10d。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细辛脑佐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近期副作用小。现就观察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2010年05期 v.31;No.124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EB病毒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李齐;强新;

    目的:分析子宫颈EB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28例宫颈癌、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3例正常宫颈中的EBV表达。结果:EBV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正常宫颈细胞中分别为68%、51%和15%,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

    2010年05期 v.31;No.12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丹红与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临床观察

    段海燕;李永芳;匡素清;

    目的:观察丹红与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患者94例,分为常规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及纳洛酮静脉用药治疗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7例。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5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与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疗效显著。

    2010年05期 v.31;No.12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高频彩超诊断颌面部肿物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刘小明;段学蕴;贺小春;王建民;陈莞春;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颌面部软组织肿物中的应用。方法:对1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颈部肿物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73例为良性肿瘤,45例类肿瘤(囊肿、发育畸形),23例炎性肿物,8例为恶性肿瘤。囊性肿物、血管瘤和炎性肿块可探及血流信号。超声检查与手术及病理诊断对照,准确率86%,囊性肿物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颌面颈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年05期 v.31;No.12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

    张亚光;王建英;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将95例ICP孕妇以血清胆汁酸30μmolPL为界分为A组(<30μmolPL)、B组(≥30μmolPL),并将30例正常孕妇作为C组。分别测定三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A、B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C组明显增高,且72h内黄疸发生率增高。结论:ICP孕妇可使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增高,胆汁酸水平是预测新生儿黄胆的一个重要指标。

    2010年05期 v.31;No.12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静脉注射山莨菪碱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观察

    朱崇密;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静脉注射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0例阴道试产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宫口开大3cm时静脉缓慢注射山莨菪碱10mg,对照组不给药,观察两组产程进展、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缩短(P<0.05),同时其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五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程中静脉注射山莨菪碱缩短了产程,降低了因产程延长对母儿引起的不良影响,且安全、经济、方便、效果肯定。

    2010年05期 v.31;No.12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分析

    谢美珍;麦金莲;许玲;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病率;探讨年龄、体重对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的影响。方法:空腹口服50g葡萄糖1h后抽静脉血测量血糖值,血糖值?7.8mmol/L者进一步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在1、2、3h后抽静脉血测血糖值。结果:GDM和IGT有一定的患病率,应重视和加强筛查工作。结论:孕妇的年龄和体重与GDM和IGT发生密切相关。

    2010年05期 v.31;No.12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MRI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诊断

    颜勇;陈开平;刘万钦;姚茂银;杨文;雷建华;戴文俊;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病理改变及MRI特点,分析MRI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做过X线、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膝关节的15例,髋关节1例,踝关节1例,MRI表现:(1)滑膜增厚。(2)关节内多发大小不等异常信号结节。(3)软骨及骨质破坏。(4)关节腔积液。结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理及MRI具有特征性表现,MRI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比X线、CT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诊断以MRI检查为首选。

    2010年05期 v.31;No.124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在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诊断价值

    陈立娟;曹龙宇;姜春丽;王晓沐;刘炳香;

    本文报道了B超检查25例囊性畸胎瘤患者。经手术及病理对照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84%,由此可见B超检查可作为卵巢囊性畸胎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遇有肿瘤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杂乱,近期迅速增大,有腹水征象者,应考虑恶变可能。故一旦发现,尽早手术。由于超声检查诊断卵巢囊性畸胎瘤具有可重复性,患者无痛苦诊断率高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0年05期 v.31;No.12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术前分期的研究

    高菊红;杨文辰;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超声显像对4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声像图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92%与81.63%,术前分期符合率分别为89.36%与70.00%,两种超声显像模式的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的对子宫内膜癌作出诊断及术前分期,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一种诊断子宫内膜癌及术前分期的常规检查手段。

    2010年05期 v.31;No.12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

    张大威;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74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整复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创面早期处理不当致感染加深;深Ⅱ度烧伤病人不接受植皮而形成增生性瘢痕;深度烧伤创面手术时间晚或薄皮片移植及术后未进行康复锻炼。整复手术采用瘢痕松解植皮、局部成形、皮瓣转移、关节融合等方法,术后采用抗挛缩措施并加强功能锻炼。随访67例73只手,3例手指掌侧瘢痕挛缩松解植皮后再挛缩行二次手术;3例虎口、指蹼处缝线瘢痕挛缩,其中1例影响功能需二次手术;所有畸形关节完全或基本矫正;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部烧伤早期正确治疗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对继发手瘢痕畸形者及早行瘢痕彻底松解,植皮或局部成形、皮瓣修复,加强术后康复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2010年05期 v.31;No.12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的影像学诊断

    栾雨茏;

    目的:探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共25个病灶,X线表现病灶内为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内均未发现钙化影。CT表现骨皮质呈杯口状或碟状凹陷,缺损区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或骨化。MRI表现病灶在T1WI和T2WI与肌肉信号相等或略低,周围有更低信号线围绕。结论:X线、CT和MRI可显示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0年05期 v.31;No.12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双排螺旋CT诊断(8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新宇;王晓玲;

    目的: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8例中病灶分别位于肠系膜、纵隔及颈部。动态增强CT扫描,所有的病灶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肿块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2010年05期 v.31;No.12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调查

  • 鸦胆子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利辉;石文建;赵喜庆;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西药化疗药的副作用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对中药研究进一步加深,中药化疗药已受到大家的公认。鸦胆子作为苦木科植物,对肿瘤细胞有较大的杀伤作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2010年05期 v.31;No.12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缺血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姜国忠;王国华;

    目前如何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已在研究实验中取得众多方法,缺血后处理在再灌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近来研究缺血后处理的文献做一综述。

    2010年05期 v.31;No.12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蕾;刘开祥;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等特点,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2010年05期 v.31;No.12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化疗脱发的研究现状

    邵彬;王宽宇;

    化疗药物作用下的脱发,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心理伤害较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化疗后脱发的可能机制、病因病机、中西医对化疗后脱发的防治等方面综述了化疗脱发的研究现状。

    2010年05期 v.31;No.124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0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护理医学

高教研究与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