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圆圆;李长荣;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导致的肠道黏膜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C57BL/6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10只。姜黄素组小鼠在注射5-FU前2 d灌胃姜黄素(200 mg/kg),连续灌胃7 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灌胃;模型组和姜黄素组小鼠腹腔注射5-FU(25 mg/kg),连续注射5 d;对照组给予注射相同体积磷酸盐缓冲液;记录小鼠体重和腹泻情况;实验第14天将小鼠处死。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CD11b和F4/80)检测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肠组织AKT和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的体重下降21%,姜黄素组小鼠的体重下降9%;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抑制小肠组织中CD11b~+和F4/80~+细胞浸润;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姜黄素可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表明姜黄素可与AKT1蛋白和NF-κB蛋白相结合;与模型组相比,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姜黄素抑制AKT和P65蛋白的活化(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AKT和NF-κB信号通道,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保护5-FU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炎。
2024年03期 v.45;No.20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刘洪凤;安子宜;郑天翼;杨勇;岳辉;李齐;韩智学;赵国旭;牟文博;薛继婷;
目的 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亚型NMDAR1、NR2A和NR2B在尼古丁戒断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观察焦虑样行为。方法 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适应性单笼饲养1周后开始建模。模型组大鼠连续7 d给尼古丁(0.4 mg/kg/次,2次/d)皮下注射,撤药72 h,建立尼古丁戒断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连续7 d给生理盐水(1 mL/次,2次/d)皮下注射。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焦虑样行为,以判断模型制备是否成功。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异氟烷麻醉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备用。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大鼠海马组织NMDAR1、NR2A和NR2B的mRNA表达,采用WB技术检测两组大鼠海马组织NMDAR1、NR2A和NR2B的蛋白表达。结果 尼古丁戒断模型组大鼠明显焦虑,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开放臂滞留时间、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开放臂滞留时间百分比都显著降低(P<0.05),总路程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模型制备成功;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MDAR1、NR2A和NR2B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WB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内NMDAR1、NR2A和NR2B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尼古丁戒断大鼠出现行为敏感化,NMDA受体亚型NMDAR1、NR2A和NR2B表达异常可能与尼古丁戒断后的焦虑样行为密切相关。
2024年03期 v.45;No.204 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晓琴;程小玲;王雁丽;黄健;吴兆华;
目的 探讨白豆蔻乙醇提取物对腺嘌呤所致的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109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13只,腺嘌呤造模组(XPL)96只,采用灌胃腺嘌呤混悬液[300 mg/(kg·d)]制备肾纤维化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白豆蔻乙醇提取物低[BDK-YC-L:0.045 g/(kg·d)]、中[BDK-YC-M:0.09 g/(kg·d)]、高[BDK-YC-H:0.18 g/(kg·d)]剂量组、益肾康组[YSK:0.19 g/(kg·d)]和氯沙坦阳性药组[LOS:6mg/(kg·d)],每组16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5%的CMC-Na溶液和2%的吐温-80溶液5∶1混合的溶液,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通过灌胃的方法给药治疗4周。收集大鼠血液,测定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的程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3信号通路和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白豆蔻乙醇提取物给药治疗后,白豆蔻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白豆蔻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的CR和BUN均出现显著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白豆蔻醇提物中、高剂量组肾纤维化大鼠肾脏肾小管扩张、小球萎缩、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情况都有明显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状况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白豆蔻醇提物低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TGF-β1、P-Smad3、α-SMA和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 白豆蔻乙醇提取物对腺嘌呤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TGF-β/Smad3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2024年03期 v.45;No.204 10-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邵美琪;刘晓光;苏百乔;万莹;高金霞;王栋;牛莹莹;范兴君;靳革;唐颖;谷红梅;
目的 观察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在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ecombina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rHBsAg)刺激下分化抗原2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CD28)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等共刺激分子表达量与乙肝疫苗有应答者的差异,为探索提升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的应答能力提供一定数据参考。方法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志愿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准物(HBV serum marker, HBV-M)检测结果筛选,随机抽取30名符合条件的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入组,并随机抽取30名乙肝疫苗有应答者作为对照进入实验。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和有应答者的离体PBMC同步进行rHBsAg体外刺激,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及PD-1表达量检测。所有测量数据校对后使用SPSS 23.0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行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量比较。结果 乙肝疫苗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乙肝疫苗有应答者,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PBMC初始CD8~+PD-1~+表达量略高(z=2.775,P=0.006),在rHBsAg刺激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刺激分子CD4~+CD28~+、CD4~+CTLA4~+、CD8~+CTLA4~+、CD4~+PD-1~+、CD4~+Tim3~+、CD8~+Tim3~+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8~+CD28~+的表达量低(t=2.606,P=0.012),CD8~+PD-1~+的表达量偏高(z=2.339,P=0.019)。结论 乙肝疫苗有应答及无应答两类人群外周血T细胞PD-1~+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能否通过调节PD-1~+表达量提升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的应答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4年03期 v.45;No.204 16-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存林;童画;黄磊;胡晔;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白术-莪术”对治疗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过各大数据库对白术、莪术的化合物组成进行查找,筛选有效成分;随后收集筛选其潜在靶点;制作生成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数据库收集肺癌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作用的潜在靶点与肺癌相关靶点映射,筛选交集靶点;随后分析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最后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白术-莪术”共获取有效成分8个,潜在靶点249个;肺癌疾病靶点1593个;两者共同靶点92个;GO富集分析涉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膜、转录因子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KEGG通路涉及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结论 初步分析“白术-莪术”的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治疗肺癌的相关通路,为下一步开发提供思路。
2024年03期 v.45;No.20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沈平;王欢;薛雨晴;秦笑天;安梦娇;李旭东;崔荣军;
目的 结直肠癌组织联合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筛选特异性细胞通讯。方法 首先从GEO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组织测序数据(GSE110225、GSE87211)和单细胞测序数据(GSE132465);接着利用R语言limma包对组织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最后TSNE降维法对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细胞注释,R语言CellChat包做结直肠癌细胞通讯分析,确定核心基因中参与的核心细胞通讯,并加以分析。结果 获得结直肠癌差异基因303个,功能富集在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等方面;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和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方面;筛选后获得15个核心基因,主要参与趋化因子(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CXCL)细胞通讯,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是信号发出者,内皮细胞是媒介,T细胞、B细胞和组织干细胞是影响者。结论 CXCL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细胞通讯作用。
2024年03期 v.45;No.20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林昕乐;钱格格;杨亚雯;卢广涛;王俊杰;章雯;陶香香;陈麒霖;赵森;陈冰;
目的 旨在构建结肠腺癌(colonic adenocarcinoma, COAD)中铜死亡相关基因(Cuproptosis-related genes, CRGs)的预后模型,探讨CRGs在COAD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了正常和COAD患者的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并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39582作为外部验证集。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表达量,对TCGA数据进行共识聚类以确定新的肿瘤亚型。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和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 C-index)对模型进行评价。用GSE44001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基于风险评分及临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免疫浸润、GSEA分析、免疫检查点、药敏分析、肿瘤微环境和干细胞指数的研究,系统地阐述COAD中CRGs和免疫的相关性。结果 21个CRGs在COAD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单变量Cox回归及Lasso回归分析确定了五个预后相关基因(SDHB,CCS,DLAT,FDX1,CP)并构建模型。Kaplan-Meier分析表明,高风险患者OS显著低于低风险患者(P<0.01),并在GEO队列中取得了验证(P<0.05)。风险模型的AUC值为0.734,表明预后值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一致性分析和ROC结果表明,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预后预测准确性。这5个CRGs主要参与线粒体、免疫应答和代谢途径,是COAD预后的独立因素,并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以及肿瘤微环境和干细胞指数密切相关。结论 构建了5个铜死亡相关基因的结肠腺癌预后模型,有可能作为未来临床实践中有效的预后标志物。
2024年03期 v.45;No.204 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旭;唐盈盈;黄霆;钱格格;朱晓群;刘银华;卢林明;陈冰;
目的 探讨皖南地区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状况构成比分析,以期为临床HER2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20-01至2023-07间明确诊断的乳腺癌标本,经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参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Scarff-Bloom-Richardson(ESBR)分级系统、2019年(第5版乳腺肿瘤WHO分类)进行诊断病理分类、分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区乳腺癌HER2表达状况:HER2(阴性)108例(76.6%),HER2(阳性)33例(23.4%)。病理组织学类型为导管型74例(52.5%),其次小叶型64例(45.4%),特殊类型3例(2.1%)。组织学分级Ⅱ级57例(40.2%),其次为Ⅲ级45例(31.9%),Ⅰ级39例(27.7%)。肿块右侧乳房为75例(53.2%),左侧乳房66例(46.8%)。141例中,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54.45±9.79)。通过单因素分析HER2表达是否阳性按年龄、绝经状况、肿块部位、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PR表达(阳性/阴性)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不同类型按ER表达(阳性/阴性)、Ki-67增殖指数、不同地区报道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因变量肿块部位、ER表达状况、Ki-67增殖指数对HER2表达是否阳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表达状况对浸润性乳腺癌HER2表达状况是否阳性产生负面影响,而肿块部位和Ki-67增殖指数对其产生正面影响。
2024年03期 v.45;No.204 43-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桂溪;马俊杰;赵子涵;王子婕;陆进;
目的 基于大数据筛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并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关键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DM并发CHD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mice”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构建新数据集并对其进行差异分析;其次,对新数据集按7∶3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两组;再次,对建模组依次进行Lasso、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DM并发CHD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 CC)对建模组和验证组进行内部评价和内部验证。结果 共纳入2 980例DM患者的临床数据(建模组2 086例;验证组894例);建模组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有患病种类、高血压、高脂血、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脂肪肝、其他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其他内分泌疾病、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3.4 mmol/L)、总蛋白、磷脂以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等,并利用其成功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内部评价与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是0.948和0.946,DCA净获益率分别为(1%~99%)和(1%~100%),且两组的校准曲线高度一致。结论 DM并发CHD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准确性、一致性、区分性与实用性等价值,可为患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024年03期 v.45;No.204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刘琼;曹灿;汪颖;卫珊珊;唐晓磊;陈玙;
目的 构建基于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sponse, DDR)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预后模型,为探索AML基因稳定性和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别下载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MSigDB数据库的DDR通路基因,根据训练集中DDR基因表达水平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相关系数,构建Lasso回归模型并得出特征基因;多因素COX回归得出每个基因的相关系数,并计算DDR评分(risk score);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根据DDR评分截断值,将2组病例分为高危组(high risk)和低危组(low risk),并对2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该DDR基因集的DDR评分预测O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以TCGA(n=157)AML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建立Lasso回归模型后得到10个特征基因,将这10个特征基因合集命名为“DDR基因集”;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发现,高危组含ELN2017不良组(Adverse)病例比例更高(P<0.05);高危组OS较低危组明显缩短(P<0.05);年龄≥60岁(HR:2.853;95%CI:1.909~4.263),ELN2017危险度分层为不良组(HR:1.63;95%CI:1.059~2.511)以及高DDR评分(HR:3.137; 95%CI:2.075~4.744)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集中发现高危组OS较低危组明显缩短(P<0.05);绘制TCGA数据集的ROC曲线显示:1年AUC=0.709,3年AUC=0.755和5年AUC=0.759。结论 DDR基因集灵敏和稳健,DDR评分可用于临床预测AML的预后。
2024年03期 v.45;No.20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伟鹏;许知礼;赵磊;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7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耐药性差别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组37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组80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标本来源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胸部CT特征且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组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组年龄、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均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组发热比例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组,而肌酐水平低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组;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组胸部CT相比,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组多表现为胸腔积液,较多表现为左上肺叶累及(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组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使用有创呼吸机(P<0.05)。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组年龄、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均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组,常伴有发热,影像学多表现为胸腔积液,左上肺累及较多,年龄≥65岁、使用有创呼吸机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03期 v.45;No.204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芝玉;徐姝娟;王亚;翁晓羽;徐颖;刘茹;张梦娟;
目的 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系统检索、评价和总结肠造口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的相关证据,为今后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国际指南协作网、造口协会、The Cochrane Library、GeenMedical、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有关肠造口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的证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团体标准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2篇,指南5篇,团体标准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综合,形成21条最佳证据,分别为干预者资质、术前准备、造口定位、术后评估、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和咨询7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对肠造口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进行了证据总结,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肠造口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循证依据。
2024年03期 v.45;No.204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卢彦龙;王精英;杨进;
目的 腹腔镜疝囊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APP)中采用不同补片在腹股沟疝(IH)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许昌医院110例行TAPP治疗的I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补片不同将资料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术中采用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脐疝补片,对照组采用聚丙烯补片。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术后各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中采用生物可吸收性涂层脐疝补片与聚丙烯补片均是IH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而前者能优化手术,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缓解疼痛程度。
2024年03期 v.45;No.20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张洁;宁静;时新芳;
目的 分析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96例进行研究,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8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均给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48 h内(T0)和完成治疗48 h内(T1)的各项观测指标或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T1时刻的各项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的心理弹性和负性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2024年03期 v.45;No.20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贝贝;段思雨;侯铭;冉明;孙瑶;李萍;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健康行为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量表及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对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的214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总分(86.67±9.27)分,健康行为总分(68.78±6.53)分,两者呈正相关(r=0.389,P<0.05);控制一般资料后,复发风险感知可独立解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14.5%的变异(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及健康行为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复发风险感知正向预测健康行为。临床医护人员可以从风险感知角度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健康行为,减少卒中复发。
2024年03期 v.45;No.20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项伟;汪玲;汪水利;吴刚;
目的 分析部队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心理资本与战备能力的相关性,探讨积极心理资本对战备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方法将1 460名部队医院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量表、战备评估及部署能力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积极心理资本与战备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 部队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心理资本总均分(4.78±0.86)分,战备能力总均分为(3.24±0.7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与战备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5~0.56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人员类别、子女个数、锻炼身体频率、职业、积极心理资本是部队医院医护人员战备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部队医院医护人员战备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增强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战备能力的提升。
2024年03期 v.45;No.204 86-9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欣;王国蓉;谢若男;聂茁苗;冷英杰;李成香;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肿瘤患者社会疏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肿瘤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或)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对患者社会疏离得分进行Meta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5 031位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的社会疏离评分为40.60[95%CI(38.61,42.58)]分。影响其社会疏离水平的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疾病分期、社会支持)。结论 我国肿瘤患者的社会疏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亟须进一步的干预和管理。建议重点关注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月收入低以及肿瘤分期Ⅲ期以上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促进其积极融入社会。
2024年03期 v.45;No.204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刘源;郝江杰;鲁俊华;赵莹;林英;马丽秋;薛平;金保云;李贝贝;周正;黄欣欣;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中血脂参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对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和PubMed英文数据库获取血脂参数与卒中后抑郁相关的前瞻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23年12月20日。使用R 4.3.2软件“meta R Package”“robvis R Packag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总胆固醇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文献筛选出11篇,低密度脂蛋白与卒中后抑郁相关文献筛选出12篇,共计2 168例卒中非抑郁,743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研究结果发现卒中后抑郁患者总胆固醇TC(SMD=0.14,95%CI 0.04~0.24)和低密度脂蛋白LDL(SMD=0.19,95%CI 0.10~0.28)显著高于卒中非抑郁患者。研究异质性小,无明显发表偏倚,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可能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可对合并以上血脂生化指标的的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024年03期 v.45;No.204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余新霞;李秋桂;宋思梦;廖小娟;田晓迎;
目的 系统整合影响脑死亡患者家属器官捐献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影响脑死亡患者家属器官捐献心理因素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使用JBI循环卫生保健中心的质性研究评价工具(2016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提炼出52个研究结果,归纳成8个新类别,综合合成4个整合结果:同意捐献器官的原因;存在矛盾心理以及负性情绪;积极情绪和促进因素;渴望相关信息支持,期望家人和社会的支持。结论 器官捐献者家属在决策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体验,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器官捐献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为器官捐献者家属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024年03期 v.45;No.204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妍昕;云洁;黄裴;柏晓迪;罗玉玲;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八个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系统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共纳入23篇RCT研究,共计1 7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40,95%CI(1.24,1.58)],正中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正中神经SNCV)[MD=6.42,95%CI(5.67,7.17)],正中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正中神经MNCV)[MD=4.39,95%CI(3.40,5.39)],腓总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腓总神经SNCV)[MD=5.16,95%CI(2.87,7.45)],腓总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腓总神经MNCV)[MD=5.19,95%CI(4.13,6.26)],周围神经毒性分级[OR=2.69,95%CI(2.05,3.49)],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NGF)[SMD=1.65,95%CI(1.07,2.22)],生活质量KPS评分[MD=9.69,95%CI(4.78,14.60)]均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一定程度改善化疗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情况,并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但由于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以上结论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2024年03期 v.45;No.204 108-1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杨子江;康华;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疲劳症状的发生率,为临床重视COPD患者疲劳症状的发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循证医学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3年8月25日。由2位研究人员单独进行文献筛选、数据资料提取、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项原始研究,涉及5 833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症状的发生率为60%[95%CI(0.51%~0.68%),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COPD患者疲劳症状发生率高于男性(56.8%VS 53.9%),年龄≥70岁的疲劳发生率(64%)大于<70岁的COPD患者(55.9%),亚洲COPD患者疲劳发生率(67.5%)高于欧洲(54.5%)和美洲(62%),采用多维度疲劳量表(64.6%)评估高于单维度评估量表(56.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但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及疲劳评估工具的COPD患者疲劳的发生率均存在差异。
2024年03期 v.45;No.204 116-1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雨佳;淡伟;赵梦秋;宣佳利;王亚芳;
目的 建立HPLC法,比较栀子炒制过程中6种成分随炒制温度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先用DCCZ3-4型电磁炒货机对江西新余、宜春、萍乡、丰城和湖南湘潭、长沙、衡阳七个不同产地栀子分别在上料温度160℃、200℃、250℃条件下,以10℃为一间隔作为炮制终点进行炮制,再采用HPLC法对炮制品中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京尼平苷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藏红花酸6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分别平均下降了5.52 mg/g、45.63 mg/g、3.48 mg/g和0.42 mg/g。其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在上料温度200℃、出料温度225℃时含量降至最低;京尼平苷酸和藏红花酸分别在上料温度250℃、出料温度280℃和上料温度200℃、出料温度225℃出现拐点,其含量先升后降。结论 炒制温度对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和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均有较大影响,不同产区栀子炮制品中京尼平苷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藏红花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为建立栀子饮片炮制品质量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2024年03期 v.45;No.204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