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广玉;黎婷;刘晓雪;姜昕悦;谷春付;陈永兰;张娜;赵富生;
目的 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_2S)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大鼠皮肤创面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6周龄,体质量(210±10)g。随机选取12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随机血糖≥16.7μmol/L为建模成功。饲养3周后,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和NaHS处理组(NaHS)。其余6只SD大鼠为对照组(control)。手术切除各组大鼠背部皮肤,制备全层皮肤缺损模型。NaHS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NaHS溶液(56μmol/kg),DM组和control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1 d。术后第0、7、14、21天,检测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术后21 d,取创缘组织检测氧化应激指标(ROS、MDA、SOD、CAT、T-AOC),TUNEL检测创面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DM组创面面积、创面组织中ROS、MDA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创面组织中SOD、CAT活性以及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M组相比,NaHS组创面面积、创面组织中ROS、MDA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创面组织中SOD、CAT活性以及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低于control组水平(P<0.05)。结论 H_2S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其作用可能与减轻创面组织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2024年06期 v.45;No.20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意;许若菡;袁喆歆;刘欣星;钟方颖;徐琳娟;周蕾;张海莹;刘艳;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的忧遁草醇提取物在对由四氯化碳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5组,其中包括正常组和模型组、给药组(10 mg/kg、20 mg/kg、40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组给予不同浓度忧遁草醇提取物连续灌胃,共21 d。末次给药后,正常组腹腔注射橄榄油,其余组腹腔均注射含有0.1%四氯化碳橄榄油混合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小鼠眼眶采血,并分离血清。计算小鼠肝脏指数、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检测血清中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等指标。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给予忧遁草醇提取物后,小鼠肝指数及血清ALT、AST均显著低于四氯化碳造模后的小鼠(P<0.05);SOD、GSH-Px的含量均明显更高,而MDA的含量均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中,不同浓度的忧遁草均不同程度缓解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肿胀、坏死。结论 忧遁草对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2024年06期 v.45;No.207 5-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孝琴;刘芮宁;李彦伟;戴昕;吕家乐;
目的 探讨造影剂泛影葡胺诱导的HK-2造影剂致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I-AKI)细胞模型中miR-30e-5p和自噬调控基因Beclin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K-2细胞分为4组,分别加入0 mgI/mL、25 mgI/mL、75 mgI/mL、100 mgI/mL的复方泛影葡胺处理2 h,利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30e-5p的表达水平。构建pmiGLO/Beclin1-3’UTR wt和pmiGLO/Beclin1-3’UTR mut质粒,经脂质体转染HK-2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0e-5p与Beclin1基因的靶向关系。构建Beclin1过表达质粒,采用MTT实验验证Beclin1对CI-AKI细胞活性的影响,TEM法检测细胞自噬。结果 HK-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复方泛影葡胺处理2 h后miR-30e-5p的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双荧光报告载体实验表明miR-30e-5p可下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过表达Beclin1和封闭内源性miR-30e-5p均可降低泛影葡胺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增加CI-AKI细胞的活性,并促进细胞自噬(P<0.05)。结论 miR-30e-5p在CI-AKI细胞中高表达,miR-30e-5p通过调控靶基因Beclin1,增加细胞活性并促进细胞自噬,降低泛影葡胺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
2024年06期 v.45;No.207 9-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夏彩云;刘晓慧;刘海峰;
目的 优化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SUMO)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受体亲和肽(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specific affibody, ZPDGFβR)共修饰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Ⅰ型受体模拟肽(RIPΔ),即SUMO-Z-RIPΔ的可溶性表达条件。方法 将含有重组质粒pET28a/SUMO-Z-RIPΔ的阳性大肠杆菌Rosetta用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pirran galactoside, IPTG)(终浓度为0.1、0.3、0.6、1 mmol/L),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下(37℃诱导6 h, 20℃诱导16 h, 16℃诱导20 h)实行诱导,利用SDS-PAGE技术检测SUMO-Z-RIPΔ的可溶性表达情况。结果 当温度为16℃、诱导时间为20 h和IPTG浓度为0.1 mmol/L时,该重组SUMO-Z-RIPΔ的可溶性表达达到最大值,约占上清中总蛋白的16.87%。结论 获得SUMO-Z-RIPΔ高可溶性表达的最优条件,为往后目的蛋白的制备和纯化打下基础。
2024年06期 v.45;No.207 13-1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亚军;孟凡菲;陈云云;江月;闫莉;蒋欣;刘裴丽;
目的 检测Ⅰ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EA)组织中miRNA Let-7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和根治手术切除的EA患者59例作为病例组,及同期因子宫肌瘤或肌腺瘤切除的15例子宫组织作为对照组;收集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随访资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miRNA Let-7的表达以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miRNA Let-7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关系、Cox回归模型对影响EA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4例检测样本中,病例组的miRNA Let-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5);且病例组中,复发患者的miRNA Let-7表达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绘制miRNA Let-7预测EA发生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当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的miRNA Let-7值为0.831,其诊断灵敏度为0.881,特异度为0.95;EA患者中miRNA Let-7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情况有关(均P<0.05);由Log-rank检验可见,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miRNA Let-7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图可见miRNA Let-7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miRNA Let-7表达水平是影响EA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NA Let-7的表达水平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有关,并且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复发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可能成为Ⅰ型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和复发的新标记物。
2024年06期 v.45;No.207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丽娥;林健;何蓥蓥;李锦惠;梁佳妹;吴志红;
目的 探讨小檗碱联合去铁胺对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成模型组、小檗碱组、去铁胺组、小檗碱联合去铁胺组;建立糖尿病大鼠背部创口模型,通过皮肤给药治疗7 d、14 d后对皮肤伤口拍照记录伤口形态变化,考察皮肤第7、14天伤口愈合率。通过HE染色观察第14天大鼠伤口组织的病理变化、Masson染色分析第14天的创口组织恢复情况和胶原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伤后第14天创口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变化。结果 造模7 d、14 d后,小檗碱组、去铁胺组、小檗碱联合去铁胺组创面明显缩小,其中小檗碱联合去铁胺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HE和Masson染色显示,小檗碱组、去铁胺组、小檗碱联合去铁胺组创面可见胶原组织沉积,其中以联合给药组最多。免疫组化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去铁胺组、小檗碱联合去铁胺给药组CD31和VEGF表达明显增多(P<0.01),其中以小檗碱联合去铁胺组改善更明显。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小檗碱组、小檗碱联合去铁胺组与模型组14 d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含量,去铁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檗碱和去铁胺联合用药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CD31、VEGF生长因子的含量变化有关。
2024年06期 v.45;No.207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飞;刘国庆;张福星;董锐;赵忠扩;刘牧林;
目的 为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寻找结直肠癌治疗敏感性靶点。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5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病理组织。利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单因素COX回归分析Aurora激酶B(Recombinant Aurora Kinase B,AURKB)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AURKB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最后利用在线数据可以分析AURKB表达与临床特征、药物敏感性信号通路及药物敏感性相关性。结果 AURKB蛋白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AURKB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相关性;AURKB表达与G2M期、DNA修复具有中度强度正相关性;AURKB高表达有利于靶向药AKT抑制剂(A.443654)、阿法替尼(BIBW2992)、阿西替尼(Axitibinb)、顺铂(Cisplatin)、阿糖胞苷(Cytarabine)、RSK抑制剂(SL.0101.1)、极光激酶抑制剂(ZM.447439)药物治疗结直肠癌患者,AURKB低表达有利于RAF抑制剂(AZ6281)、BRAF抑制剂(PLX4720)药物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结论 AURKB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药物治疗敏感性的靶标。
2024年06期 v.45;No.207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字重;江维维;申徐良;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与冠心病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为冠心病患者提供进行CML早期筛查的依据。方法 利用全基因关联数据库(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中的CML与冠心病基因资料,分别涵盖16 380 466个和9 455 77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选取与冠心病相关的38个SNP作为工具变量,以CML为研究结局,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 IVW)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分析;运用Cochran Q检验评估异质性,利用MR-Egger回归截距检验水平多效性,通过MR-PRESSO排除异常值以评估因果关系的稳健性,采用“留一法”检验单个SNP对结果的影响,运用漏斗图观察是否存在对结果具有重大影响的潜在偏倚或异常值。结果 MR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学预测的冠心病患者CML风险显著升高(OR=2.516,95%CI:1.357~4.662,P<0.05);Cochran Q检验表明不存在异质性,MR-Egger回归未发现水平多效性,MR-PRESSO分析未发现离群异常值,通过“留一法”逐一剔除SNP后,结果依然稳健,表明MR分析结论可靠。结论 遗传学预测的冠心病与CML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提示冠心病可能是增加CML患病风险的一个危险因素。这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识别冠心病患者中CML发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进而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2024年06期 v.45;No.207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紫艳;潘雅雯;周鹤莲;周浩然;卫志丹;李远珍;
目的 调查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安徽省三家三级甲等医院780名老年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分为建模组546例与验证组234例。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口腔衰弱指数-8量表、FRAIL衰弱筛查量表、微型营养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衰弱的危险因素,用R软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teristic curve, ROC)曲线、Hosmer-Lemeshow(H-L)χ~2及校准曲线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年龄、是否有义齿、口服药数≥3种、是否口腔干燥、衰弱、营养和社会支持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口腔衰弱的预测因素(P<0.05),建模组与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95%CI:0.837~0.895)与0.887(95%CI:0.846~0.928),2组校准曲线拟合度良好,分别为(χ~2=9.069,P=0.337与χ~2=7.678,P=0.466)。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表明患者能够受益。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衰弱风险,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024年06期 v.45;No.207 39-4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勤;邹圣强;陶秀彬;孙瑞祥;汪燕;罗洋;闵佳慧;张铭;
目的 探讨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选取安徽省1 283名老年人,采用面对面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口腔衰弱(OR=2.762)、营养不良(OR=3.894)、社会隔离(OR=2.242)、慢性病(OR=1.451)、近两年手术次数1次(OR=1.422)、近两年手术次数2次以上(OR=2.836),无伴侣(OR=2.836)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χ~2=4.947,P=0.763)和良好的区分度,决策曲线在有效范围内,模型具有实用性。结论 老年人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及尽早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6期 v.45;No.20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友;袁敏;明晶;孙淑雅;
目的 评价和总结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和综合数据库中关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系统评价等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13篇专家共识及建议、1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从目标和原则、评估与监测、运动管理、药物管理、饮食营养管理、社会心理支持6个方面汇总了31条证据。结论 总结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证据应用和转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社会资源、临床实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2024年06期 v.45;No.207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雪莹;钟峰;陆童;叶开;章燕;郭亚兰;吴竞;
目的 基于竞争风险模型,探究胃癌肿瘤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提取2010至2021年确诊的胃癌患者2961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 073)和验证集(n=888)。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竞争风险分析筛选影响胃癌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竞争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TNM分期、T分期、N分期、原发部位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化疗,骨转移、肺转移、肿瘤大小是胃癌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基于以上因素构建预后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1年、3年、5年CS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72、0.872和0.848、0.867、0.871。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1年、3年、5年CSS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度良好。决策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胃癌特异性生存预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医师进行临床决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2024年06期 v.45;No.207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伟伟;谢慧君;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CK19、HBME1、Galectin-3和COX-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PTC患者临床资料中,手术切除的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K19、HBME1、Galectin-3和COX2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浸润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TNM分期T3和T4期、T2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有甲状腺外浸润的患者,CK19、HBME1、Galectin-3和COX-2四种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TNM分期T1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腺外浸润的患者(P<0.05)。此外,CK19、HBME1、Galectin-3和COX-2在PTC组织中的共阳性表达率为70.63%,呈正相关(r=5.684,P<0.001)。结论 CK19、HBME1、Galectin-3和COX-2的表达与PTC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浸润密切相关,4者表达共阳性可能提示PTC患者的肿瘤分期较高,癌侵袭性较强,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增加。
2024年06期 v.45;No.20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佳薇;余然杰;宋丽;欧阳学农;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探究肿瘤抑制基因13(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13,ST13)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利用仙桃学术、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门户网站(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Cancer Data Analysis Portal, UALCAN)、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Human Protein Atlas Database, HPA)数据库分析ST13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利用UALCAN分析ST13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2(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2,GEPIA2)数据库分析ST13表达变化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 TIMER)数据库分析ST13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ST1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ST13表达量与患者的肿瘤分期、人种、肿瘤分级、肾透明细胞癌亚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ST13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具有更好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ST13表达水平与B细胞、CD8~+ 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ST13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标志着更好的预后,并可能通过调节免疫浸润程度而影响肿瘤微环境,其有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4年06期 v.45;No.207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柱;李蒙;张印;
目的 探讨扶阳宣痹汤联合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院行TLIF治疗的94例LSS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n=47)、研究组(n=47)。其中单纯采用TLIF治疗者纳入参照组,采用扶阳宣痹汤联合TLIF治疗者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2、4周腰疼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周、4周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周JOA评分高于参照组,OD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周hs-CRP、IL-6、CK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与参照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阳宣痹汤联合TLIF治疗LSS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腰椎功能,加快预后康复进程,且安全性可靠。
2024年06期 v.45;No.20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源;梁维;车滨业;卓瑞立;
目的 探究单侧直行入路与单侧弯曲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 OTC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102例OTC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弯曲组和直行组两组,各51例。弯曲组采用单侧弯曲入路PVP,直行组采用单侧直行入路PVP。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视觉模拟量表(VAS)、骨水泥弥散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弯曲组相比,直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透视次数较少,住院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组间Cobb角、伤椎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改善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ODI、VAS评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VAS评分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弯曲组骨水泥弥散状态优于直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直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80%,弯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侧直行入路PVP相比,单侧弯曲入路PVP术能改善骨水泥弥散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2024年06期 v.45;No.207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金文;宁静;时新芳;
目的 分析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96例进行研究,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8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均给予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采用单因素方差-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48 h时的血压水平、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应对方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T1时刻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的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时刻的MCMQ量表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MCMQ量表中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6%)(P<0.05)。结论 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帮助控制血压,改善应对方式及临床疗效。
2024年06期 v.45;No.207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淑婷;李少霞;关楚华;
目的 探讨火龙罐配合养生导引功对气血虚弱证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气血虚弱证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健康教育联合养生导引功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火龙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缓解效果、免疫指标情况、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癌因性疲乏评分(3.49±0.34分)较对照组(5.99±0.41分)明显低(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4.41±2.04分)低于对照组(5.54±1.70分)(P<0.05);干预后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11.30±2.65)分较对照组(13.37±1.94)分明显低(P<0.05);实验组患者CD4~+、CD8~+、CD4~+/CD8~+分别为(46.96±5.78)、(22.59±3.44)、(2.13±0.43),优于对照组的(38.96±4.14)、(24.57±3.74)、(1.62±0.31)(P<0.05)。结论 火龙罐配合养生导引功能够减少气血虚弱证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免疫功能。
2024年06期 v.45;No.207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傅娴;叶三宁;孙京华;范臻;
目的 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317例冠心病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后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并于5 d后基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评估氯吡格雷反应性,同时检测其CYP2C19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抵抗者双抗方案调整为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患者随访截至2024年4月,记录其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对比不同预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临床资料差异,运用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17例患者中,113例检出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者CYP2C19野生型占比较非氯吡格雷抵抗者低,其突变纯合型占比较非氯吡格雷抵抗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间8~5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期间共51例患者发生MACE。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较氯吡格雷抵抗+替格瑞洛组、非氯吡格雷抵抗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CYP2C19基因突变杂合型、CYP2C19基因突变纯合型均为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YP2C19基因突变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相关,且氯吡格雷抵抗、血脂、CYP2C19基因突变与患者PCI术后预后直接相关,建议考虑替格瑞洛的替代性应用并关注其安全性。
2024年06期 v.45;No.207 94-9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军;吕艳华;车成娜;葛立男;
目的 评价催眠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伴睡眠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脑梗死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双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司唑仑片催眠治疗,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在6 h以上。于28 d后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l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8 d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3.10±1.05),对照组(6.14±1.08),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ADL评分(90.32±5.12),对照组(78.69±4.2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7.96%,对照组81.6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8 d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催眠治疗,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在6 h以上,可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4年06期 v.45;No.207 98-10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兆艳;苏韵冰;吕艳华;王东芳;
目的 分析情景式宣教模式下精细化干预在胆总管结石超声内镜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超声内镜检测患者120例,按照分层抽样法(首先确定总体与样本容量抽取的比例,即:抽取比例=样本量/总体个数,随后按照分层情况确定各层所抽取的样本数,各层抽取之和等于样本容量)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干预,研究组行情景式宣教模式下精细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负性情绪评分、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检测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负性情绪评分、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总依从率以及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可比性(P<0.05)。结论 情景式宣教模式下精细化干预在胆总管结石超声内镜检测患者中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行为。
2024年06期 v.45;No.207 101-10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兴玲;黄琳瑜;张杰;李龙;安雪梅;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确定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VIP、CBM和WanFang等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HIC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HICH患者2 344例。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3.86,95%CI(3.03,4.92),P<0.001]、糖尿病[OR=3.13,95%CI(2.04,4.79),P<0.001]、低蛋白血症[OR=3.43,95%CI(2.50,4.70),P<0.001]、吸烟史[OR=2.17,95%CI(1.35,3.47),P=0.001]、呼吸系统疾病[OR=3.67,95%CI(1.75,7.69),P=0.001]、GCS评分<8分[OR=2.31,95%CI(1.05,5.12),P=0.038]、意识障碍[OR=3.08,95%CI(1.34,7.09),P=0.008]、脑出血量≥50 mL[OR=1.62,95%CI(1.27,2.06),P<0.001]、气管切开[OR=3.85,95%CI(1.37,10.85),P=0.011]、机械通气>24 h[OR=4.65,95%CI(3.07,7.06),P<0.001]、机械通气≥5 d[OR=4.66,95%CI(2.46,8.83),P<0.001]、气管插管>1 d[OR=2.98,95%CI(1.98,4.50),P<0.001]、使用抗菌药物[OR=4.62,95%CI(3.73,5.74),P<0.001]是HICH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HICH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对可控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率,提高患者预后;但部分危险因素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影响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与代表性,建议今后多开展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深入探讨HIC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2024年06期 v.45;No.207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雪梅;李明;李子龙;贾梦奇;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的全文期刊数据库、维普网的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的学术资源库(Wanfang)、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从2010年1月1日~至今,收集有关中国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横断面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并采取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制定的11条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研究,包括69 706例调查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慢性便秘总患病率为16.0%[95%CI(12.0%,20.0%)]。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14.9%[95%CI(10.0%,19.7%)]和17.1%[95%CI(12.6%,21.6%)];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患病率分别为11.1%[95%CI(4.9%,17.4%)]和10.6%[95%CI(3.4%,17.8%)];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初/高中、大专及以上组的患病率分别为32.7%[95%CI(20.4%,44.9%)]、26.1%[95%CI(16.8%,35.4%)]、23.2%[95%CI(20.2%,26.2%)];南方和北方地区患病率分别为12.1%[95%CI(5.4%,18.8%)]和23.8%[95%CI(16.2%,31.5%)];不同年龄段60~70、70~80、80及以上组的患病率分别为14.3%[95%CI(9.5%,19.1%)]、16.2%[95%CI(10.2%,22.2%)]、26.3%[95%CI(7.2%,45.3%)]。结论 我国老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及地区人群患病率存在差异。
2024年06期 v.45;No.207 112-11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庆源;康华;王书瑶;寇姣姣;胡黎姿;王丹;杨子江;
目的 系统评估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患病率。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老年人口腔衰弱发生现状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06-20。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相关数据,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总样本量为12 979例,其中口腔衰弱老年人3 6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患病率为28%(95%CI:0.21,0.3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34%(95%CI:0.25,0.44),住院治疗39%(95%CI:0.23,0.55),样本量≤500 32%(95%CI:0.19,0.44),不吸烟35%(95%CI:0.1,0.6),不喝酒37%(95%CI:0.17,0.57),有慢性病44%(95%CI:0.35,0.54),无配偶56%(95%CI:0.42,0.71),身体衰弱41%(95%CI:0.001,0.82)的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更高。结论 老年人口腔衰弱患病率较高,其中女性、住院治疗、不饮酒、不吸烟、患慢性病、无配偶、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发生口腔衰弱风险更高。应重视老年人口腔衰弱早期筛查和评估,提供口腔保健指导,预防口腔衰弱的发生发展,实现健康老龄化。
2024年06期 v.45;No.207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