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SIRT6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陈丽;卢浩洋;丁佳君;李婷婷;赵硕;李诗瑶;刘环环;张怡扬;成永霞;

    目的 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uin6,SIRT6)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 mTOR)通路调节自噬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NG组、HG组、HG+SIRT6组、NG+SIRT6组;第二部分分为HG组、HG+SIRT6组、HG+CompC组、HG+SIRT6+CompC组、HG+SIRT6+3MA组。给予NG组和NG+SIRT6组5.5 mM葡萄糖处理,HG组、HG+SIRT6组、HG+CompC组、HG+SIRT6+CompC组、HG+SIRT6+3MA组给予30 mM葡萄糖处理。对HG+SIRT6组、NG+SIRT6组、HG+SIRT6+CompC组、HG+SIRT6+3MA组进行SIRT6过表达转染。HG+SIRT6+CompC组和HG+SIRT6+3MA组分别用10μM CompC和2 mM 3MA处理12 h。qRT-PCR检测各组细胞SIRT6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CTGF、CollagenⅠ和α-SMA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自噬小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MPK,p-AMPK,mTOR,p-mTOR,ULK1,p-ULK1,LC3,Beclin-1,p62蛋白表达。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SIRT6过表达组SIRT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01),说明细胞转染成功。与NG组相比,HG组CTGF、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01);与HG组相比,HG+SIRT6组CTGF、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平均荧光强度减弱(P<0.05)。与NG组相比,HG组自噬小体数量减少;与HG组相比,HG+SIRT6组自噬小体数量增加;与HG+SIRT6组相比,HG+SIRT6+CompC组、HG+SIRT6+3MA组自噬小体数量减少。与HG组相比,HG+SIRT6组p-AMPK水平升高,p-mTOR和p-ULK1水平降低(P<0.01)。与HG组相比,HG+SIRT6组CTGF、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01);与HG+SIRT6组相比,HG+SIRT6+CompC组CTGF、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1);与HG+SIRT6组相比,HG+SIRT6+3MA组CTGF、CollagenⅠ和α-SMA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5)。与HG组相比,HG+SIRT6组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1);与HG+SIRT6组相比,HG+SIRT6+3MA组、HG+SIRT6+CompC组LC3Ⅱ/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SIRT6通过激活AMPK/mTOR通路促进自噬,减轻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为预防和改善DCM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6;No.210 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升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证据总结

    李阿萌;朱玉娟;黄显军;孙瑞祥;李培如;张文杰;

    目的 检索、分析和总结住院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提升照顾能力的相关证据,为提升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各大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循证指南网、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提升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30日。结果 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其中指南13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2篇。汇总了30条有关提升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证据,包括卒中团队建设、筛查与评估、照顾技能培训与健康教育、早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自我效能管理与心理社会支持、出院准备与延续护理6个方面内容。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提升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最佳证据,证据转化时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为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制定全面详细的疾病管理策略,以提高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2025年03期 v.46;No.210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脱失治疗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周先宇;杨婷玉;黄琳瑜;李龙;张兴玲;安雪梅;

    目的 对中国MMT患者脱失治疗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中国MMT项目后续开展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和读秀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起至2024年2月。应用Stata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工作。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样本量为83 177,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95%CI)=1.30(1.11,1.51)]、文化[OR(95%CI)=1.45(1.30,1.61)]、居住情况[OR(95%CI)=1.93(1.25,2.96)]、与家人关系[OR(95%CI)=1.99(1.35,2.95)]、MMT每日剂量[OR(95%CI)=1.95(1.56,2.44)]、吸毒方式[OR(95%CI)=2.61(1.37,4.98)]、偷吸情况[OR(95%CI)=3.13(1.74,5.65)]、门诊态度[OR(95%CI)=3.45(3.21,3.71)]、尿检结果[OR(95%CI)=1.71(1.62,1.81)]是中国MMT患者脱失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中国MMT患者脱失治疗危险因素多且变化大,除本文中提到的因素外,仍有许多因素需要继续探索验证,以更好地推动MMT项目在中国开展。

    2025年03期 v.46;No.210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溶栓后行PC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吴贤涛;冼伟进;

    目的 探讨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应用价值,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332例STEMI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是否先溶栓分为溶栓组(166例)与非溶栓组(166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检测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D-dimer)、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以及检测TIMI血流分级。随访半年观察患者彩超情况、不良事件,比较术前、及术后1 d、3 d患者的血清D-dimer、Fbg、NT-proBNP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进一步评估溶栓组患者ST回落对再通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罪犯血管、Killip分级、彩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溶栓组的D-dimer水平高于未溶栓组(P<0.05);术后第3天D-dimer水平低于未溶栓组(P<0.05)。溶栓组的术后D-dimer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1 d、3 d溶栓组的Fbg水平均低于未溶栓组(P<0.05)。术后3 d溶栓组的NT-proBNP水平低于未溶栓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TIMI分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以及随访半年后彩超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衰再住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死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评估ST回落对再通的价值,灵敏度为64.29%,特异度为92.65%。阳性预测值为92.65%,阴性预测值为64.29%。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结论 溶栓后即刻PCI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栓风险,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ST段回落能监测溶栓后行PCI再通情况。

    2025年03期 v.46;No.210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病耻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孙明月;朱文礼;张建英;李贺;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自尊与述情障碍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9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自尊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病程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的病耻感与述情障碍存在正相关(r=0.41,P<0.01),自尊与述情障碍(r=-0.58,P<0.01)、病耻感与自尊(r=-0.24,P<0.01)间存在负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在病耻感与述情障碍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自尊在病耻感对述情障碍的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不仅可以预测述情障碍水平,还可以通过自尊产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述情障碍水平。

    2025年03期 v.46;No.210 26-2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面部黑色素痣患者自我形象与负面评价恐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夏胜;

    目的 分析颜面部黑色素痣(melanocytic nevi, MN)患者自我形象与负面评价恐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颜面部MN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第2天采用自我形象量表(BIS)、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的自我形象、负面评价恐惧、社会支持现状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中92例颜面部MN患者自我形象总分为(15.68±2.58)分,患者伴有较高的自我形象负担,其中情感维度得分最高;本研究中92例颜面部MN患者负面评价恐惧得分为(38.62±2.45)分,处于中等水平;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颜面部MN患者自我形象与负面评价恐惧呈正相关(r>0,P<0.05),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颜面部MN患者自我形象压力水平较高,且负面评价恐惧及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而患者的自我形象与负面评价恐惧、社会支持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临床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减轻自我形象负担,接受外表的不完美,改善自卑焦虑状况。

    2025年03期 v.46;No.210 30-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听力正常的美国成人耳鸣与全因和特因死亡率的关系

    殷思悦;张从军;

    目的 研究美国20~69岁听力正常的成年人中,耳鸣与全因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这项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使用了关于耳鸣参数和其他协变量的数据,如20~69岁参与者的年龄,身高和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从耳鸣问卷日期到死亡日期或2019年12月31日进行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估耳鸣的存在和耳鸣的严重程度。主要结果是受访者是否在访谈过程中死亡。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和根据所有因素进行调整的cox回归模型来分析耳鸣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 与非耳鸣组(n=5 334)相比,耳鸣组(n=6 258)的平均年龄更高(3.32±0.49)岁vs (38.52±0.34)岁。耳鸣受试者因各种原因[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54;95%CI(Confidence Interval,CI),1.06~2.24]和癌症(HR,3.62;95%CI:1.93~6.78)导致的死亡风险更高。耳鸣与意外死亡风险(HR,1.66;95%CI:0.61~4.52)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HR,1.01;95%CI:0.47~2.16)的增加相关。相比之下,耳鸣并不影响心脏病的死亡率(HR,1.03;95%CI:0.40~2.62)。结论 与无耳鸣的患者相比,有耳鸣的患者因全因、癌症和意外死亡的死亡风险更高,但耳鸣并不影响心脏病的死亡率。这些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2025年03期 v.46;No.210 33-3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姚湘渝;姚倩;丁欢;田芳于;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明确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收集建库至2024年10月发表的有关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行为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安宁疗护的态度(OR=1.33,95%CI:1.13,1.56)、安宁疗护的环境(OR=1.22,95%CI:1.13,1.31)、安宁疗护自我效能(OR=1.35,95%CI:1.27,1.44)是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行为主要受安宁疗护环境、自身的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影响,管理者应着力优化安宁疗护工作环境,定期评估护士的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其照护行为,从而有效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质量。

    2025年03期 v.46;No.210 40-4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卒中后肌少症患者筛查与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叶秀芬;程胜娟;钱梨君;张莹凤;夏羽;笪佩佩;

    目的 总结卒中后肌少症筛查、非药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各指南网站与中英文数据库有关卒中后肌少症筛查与非药物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RCT1篇、Meta分析1篇、系统评价8篇。围绕预防、筛查、非药物管理3个方面总结17个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卒中后肌少症筛查与非药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证据,建议医护人员根据临床情景应用证据,完善卒中后肌少症的相关管理。

    2025年03期 v.46;No.21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代谢指标、炎症细胞比例对偏低体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影响作用的探讨

    杨晓霞;安云凤;宋海旭;高俊霞;

    目的 探讨代谢指标、炎症细胞比例对牡丹江地区铁路职工偏低体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内体质指数<18.5 kg/m~2的牡丹江铁路体检职工313人为研究对象,分为MAFLD和非MAFLD两组。收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尿酸、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指标和炎症细胞比例资料。结合饮酒史和肝脏超声结果,分析两组间代谢指标和炎症细胞比例的差异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罹患M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除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外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当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水平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时,罹患MAFLD病的风险为1.049倍,95%CI(0.746,1.474)。结论 (1)在偏低体重MAFLD的职工中,年龄、BMI、尿酸、血糖指标的风险因素存在差异性。(2)尚不能认为偏低体重MAFLD患病风险随着炎症细胞比例变化而发生改变。

    2025年03期 v.46;No.21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胰汤治疗SD大鼠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机制的研究

    陈倩;才莹;张虹;崔轮盟;谢凤杰;

    目的 探究清胰汤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HTG-AP)SD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NF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急性胰腺炎清胰汤治疗组(AP+QYT组)及高脂饮食组(HF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组(HAP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清胰汤治疗组(HAP+QYT组),每组10只。NF组、AP组、AP+QYT组给予正常饮食饲养,HF组、HAP组、HAP+QYT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制备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 HTG)模型;AP组、AP+QYT组、HAP组、HAP+QYT组腹腔注射雨蛙素和脂多糖诱导AP,NF组、HF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P+QYT组、HAP+QYT组清胰汤灌胃治疗,其他4组灌胃生理盐水。术后第2天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水平,应用“淀粉-碘比色法”测定血清中α-淀粉酶(Amylase, AMY)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的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结果 与NF组和HF组相比,其他组均表现出更明显的胰酶升高,胰腺组织损伤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P<0.05)。清胰汤治疗组较非治疗组胰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清胰汤可能通过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HTG-AP的效果。

    2025年03期 v.46;No.210 54-5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敷贴对成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恢复的效果

    葛立男;孙超;陈震南;武宝柱;武安东;

    目的 对比分析穴位敷贴对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依兰县中医院择期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83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疼痛状况,血清炎症指标水平(WBC、CRP、PCT及IL-6)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滞后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3 d、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观察时间、组间的主效应、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01,P_(组别)<0.001,P_(交互)<0.05);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能够显著缓解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2025年03期 v.46;No.210 59-6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转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刘飞舟;许庆阳;

    目的 探究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转归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130例,根据患儿转归情况,将其分为转归良好组(n=92例)与转归不良组(n=3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性能。结果 转归不良组热程、肝素结合蛋白(HBP)、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转归不良组APACHEⅡ评分>25分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热程、APACHEⅡ评分、HBP、CTLA4、TIM3是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845(95%CI:0.797~0.902),风险阈值>0.03,临床净收益均较高。结论 基于热程、APACHEⅡ评分、HBP、CTLA4、TIM3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转归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46;No.210 62-6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潘宇帆;周越;肖益;孙羽健;戴雨;余雨枫;

    目的 对现有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并确定最常见的预测因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老年人MCI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1日。两名评审员独立识别合格文章并提取数据。使用预测建模研究系统评价的关键评价和数据提取(CHARMS)检查表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共纳入13篇研究,包含20个风险预测模型,开发的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629~0.934,MCI患病率为18.2%~84.2%,其中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吸烟是最常见和最强的预测因素。7个开发模型的合并AUC值为0.81(95%CI:0.73-0.89),表明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 本研究中所纳入预测模型大多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适用性,但缺乏外部验证,使得模型的外推性受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相关研究人员按照PROBAST的相关标准,采用综合预测方法筛选MCI高危人群,并在本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高质量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同时考虑新变量、新方法和不同地区的风险特征差异。

    2025年03期 v.46;No.210 66-7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维生素A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影响

    喻鑫;张珍;崔晶;

    目的 分析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血气分析、维生素A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在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6例RDS患儿,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n=40)和联合组(n=46)。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和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枸橼酸咖啡因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联合组在枸橼酸咖啡因组的基础上结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OI)]、维生素A(Vit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7 d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枸橼酸咖啡因组的总有效率(75.00%)(P<0.05);治疗28 d后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O_2、SaO_2、OI、Vit A均高于治疗前,PaCO_2、ACTH低于治疗前;联合组的PaO_2、SaO_2、OI、Vit A高于枸橼酸咖啡因组,PaCO_2、ACTH低于枸橼酸咖啡因组(P<0.05)。联合组的总不良率(6.52%)低于枸橼酸咖啡因组的总不良率(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表达哪组不良率更低。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RDS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提高Vit A含量和降低ACTH水平,而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现象。

    2025年03期 v.46;No.21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列线图构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复发的预测模型

    陈爱英;何晓芳;陈萍;王敏凡;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病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列线图。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NS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儿年龄、性别、PNS的临床分型(单纯性、肾炎型)、是否有血尿、是否有锌缺乏症、白蛋白水平、血清胆固醇水平、尿蛋白转阴时间、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和补体C3水平、家属PNS认知度、服药依从性的相关资料,根据患儿1年内是否病情复发,将患儿分入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患儿PNS病情复发相关的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进行评估。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蛋白转阴时间、家属PNS认知度、服药依从性是PNS患儿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白蛋白是PNS患儿病情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根据上述因素构建模型,模型预测PNS患儿复发的敏感度为87.0%,特异性为95.3%,曲线下面积为0.931,Hose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781,P=0.411,模型校正曲线总体趋势趋近于理想曲线,且DCA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1~0时,预测模型净收益大于0,以上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PNS患儿复发率较高,临床工作者应关注患儿的病情复发相关的因素,提高患儿及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2025年03期 v.46;No.210 77-8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邓琳;陈士芳;王蒙蒙;李志豪;安璐;李转珍;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G总分为(59.44±7.65)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5.02±7.85)分;焦虑总分为(54.58±3.73)分;抑郁总分为(54.35±3.55)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G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与焦虑、抑郁总分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心理弹性、焦虑及抑郁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G处于中等水平,其PTG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可采用积极心理干预方法,提高患者PTG水平。

    2025年03期 v.46;No.210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中老年人午睡时长对认知障碍的影响研究

    巫奕婧;陈曼玉;杨茜子;宋树明;黄雅婷;苑杰;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午睡时长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20年最新数据,包括10 876名研究对象。午睡时长通过自我报告获得,并分为四组:0 min组、1~29 min组、30~89 min组和≥90 min组。认知状况评估含简化形式的认知状态电话访谈、记忆测试及画图测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午睡时长与认知障碍风险的关联。结果 与午睡时长为1~29 min相比,午睡时长为0 min(OR=1.343,95%CI=1.095~1.646,P<0.05)和≥90 min(OR=1.427,95%CI=1.148~1.774,P<0.05)均与认知障碍风险呈正相关。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午睡时长为0 min(OR=1.464,95%CI=1.119~1.916,P<0.05)和≥90 min(OR=1.527,95%CI=1.126~2.070,P<0.05)仍与认知障碍风险呈正相关,男性无此关联(P>0.05)。结论 不午睡和午睡时长≥90 min均与认知障碍风险呈正相关,尤其在女性人群,而男性人群午睡时长对认知障碍风险的影响不显著。

    2025年03期 v.46;No.210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封包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志胜;李守峰;祝怡飞;

    目的 探究不同干预方法在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10名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时间跨度为从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他们分成了两组:小针刀组55例、封包联合组55例。小针刀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封包联合组在小针刀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封包治疗,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对比相关指标,评估炎症指标和骨代谢参数;关节灵活性、膝关节功能评分(包括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 封包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小针刀组(P<0.05);封包联合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小针刀组,联合组骨代谢指标水平、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小针刀组(P<0.05)。结论 中药封包联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46;No.210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癌痛药物管理对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钟蕾;张佩;邬毅燕;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癌痛药物管理对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栗县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癌痛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管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药师参与癌痛药物管理;对比2组疼痛程度、用药依从性、癌痛药物使用合理性与规范性、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好,癌痛药物使用不合理性与不规范性率、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癌痛患者采用临床药师参与癌痛药物管理可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用药依从性,提高癌痛药物使用合理性与规范性,减少止痛药物不良反应,提升生存质量。

    2025年03期 v.46;No.210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LR、MPV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研究

    罗文平;李小玉;叶明;骆嵩;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END情况分为进展组(n=60)和未进展组(n=166),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采用改良修订量表(mRS)评估功能预后,根据90 d随访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n=66)与预后不良组(mRS≥3分,n=160),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END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MPV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MPV、低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是发生END的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NLR和纤维蛋白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LR联合MPV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701~0.837,P<0.001)。结论 NLR、MPV是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预测END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5年03期 v.46;No.210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木犀草素通过下调LIMK1/cofilin1通路抑制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李嘉;杨莉莉;李军;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裸鼠肿瘤生长、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肺癌异种移植肿瘤裸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各6只),以模型组裸鼠作为对照,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木犀草素(50、100、200 mg/kg)溶液进行灌胃治疗(共计4周),连续测量裸鼠体重和皮下肿瘤体积变化。治疗结束后提取各组裸鼠外周血样本比较裸鼠免疫功能(检测CD4~+、CD8~+和CD4~+/CD8~+水平)变化和评估木犀草素治疗安全性(检测WBC、HGB、AST、ALT及TBIL水平)。另取各组裸鼠肿瘤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Ki-67、LIMK1、p-LIMK1、cofilin、p-cofilin、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生长,减小肿瘤体积,但对裸鼠体重和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影响;(2)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木犀草素治疗能降低肺癌裸鼠CD8~+水平,升高CD4~+和CD4~+/CD8~+水平,促进CD8~+T细胞分化;(3)相比于模型组,木犀草素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Ki-67、p-LIMK及其下游p-cofilin的表达,提高cleaved caspase-3表达,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木犀草素可能通过靶向抑制LIMK/cofilin通路活性,提高T细胞杀伤能力,抑制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前景。

    2025年03期 v.46;No.210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RI联合直肠腔内超声对中低位直肠癌TN分期的诊断价值

    李红;杨永恒;肖薇薇;吕鸿业;

    目的 比较联合磁共振成像(MRI)与直肠腔内超声(ERUS)两种检查方法,分别与以上一种检查方法在评估中低位直肠癌TN分期准确性的差异。方法 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期间经MRI和ERUS两种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60例进行分析。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应用χ~2检验评估联合应用MRI与ERUS两种检查和单独运用上述其中一种检查在评估中低位直肠癌TN分期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MRI、ERUS以及联合以上两种检查在中低位直肠癌T分期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73.3%、81.7%、96.7%,在N分期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70.0%、65.0%、86.7%;相较于MRI和ERUS单一种检查而言,联合以上两种检查在中低位直肠癌T和N分期方面的准确性均显著更高(T分期的χ~2值分别为12.81、6.99;N分期的χ~2值分别为4.91、7.69;P均<0.05)。结论 联合MRI和ERUS在中低位直肠癌TN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以上一种检查方法,这表明联合以上两种检查在中低位直肠癌的术前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46;No.210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李冰冰;孟祥慧;李欣;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该病毒在首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并潜伏于人体内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低下时,该病毒被再次激活,从而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HZ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PHN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PHN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自感剧烈疼痛,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针对其发病机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目前有部分研究发现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BoNT-A)局部注射治疗PH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BoNT-A在皮损内局部注射治疗PHN的机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2025年03期 v.46;No.210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机械性取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胡知峰;王勇;黄新宇;裴仁广;

    机械性取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具有微创、疗效好、风险小及适应症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清除,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其中以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术为典型代表,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2025年03期 v.46;No.21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患者心理神经症状群管理的研究进展

    唐媛媛;吴锦姬;

    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神经症状群的概念、评估与识别、影响因素及管理方法等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制定脑卒中患者心理神经症状群管理相关策略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6;No.210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细胞焦亡探讨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罗玲艳;钱海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指冠脉再通后造成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的现象,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寻找减轻MIRI的有效干预靶点并探索其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焦亡又称炎性坏死,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广泛参与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MIRI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多种机制,细胞焦亡是发生MIRI的重要机制之一,阐释MIRI中细胞焦亡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细胞焦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3期 v.46;No.210 128-13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肠道菌群和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肖雨珩;牛长春;

    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增殖从出生开始,其组成主要受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体肠道内定居着上千种细菌,显示出高度的多样性。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和培养组学的发展,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因此,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之间的关联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女性生殖健康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肠道菌群变化与女性生殖疾病之间的联系。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肠道菌群的整体多样性改变、特定细菌的丰度变化以及菌群比例的失衡与女性生殖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这些变化背后机制的了解还相对有限。本文旨在综述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衰老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女性生殖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5年03期 v.46;No.210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NA通过铁死亡调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刘泓辰;朴金花;

    微小RNA(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非编码RNA分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近年来,miRNA调控铁死亡(Ferroptosis)过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新的潜力。通过调节铁代谢、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途径,miRNA能够影响肿瘤细胞的铁死亡过程,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本文综述了miRN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通过铁死亡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025年03期 v.46;No.210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教研究与高校管理

  • 住院医师人工智能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梁爽;池元伟;孟巍;张惠婷;魏景洋;

    目的 分析住院医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4年8月至2025年1月开展通过问卷星调查平台,对包括影像基地在内的7所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在培学员展开调查。其中,一般资料量表涵盖住院医师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专业、可上网设备种类,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系统学习过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是否有日常使用人工智能软件的经验。人工智能准备量表(Med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adiness scale for medical students, MAIRS-MS)从认知、能力、愿景和道德四个维度进行评估,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医师AI素养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有效答卷200份,住院医师人工智能素养总分为(69.15±19.42)分,条目平均得分为(3.16±1.02)分;在认知、能力、愿景和道德四个维度的总分分别为(24.29±6.93)分、(26.53±7.60)分、(10.45±2.67)分、(8.46±3.15)分,条目平均得分分别为(3.01±1.00)分、(3.32±1.03)分、(3.53±1.06)分、(2.91±1.12)分。其中不同性别、担任学生干部、拥有可上网设备种类、是否学习AI相关课程、是否具有日常使用人工智能软件的经验的住院医师AI素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所在地、可上网设备的种类、是否学习过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以及是否使用过人工智能软件是影响人工智能素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住院医师在AI的认知、能力、愿景和伦理四个维度上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在伦理维度表现欠佳,建议医疗培训机构适当调整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尤其在伦理教育方面,以培养适应数智医疗时代的医学人才。

    2025年03期 v.46;No.210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结合柯氏评估模式在临床护理培训中的应用

    朱雪彤;刘婉露;潘一丹;杨柳;马莉;

    目的 探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结合柯氏评估模式在临床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低年资护士培训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选取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14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培训,观察组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采用成果导向教学理念进行护理培训,两组研究对象在培训后运用柯氏评估模式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低年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分、理论以及技能考核成绩、住院患者满意度、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教学效果评价、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结合柯氏评估模式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满意度和教学质量,提升低年资护士临床岗位胜任力,为临床护理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值得推广与使用。

    2025年03期 v.46;No.210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绘画叙事技术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梁爽;池元伟;葛晓甜;李为民;魏景洋;

    绘画叙事技术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图像符号激活学生认知,增强记忆与情感共鸣,为解剖学思政教学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消化系统”为例,构建“双螺旋”教学模型,探索该技术在解剖学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绘画叙事技术可有效打破解剖学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壁垒,从认知、情感和价值层面提升教学效果,为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开辟新方向。

    2025年03期 v.46;No.210 149-15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牡丹江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云峰;荆梅;纪树贵;吴双志;蒋春雨;马永;樊佳新;夏娟;牛莹莹;

    目的 了解牡丹江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分析行为影响因素,为精准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牡丹江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电子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牡丹江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0.15%,正性态度总持有率为90.60%,正性行为总持有率为85.86%,本科院校大学生正性行为持有率(65.12%)高于专科学生(χ~2=5.523,P=0.019),医学生(67.33%)高于非医学生(χ~2=13.482,P<0.001),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不同,大学生正性行为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406和9.609,P分别为0.015和0.022),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66.35%)高于未接受过的(χ~2=19.650,P<0.001),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及格的(67.09%)高于不及格的(χ~2=102.604,P<0.001),结核病防治正性态度持有及格的(66.62%)高于不及格的学生(χ~2=172.66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类专业、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及格、正性态度持有及格是大学生结核病防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254、1.566、2.528)。结论 牡丹江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尚未达到国家要求,应该加强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应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结核病防治正性态度,促进正性行为的养成。

    2025年03期 v.46;No.210 152-15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可视化教学反思结合模拟技术在外总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陈芳芳;陈辉;张瑜;储菲;王超;陈世远;

    目的 探索可视化教学反思结合模拟技术在外总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方法 选取本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A、C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90名学生。其中,A班学生145名为实验组,接受可视化教学反思结合模拟技术教学;C班学生145名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问题驱动教学结合模拟技术教学。共进行三轮教学,每轮14学时。对课中和课后分别进行两轮考核,实时比较教学成效。设计教学效果评价量表,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反思能力发展情况、问题提升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认真程度。采用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考评三种评价形式。教学满意度调查采用四级评价制度。结果 与课中相比,两组学生在课后的实时考核成绩均有提高。实验组学生的课后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教学效果评分比较显示,实验组在多个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反思能力发展情况、问题提升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认真程度)的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考评评分及教学效果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满意度较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视化教学反思结合模拟技术教学在外总实验教学中表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反思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推广应用该教学模式有望改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

    2025年03期 v.46;No.210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分课堂联合概念图在肿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牟华;付艳枝;周晓娣;钟燕;高璐璐;席祖洋;

    目的 探讨肿瘤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联合概念图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实习的81名全日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组(41名)和对照组(4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带教,实验组采取对分课堂联合概念图方法开展护理教学,出科时对比两组护生的综合成绩(理论+操作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分,调查实验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综合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33名学生认可对分课堂联合概念图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论 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联合概念图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2025年03期 v.46;No.210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建构性教学观”的《儿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秦艺尹;华景荷;于红虹;林钰铮;刘桂华;葛莉;

    目的 探讨基于“建构性教学观”的《儿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促进《儿科护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以某中医药大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护理本科生作为实验组(n=238),实施基于“建构性教学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n=215),实施传统线下教学。在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课后学习成绩,同时采用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儿科护士核心素养评价量表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验组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与对课程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儿科护士核心素养总分与专业态度、护理实践、评判性思维、疾病及信息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建构性教学观”的《儿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理论与技能成绩,提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儿科护士核心素养能力、教学满意度和学生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2025年03期 v.46;No.210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径的方法探索

    高雪峰;金丽娇;金星爱;吕学超;吕艳超;王锐;薛欣;李丽丽;

    在当前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专业融合已成为口腔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本文探讨了专业融合视角下口腔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通过跨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实现知识优势互补,优化教学效果,并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口腔专业人才。本研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提出了“产教结合、专业创新”的人才培养策略,并在实践探索与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果。

    2025年03期 v.46;No.210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